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财富评选年轻分析师挤破头 券商重视程度不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0日 08:18  华夏时报微博

  本报记者 果果 北京报道

  每年一届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对于券商分析师来说,是一件头等大事。能够入围榜单,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了买方客户的承认。如果进入前三,就能给自己的从业履历上,添上光荣的一笔,也有了向公司要求提高待遇的底气。如果幸运地在某个评选单元中夺魁,就意味着职业生涯将迎来一次飞跃式的进步。

  之前,申万前首席策略分析师袁宜在夺得2010年新财富策略研究领域第一名后,很快跳槽到富国基金(微博)任首席经济学家。从卖方分析师到买方顾问,这个转身华丽至极。

  年轻分析师

  最看重评选结果

  研究生毕业后就加入某券商成为研究员的一位年轻分析师告诉记者,像新财富这样的评选,如果能得奖,第二年的收入肯定会提高,同时在向客户“推销”研究报告时也会顺利很多。

  既然得奖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分析师的收入,因此分析师对于评选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新财富评选为例,从9月份就开始进行,研究员至少要从7、8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

  “如果想入围候选名单,肯定要提前做准备。但是现在拉票越来越难了,不像前几年。”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随着评选的规模逐年扩大,拥有投票权的买方也越来越多,如果一位入行时间不长的研究员想获奖,不单要赢得公募基金的认可,社保基金、保险公司、QFII、银行、私募等方面都要进行沟通,甚至券商自己的资产管理部门,也要去拉票。

  为了加强评选的影响力,主办方每年都在扩大投票范围,根据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来划分投票权重。这样一来,增加了公关拿奖的难度,“大的机构可能投票权会多一些,但是大机构眼里放不下我们这样的小分析师,倒是和一些私募基金经理打交道更容易一些。”

  和这些想拿奖的年轻分析师相比,从业经历更丰富的资深分析师们,对于评奖的态度就相对比较淡然了。对于很多券商的资深分析师来说,平时注意提高自己的曝光率,要入围候选名单就不会很困难。

  某券商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公司领导也要求他们平时注意提高自己的曝光率。

  不过,不同券商的研究团队对评选结果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安信证券研究员本次没能进入新财富宏观经济前三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微博)在其个人博客中这样写道:“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在于:学习同业的先进做法,看法的表述要圆滑含糊,不知所云,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打听政策传闻、传播小道消息上多下工夫,提高研究的亲和力;与市场普遍看法保持一致,在拐点右侧、趋势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再提出判断意见,并结合草根证据进行周密和有说服力的论证。”字里行间,对于研究领域某些不良风气的不满显而易见。

  获奖不是评判

  能力唯一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平时,买方机构为卖方分析师研究成果买单,到了年底,买方机构还手握着最佳分析师评选的选票。因此,卖方分析师沦为买方机构的代言人也顺理成章。

  一位基金公司的高管就曾说过:“选票肯定投给关系好的分析师,而能让我们赚大钱或是少赔钱的分析师,和我们关系肯定就好。”

  这样的分析师,其研报的客观性就不敢打包票,而投资者一般都会参考明星分析师的判断来预测股价走势。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评判卖方分析师好坏的标准应该为:是否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是否能见人所未见,是否能给买方的决策带来启发、补充和思考?这个买方应该包括机构投资者,也应该包括中小投资者。可惜的是,国内证券市场中一些卖方分析师们已经失去了独立性和公信力。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