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宋璇
万福生科案处理是一个标杆,这个标杆的看点在于,“事后认错态度良好,并承诺给予受害者赔偿”后,对当事主体的轻惩。
在摆脱权力背书和推进新股改革之间,万福生科是一个打折的标杆。
2013年5月10日下午3点30分,证监会发布对万福生科和平安证券[微博]的处罚。对平安证券罚没7665万元,暂停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万福生科保荐代表人终生禁入证券市场;时任平安证券的几位高管也被“连坐”。这一系列针对平安证券的处罚被外界称为“证监会史上最严罚单”。
发布会前的50分钟,平安证券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涉及金额为3亿元的“首例券商补偿基金”方案。不过,证监会发布会结束不到一小时,华南一家券商投行部董事总经理给南方周末发来了一条短信,“太轻了、太迟了、太短了。”语气愤懑难平。
彼时,获知这一消息的华北一家券商投行部高级经理梁新(化名)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了“笑话”二字。“万福生科不触及退市条件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保险集团下属的券商赔偿动作就是超前。”接到南方周末电话时,开头两句话显示出了他复杂的心情。
看来,在市场人士眼中,这个惩罚远远难当“最严”之名。
补偿诚意不足
3亿元的补偿基金,可谓一箭双雕。
2013年5月17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将以对平安证券的处理为标杆,对当事主体主动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对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依法从轻、减轻处理,以此作为给予行政处罚监管措施的重要考量因素。
作为“首例”券商补偿基金,平安证券的做法获得了监管层和不少舆论的支持。但市场人士认为,监管机构之所以从轻处理平安证券,皆是看在了3亿元“补偿基金”的份上。
“证监会一直提‘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多年来却没有代表性案例,如今是极佳的机会。”梁新说。
“平安这种‘先偿后追’的方法,可谓一箭双雕,首先逃过了责问,获得了外界的推崇,最后这些钱还是会问万福生科去追偿,对自身并不会造成太大负担。”梁新认为。
而且,和以往相比,平安的补偿方案可谓优点颇多:投资者无须支付任何经济成本,赔偿时间快捷;程序简单,全程电子化;确定适格投资者的条件宽泛,分段赔付有利投资者;计算补偿未扣除系统风险,利好投资者等。
可是,这些优点不足以掩盖这份方案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是确认时间太短。按照平安公布的内容,投资者查询、确认和解的时间段从5月20日至6月17日。其间,投资者需到专项补偿基金网注册及查询补偿金额,并且应在2013年6月11日23时前完成专项补偿基金网站注册,登录查询可获得的补偿金额及计算方法,并在该时限前完成《和解承诺函》点击确认。且要求适格投资者在2013年6月17日至6月28日期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发出对补偿金额的有效确认指令。
对于大多数中老年投资者,这样的网络登记形式很容易使他们错失赔偿机会。“电脑我不懂。”年届六十的万福生科新股老股民邢明(化名)告诉南方周末。据邢明透露,同在一个券商营业部的一些股民也曾买卖过万福生科,他们的年龄也都在50岁以上,并不会上网。
从万福生科各期财报来看,其股东数量大致维持在7000户左右,按照平安证券划分的三个补偿时间段,粗略估算,投资者人数约在2万左右,是一个并不小的数量。
因此,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臧小丽表示,平安证券或中证投资者保护基金应该主动告知每一位适格投资者,而不是公告了事,例如可以通过炒股软件发送提示,充分扩大消息的传播面。
另外,“从美国市场的情况来看,在征集受损投资者获取赔偿时,大都是期满未发出有效指令的视为接受,而平安的方案中却是‘注册确认期限届满默认不接受’,一种是被动接受,而平安需要投资者去主动跟进,这样很不合理。”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宋一欣律师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
5月16日,包括宋一欣在内的国内知名的六位维权律师联合呼吁平安证券进一步完善投资者补偿方案。
宋一欣表示,本次补偿方法最终成功与否,在于补偿方案能否惠及全体或大部分受害投资者。
板子绕过机构
补偿方案对违规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惩罚过轻。
更让市场人士不满的是,补偿方案对违规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惩罚过轻,而将重罚落在个人,这是典型的板子绕过机构。
早在证监会公布结果之前,平安证券将被暂停保荐机构资格的消息已经在坊间流传,有暂停6个月的版本,亦有人说是3个月。但令市场始料未及的是对平安证券前总经理薛荣年的惩罚,板子重重打在个人身上,此次最重罚单的说法由此而来。
在万福生科一案的处罚中,证监会对保荐代表人吴文浩、何涛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撤销证券从业资格,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对保荐项目协办人汤德智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
这一处罚决定公布之后,已经转投华林证券的薛荣年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可以说,薛荣年一手缔造了平安证券的“投行神话”。薛领导下的平安证券在2007年至2011年完成逾160个IPO和再融资项目,市场占有率超过10%。其中,在创业板启动后,该公司凭借在创业板和中小板承销项目的优势,拿下2009年和2010年IPO承销项目数量的桂冠。
但神话的背后是整个团队超负荷运转,保代难以尽责,风控也无法到位。胜景山河事发之后,薛荣年团队遭遇的舆论和内部压力都越来越大。
“平安证券在处理IPO项目时,对部分披露内容简化得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他们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氛围。”上述华南地区投行人士表示,“可是,在违规操作已经非个案的情况下,将绝大部分的责任都归咎为个人,仅仅将板子打在个人身上,显然有失公允。此外,对欺诈上市的威慑力也完全无法显现。”
在该人士看来,应该效仿香港地区的案例,一旦涉及欺诈上市,就直接吊销券商牌照。
对于外界有关平安证券处罚程度的质疑,5月17日,证监会发言人表示,对平安证券暂停3个月保荐资格的处罚已体现出从重原则。首先,暂停保荐资格3个月的起算时间,是从行政处罚决定书正式下达的时间算起。从证监会对平安证券及其责任人的执法态度来看,也体现了从重处理原则,相关处罚明显重于近年来对绿大地等类似案件的处罚。其次,平安证券不仅被采取暂停保荐资格3个月的处罚,而且已经立案调查,被采取暂不受理其保荐业务推荐的监管措施,这也是保荐制度实施以来的第一例。
不过,往后看这些处罚决定,其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据了解,证监会不会强制要求平安证券撤回现有在审项目,只是暂停审核,3个月之后就将“解禁”,继续未完的IPO审核流程。就目前IPO发行停滞,开闸时间不定的状态来看,暂停3个月对平安的影响微乎其微。
同样,对于万福生科的处罚,大家也不满意。具有参考意味的依旧是港股,市场曾经期待清除害群之马,“希望香港证监会重惩洪良国际那样的情况能出现在万福生科身上。”梁新说。
2009年12月底在港交所上市的洪良国际,上市后仅三个多月时间,大幅虚构收入和利润,香港证监会、廉政公署随即介入调查。经过两年的调查之后,对造假上市的洪良国际予以力度空前的处罚。其中一条是责令洪良国际以2.06港元/股的价格,回购其IPO之时发行在外的5亿股股票。为此,洪良国际总共需耗资10.3亿港元,这个金额甚至大于其在IPO时所募集的资金净额。这类严厉处罚在香港证券监管史上还属第一次,即使在全球范围也相当罕见。
而万福生科遭到的处罚是责令万福生科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龚永福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对严平贵等其他19名高管给予警告,并处以25万元至5万元罚款。此外,拟对董事长龚永福、财务总监覃学军采取终生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没让万福生科退市,证监会的解释是“根据《证券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万福生科不会触及终止上市的条件”。
此外,证监会还表示,龚永福夫妇也已将3000万股万福生科股票质押给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
按照深交所退市方面的规定,万福生科确实不触及财务指标上的红线。只是在深交所三次公开谴责的退市规定下,万福生科已只剩一次机会。不过,如果未来平安证券向万福生科追讨现行赔付的账款,依照公司如今的经营情况,公司最终也难逃因巨额债务、业绩下滑等原因而退市的局面。
但A股市场“搏傻”者众多,在习惯于追炒ST股的思维之下,一些投资者可能还会以为万福生科存在重生机遇而盲目介入。明显的例子就是2013年3月6日万福生科复牌后,仍然有投资者在买入,这些投资者却无法获得赔偿。这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又该如何保障?
业内人士猜测,万福生科不退市更深层次原因在于,新股发行审核制下证监会为IPO提供的权力背书,一旦万福生科直接退市,审核制的矛盾将被进一步激化。从淡化盈利指标的行动来看,证监会推进发行制度改革的思路已经明确,但在新股“审不审”问题上却十分纠结。于是,在摆脱权力背书和推进新股改革之间,万福生科是一个打折的标杆。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