跳转到正文内容

6276份房地产研报集体谨慎 方焱夺冠苏雪晶把准反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15:04  理财周报微博

  理财周报中国分析师实验室研究员 张静/文

  照主观的印象,2011年的房地产行业没有什么“起色”,地产调控政策也并没有放松。

  然而从2011年股票的涨跌幅和行业分析师研报的靠谱程度来看,房地产行业却是亮点频频的行业。出乎你的意料吗?

  行业基础数据透视

  从理财周报统计数据来看,涉足研究房地产公司的行业分析师在2011年一共有123个,分布在67个证券公司。涉及到个股的研报有6276份。

  然而各个分析师仅仅从研报数量来看就并不集中,最多的国泰君安的孙建平团队共有研报550份,而有25个分析师在房地产行业仅涉及到一份研报。

  例如长江证券(微博)的陈志坚的一份关于华侨城A的研报。

  另一种是由于涉及上市公司的业务繁多,例如爱建证券的有色金属分析师张志鹏的一份关于中国宝安的研报,由于中国宝安本身业务繁多,跨及多个行业,因此也被算入房地产行业。

  除去这种零星的研报之外,出具5份以上研报的分析师共有74人。

  在这主力的74个分析师的研究领域里,主力覆盖的公司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招保万金这样的全国性龙头企业,一类是地方性的龙头,如滨江集团(002244.SZ),深振业(000006.SZ),深深房(002029.SZ)这样的公司。

  对招保万金的覆盖是房地产行业内分析师绕不过的任务,2011年涉及这四家公司的研报数量就达到791份。单个公司研报上两百份的包括万科307份,保利地产(微博)296份,招商地产(微博)249份,金地集团246份。

  区域龙头中的滨江集团228份,荣盛发展220份,首开股份203份。

  抢到反弹就是赢

  在本次分析师的总排行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都是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分别是国信证券的方焱和申银万国(微博)的殷姿。两者能够分列一二,看回其自身的研报。

  主要原因有几点:首先是主要指标行业误判率低,分别是9.25%和21.96%,研报数量都在400份以上,加上在2011年涨幅达到10%以上的个股中,有其率先发现的牛股。

  这样一来,虽然身处低迷的房地产行业,仍然能够取的很好的成绩。

  从2011年房地产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节奏来看,2011年1月5日,长江证券苏雪晶发布行业深度报告《地产股反弹操作指南》,明确提出在这个时点参与反弹,并解释一向持谨慎态度的研究团队认为反弹时间仍属于通胀预期判断节点,预计春节后才能体现出变化来,“所以仍建议此前积极参与反弹”。

  这波地产股的反弹的确是2011年开年的一波惹眼的行情。

  紧接着1月15日,东海证券发布行业报告,探讨《本轮反弹到底能走多远?——对地产反弹的一些认识》,并表示受宏观经济因素扰动,地产股可能会出现适度小幅回调,但近期反弹有望延续,建议投资者逢低买入,股价至少还有10%的修复空间。

  于此同时,山西证券表示虽然限购使部分城市成交下降,但仍继续看好主流地产。而本次行业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殷姿和方焱,一个从统计角度发出北京房价反弹的声音,并给予房地产中性的评级。,另一个则相对乐观,给予谨慎推荐的评级。

  华夏幸福(600340.SH)的良好走势也给殷姿加了不少分。

  3月23日,地产股大涨,市场投资情绪也有所恢复。但进入4月份,房地产股阶段性的估值修复行情近尾声。大通证券的《冬天还未过去》、长江证券的《坚持就是胜利》、华泰证券的《静候市场底部到来》都是当时谨慎看法的代表。

  地产股的春天也真的就停留在了一季度。阶段性的行情过去,地产股的基本面和政策面仍未有明显的好转。

  进入年中,光大证券率先发布中期策略,并将房地产行业评级从中性提升至增持。

  而接下来一个月的再次估值修复也成为了地产行业在2011年里最大的一次上升区间。

  在行业和公司研究领域,对大势的判断易,对评级的下调难。

  研究员即使在不看好行情的情况下,仍然很难发出中性或者坚持的意见。

  而房地产行业因为涉及的实体经济的统计数据多,短期内往往雾里看花看不清楚。

  由于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房价、政策三者的关联关系使得越具有宏观研究能力的券商越具有优势。小券商里面好的地产分析师翎毛可见。而地产板块量大体胖,想要全部覆盖也几乎不可能。

  个人不靠谱研报方面,排除研报数量非常少的那部分,广发的徐军平和安信的徐胜利等都因为过度乐观而使得预测与实际相差甚大。这也与研究所的评级标准有莫大关联。

  仍然缺乏掷地有声的空方声音

  随着下半年整个大盘的泥沙俱下,地产行业的分析师也越来越谨慎。但在无做空机制下,仍可见很多推荐、买入的评级。

  市场多头聚集的时候,总不乏看多的声音,当市场走低的时候,看空的声音总是难以听见。

  虽然分析师们会说自己立足的不是这一两个月的行情,而是半年到一年之间,但在市场越来越投机、交易越来越短暂的情况下,分析师给出目标价或者投资的评级也不言而喻地将预测周期变短。

  2011年的市场给了大多数人一记耳光。

  总体来看,在2010年房地产调控高压政策下发以来,经过近一年的消化,整个资本市场对房地产行业都持谨慎态度,而行业分析师也比以往给予了更多中性和谨慎推荐的评级。

  强烈推荐或者买入的评级大幅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使得分析师预测的涨幅或者预测的目标价与股票实际的价格差距减小。在理财周报整个排名中,房地产行业的分析师排名靠前也与此有莫大关系。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