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5811份金融业研报悲观:谢爱红看准反弹 梁静狂推银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15:04  理财周报微博

  理财周报中国分析师实验室研究员 丁青云/文

  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再到黯然的2010年,金融行业分析师们的2011年显然谨慎多了。

  事实上,据wind资讯统计,2011年A股25个行业板块全部下跌,平均跌幅为27.89%,而金融行业跌幅仅16.18%,是所有行业板块中跌最小者。

  身在金融系统的金融行业分析师们似乎更能敏锐地感觉到牛熊交替传递的焦灼与不安。根据理财周报中国分析师实验室数据显示,2011年,共有121位行业分析师发布了5811次研报,给出了948次中性评级,14次观望,4次卖出,1次减持,合计967次警示风险,悲观论调充斥整个行业。

  2012年会变好吗?国信证券分析师邵子钦说,2012年博反弹无异于火中取栗。她的观点得到多数同行的认同。无论如何,他们必须面对如此看似暗淡失色的2012年。

  券商股悲观情绪蔓延,1/6研报强烈警示风险

  2011年,悲观、谨慎是金融行业分析师们的集体关键词。

  这一年,该行业121位分析师发布了5811次研报,其中,967次在警示风险,占所有研报的16.64%,相当于每天提示2.65次风险,警示频率之高,远高于其他行业。

  这一年,共有17位金融行业分析发布的研报数量超过100份。其中,民生证券分析师李锋共发布了297次研报,研报数量排名第一。

  该行业的121位分析师在5811次研报中,充斥着各种悲观的字眼。银行类公司相对稳健,全年只跌了5.93%。但银行业分析师们仍然以谨慎居多。

  2011年刚开始,国金证券分析师张英发布银行业研报,指出紧缩担心再次提升,政策偏紧或将成为常态。东北证券分析师唐亚韫也认为,2011的货币政策和监管环境都不支持银行股系统持续上涨。

  少数分析师把握住了短期的机会。2011年1月中旬,日信证券谢爱红喊出“带着记忆摈除怀疑向前冲”的口号,认为银行股有望在一季度反弹中,走出一波漂亮的估值修复和年报行情。

  事实上,这也是2011年银行板块为数不多的短暂机会。2011年一季度,银行板逆市涨了7.5%。

  2011年中期,分析师们的分歧开始加大。民族证券张景认为,银行股短期阴霾未消,长期价值依旧。而上海证券郭敏则争锋相对地指出,“不惧阴霾,关注确定性增长”。

  相比之下,证券行业分析师则悲观得多。2011年,证券行业分析师们共发布了1717份研报,共给出了478次中性或者卖出的评级,平均每3.6份研报就提示一次风险。

  2010年,券商业绩普遍出现收入、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2011年上半年,证券业分析师们给予行业“中性”评级。分析师继而寻找行业新亮点,开始热衷于讲各类券商新三板、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开拓的故事。

  2011年中期,国信证券邵子钦认为,佣金战尚未结束,新业务难挑大梁。但同期民族证券宋健相对乐观,认为估值筑底,有创新驱动看点。中信证券(微博)潘洪文更是认为,券商板块业绩拐点临近,右侧介入为上。

  但分析师们尴尬的是,2011年下半年,券商板块暴跌21.95%。很快,分析师们推翻并修正了自己的观点。9月底,民族证券宋健修正此前观点,认为券商板块估值低位“还将持续”。广发证券(微博)曹恒乾认为,通道业务面临激烈竞争,资金资源抢占创新业务蓝海。安信证券杨建海觉得券商盈利扑朔估值迷离,国信证券邵子钦更是一针见血,认为2012年博反弹无异于火中取栗。

  根据Wind数据,2011年,A股25个行业板块全部下跌,平均跌幅为27.89%,而金融行业跌幅仅16.18%,是所有行业板块跌最小者。

  多数人错过国海证券,银行股关注度最高

  谨慎的分析师们却一致错过了最大的黑马股。万马齐喑之际,与主流分析师熊市力推大券商股以求稳健不同,太平洋证券郑志辉力推中小券商,喊出“中小券商也有大舞台”,力推兴业证券(微博)东吴证券,期望国海证券成为下一个黑马。

  2010年广发证券曾一鸣惊人,而2011年国海证券借壳上市成为证券行业最大的亮点。这一年,借壳上市的国海证券暴涨204.87%。历时4年之久,国海证券借壳SST集琦终于成功上市,但多数分析师与之擦肩而过。

  在分析师们看来,2011年风雨如晦,配置稳抗跌的大券商股是首选。作为A股市场中流通股本最小的券商股,国海证券被大多数分析师忽略。

  这一年,业内16位分析师仅对国海证券发布了35次研报,发布次数最多的是海通证券(微博)董乐。在国海证券借壳前后,分析师们并不看好这只超小盘券商股,仅兴业证券张颖和安信证券杨建海在2011年5月份推荐过国海证券。

  国海证券借壳上市后的表现,让分析师们大跌眼镜,8月底,中信证券潘洪文、中信建投魏涛加入唱多国海证券的阵营,并分别给出18.13元、20元的目标价。随后,国海证券继续上涨,到9月22日盘中到达历史最高价19.55元后,又戏剧性地一路狂跌。

  值得玩味的是,分析师们发布的35份研报,25份是在国海证券到达最高价后才集中发布,跟风意味颇浓,但彼时,国海证券已进入了漫长的下跌期。

  事实上,2011年金融行业的机会并不多。金融板块49只个股仅7只有正收益,除了最牛股国海证券外,最受分析师们关注的民生银行涨了19.4%。

  有意思的是,金融业分析师们最关注的前10大公司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清一色的银行类上市公司,关注度最高的是民生银行,共有69位分析师发布了291份研报力荐。其中,推荐最频繁的是国信证券的邱志承和国泰君安的梁静,分别推了14、12次。

  但银行业分析师们的乐观似乎过头了。在这些分析师们发布的5811次研报中,预测涨幅远远超过区间实际涨幅100%以上的研报有19份,其中10份研报与银行股有关。

  最离谱的是,齐鲁证券程娇翼在2011年1月18日发布题为《增长的确定性不因紧缩环境而改变》的研报,给予农业银行3.39元的目标价,但一年后,农业银行仍在2.65元上下徘徊,程娇翼给出的目标价远远超过实际最高涨幅275.59%。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