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家券商分食26亿元首发承销保荐费

2014年09月17日 02:18  证券日报  收藏本文     

  中信、瑞银、中金依旧能“承”大项目

  今年以来券商承销的首发项目中,平均每单项目的实际募资金额为4.4亿元,比2012年同期下降45%,仅中信证券承销的项目平均实际募资额超过10亿元

  ■本报记者 李 文

  本周一,证监会[微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11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上交所[微博]5家,深交所[微博]中小板1家、创业板5家。证监会要求,上述11家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沪、深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说明书。

  据统计,这也是自今年6月份以来,证监会下发的第四批IPO批文。从主承销商角度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16日),共有78只新股上市,涉及到35家保荐券商。从承销家数、实际募资金额、获得的承销与保荐费用三方面来看,国信证券都占尽风头。

  然而,今年以来券商承销的首发项目中,平均每单项目的实际募资金额约为4.42亿元,比2012年同期下降了45%。首发项目平均实际募资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中信证券,承销首发项目最多的国信证券平均每单项目的实际募资金额仅为3.87亿元。

  35家券商分食

  26亿元首发承销保荐费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16日),共有78只新股上市,涉及到35家保荐券商,35家券商实际募资合计344.6亿元,获得承销与保荐费用26亿元。

  承销首发项目最多的是国信证券,达到10单;其次是广发证券,为7单;招商证券承销6单首发项目排名第三。另外,中信建投、民生证券、华泰联合分别承销了4单。

  具体来看,有8家券商获得的承销与保荐费用超过亿元。其中,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微博]、广发证券分别以2.68亿元、2.65亿元、2.13亿元,依次位居前一、二、三位。实际募资额方面,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依次占据前三名。

  国信证券承销项目

  实际募资额均居首

  目前来看,国信证券无论是承销家数、实际募资金额、获得的承销与保荐费用,在35家券商中都是第一。国信证券今年以来承销10单首发项目,实际募资额为38.7亿元,平均下来,每单项目实际募资额为3.87亿元。

  事实上,35家券商中,多数券商今年以来只承销了1单首发项目,但实际募资额并不小。比如信达证券,承销1单首发项目募资7.49亿元、东莞证券[微博]承销1单首发项目实际募资7.49亿元。

  再来看此前以承销大项目著称的中金公司。中金公司今年以来承销了2单首发项目,实际募资16.4亿元,平均每单项目实际募资额达到8.2亿元。虽然IPO项目不如此前年份的规模大,但似乎中金公司的承销风格依旧没变。

  另一家合资券商瑞银证券,今年以来仅承销了1单首发项目,实际募资达到8.8亿元,在承销项目规模方面有优势。

  从整体来看,中信证券、瑞银证券、中金公司、信达证券、东莞证券的首发项目平均实际募资额排名靠前。其中,中信证券每单首发项目平均募资额为12.5亿元,排名第一。国信证券每单项目平均募资额为3.87亿元,排名第15位。

  对比2012年同期,当时每单首发项目实际募资额约为6.41亿元,当时中银国际承销的首发项目平均实际募资额最高,达到14.97亿元,首发项目平均实际募资额超过10亿元的有5家券商。而今年以来每单首发项目实际募资额约为4.42亿元,首发项目平均实际募资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中信证券。

  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的新股发行不仅节奏明显密集,并且具有发行单价低、发行市盈率低、募集资金少等特点。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经济投资行业募资国信证券中信证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全国假日办运行14年后撤销
  • 体育欧冠-C罗J罗建功皇马5-1 阿森纳0-2多特
  • 娱乐王全安嫖娼被抓 妻张雨绮:共同承担
  • 财经原副总理曾培炎出书披露10年前稳房价
  • 科技人物 | 尚雯婕跨界做电商背后
  • 博客李银河:导演王全安为什么会去买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清华问鼎内地大学之首
  • 苏鑫:房地产请别再当怨妇了
  • 刘光宇:任志强改口 地产真的要变了
  • 郎咸平:李嘉诚排兵布阵告诉我们什么
  • 张庭宾:阿里上市或成美国阶段顶
  • 叶檀:高铁新城成鬼城?
  • 陈思进:何不倒剪高盛一次羊毛?
  • 天天说钱:三个楼市多头司令突然倒戈
  • 花木兰:拿美元会不会是接最后一棒?
  • 杨德龙:A股赚钱效应吸引资金抢筹
  • 钮文新:央行必须承担经济失速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