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洁云
盘点今年上半年二级市场个股,创业板投资者最为黯然神伤。
这些在上市之初被诸多分析师大力鼓吹其高成长性并顺利以高市盈率发行的个股们,随着业绩“变脸”,原始股股东解禁,在今年上半年经历了一轮最惨烈的暴跌,创业板指数跌幅为34.56%,而同期的中小板指数和上证指数跌幅分别为18.6%和1.67%。
Wind数据显示,创业板236家企业中有197家在今年上半年股价累计下跌,该比例高达83.5%,几乎集体沦陷。
《第一财经日报》发现,在那些“熊股”背后,不乏券商分析师们的推波助澜。大多数研报对公司调研的结果都是“看上去很美”,毫不吝啬溢美之词,而对于风险提示则严重不足,这让为此付出真金白银的投资者极度受伤。
公司激变,分析师选择沉默
康芝药业是今年上半年创业板中的头号“熊股”,上半年累计跌幅为51.5%,股价惨遭腰斩。而这似乎并不能够怪罪于分析师们的眼光,该公司的暴跌源于今年2月一次让人始料不及的“尼美舒利事件”。而随着事情的愈演愈烈,其股价也持续下挫,此前纷纷唱多的研究机构本可以动态发布研究报告看空股价,让投资者及时止损,但卖方分析师的集体沉默让人失望。
2月21日,“尼美舒利事件”爆发的当日,康芝药业的股价便应声大跌8.49%,此后便一蹶不振,从年初的80元跌至一季度末的55.5元。5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并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康芝药业再受冲击。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此前力捧的17家券商中,仅有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及时对事件的进展作出了反应,两度发布报告,下调评级,海通证券分析师丁频更将公司2011年和2012年的EPS调低为0.41元和0.66元。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第一创业研究员巨国贤于今年2月15日发布了一份长达26页的深度报告,预计康芝药业2011年和2012年EPS为2.21元和2.93元,给予公司“强烈推荐”的评级。一周后“尼美舒利事件”便爆发,并愈演愈烈,而该研究员却至今再未对康芝药业进行任何评级调整。
此前力荐该股的许多券商也都选择沉默。在事件发生之前,东方证券是对康芝药业跟踪最紧密的券商,从康芝药业去年5月上市至今,先后共发布了5份研报,一直维持“买入”的评级。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12月的研报中,分析师李淑花和庄琰在报告的“风险因素”中曾提及尼美舒利安全性问题,但并没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展开。在事件发生以后,东方证券便不再继续跟踪康芝药业,对于“买入”评级也没有进行修正。
创业板“熊股”的造势者
而在其他跌幅居前的创业板个股中,则不乏“幕后推手”。
今年上半年累计下跌45.2%的荃银高科得到了湘财证券乐此不疲的极力吆喝,自去年7月以来,湘财发布的该股研究报告达到11份之多。尤其在去年9月至10月,湘财证券分析师以每一两周1篇报告的速度对于荃银高科进行密集性的褒奖,称其“高速成长即将开始”、“新品种助公司腾飞”、“外延式扩张步伐加快”,从去年11月开始又连发4篇报告维持“买入”评级。在这一时间段里,荃银高科的股价也从去年10月份的43元一路扶摇直上,最高时达到81元,而从12月初起,股价便开始一路下跌。
湘财证券所看好的荃银高科的高成长性被其2010年年报业绩所戳破,其年报显示,荃银高科2010年净利润为0.3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41%。尽管如此,湘财证券分析师刘飞烨仍在年报点评研报中以“莫让浮云遮望眼”为标题,称2011年公司将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仍维持原有的盈利预测。
同样在今年上半年跌势凶猛的还有国民技术(44.9%)、先河环保(44.4%)、国腾电子(43.2%)等,在上述“熊股”一路下跌的过程中,大多数券商仍卖力看多,而对风险因素视而不见,比如国金证券力挺国民技术,华创证券和平安证券始终看好先河环保等。
“除了会仔细去看业内几位资深金牌分析师的研究报告,近两年来,我几乎不看卖方的报告,甚至连标题都懒得看,太哗众取宠,现在的分析师越来越年轻化,对于公司的理解也并不透彻。”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的投资总监向记者表示,随着买方更注重培养自身研究员的实力,卖方分析师的报告对于机构投资者已经形同鸡肋。
券商报告已越来越不被机构投资者所重视。多位基金行业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今年以来,“石墨烯”、“瘦肉精”等各种研报丑闻频出,乱象横生,令券商分析师屡屡失信于投资者,券商研究所的职业道德令人生忧。对此,也有买方研究人士对备受质疑的分析师表示同情,认为他们同时需要跟踪的股票太多,并无精力透彻地对公司和二级市场走势作出准确把握。而作为利益链条中的一环,也让他们无法发布评级为“卖出”的研究报告,除了频繁地唱多,更多的还是人云亦云。
“这不仅仅是个别分析师的问题,而是整个券商研究行业所面临的一个巨大威胁。假以时日,券商研究行业终将面临洗牌。”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