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证券时报:保代签字权放开有利于投行降低成本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31日 04:40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杨冬

  日前“保荐代表人签字权放开”的消息受到了投行界热烈的讨论。诸多投行从业人员惊呼,“保代就此走下神坛”。

  在保荐制环境下,保荐代表人享受着巨大的制度性红利,一个项目签字费可达80万元左右,同时还可以拿到数百万元的承销费提成。

  以一个首发(IPO)项目组有6个成员计算,其中包括2个保荐代表人、1个项目协办人(准保代)、3个普通投行人员,保守预计人力成本约为500万元。

  现实情况却是,在保荐承销收入结构中,项目组通常比投行总部拿的还要多。证券时报记者调查获知,目前相当数量的投行为吸引保荐代表人或优秀的项目团队,往往开出“二八”分成甚至“一九”分成的高提成机制,即20%或10%的承销收入归投行总部,80%或90%的承销收入归项目组。

  在上述分配机制下,许多投行只能陷入“赚吆喝不赚钱”的怪圈,同时也出现了年薪超千万元的超牛保代。

  高企不下的人力成本令许多投行不堪重负。据证监会保荐信用监管系统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30日,注册保荐代表人数量已达2035人,保荐机构数量达74家,平均每家保荐机构拥有27.5个保荐代表人。如果以保代平均200万元年薪计算,那么平均每家保荐机构每年仅保代工资支出就将达5500万元。

  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况且很多中小投行目前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一方面优质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还在拼命高薪挖角保代。虽然目前新股发行节奏依然较快,但这些中小投行却只能入不敷出。

  放开保代签字权的举措则能够有效降低投行的成本。按照目前投行业界的共识,未来保荐代表人有可能同时负责4个项目的签字。这意味着,如果将保荐代表人的签字权作为一种资源的话,这种资源将成倍放大。

  按照目前规定,保荐代表人可以负责1个主板项目或中小板项目、1个创业板项目的签字,每个项目需要2个保荐代表人共同签字。

  从表面上来看,保代签字权放开后,由于保代同时负责项目数量的增多,其有可能获得比目前更多的收入,但这种现象只有可能在极少数人脉与能力兼具的保代身上实现;对于更多的保代而言,由于签字权变得不再稀缺,加之投行项目数量难有激增可能,其相应的签字费和承销费提成大幅度下降则是大概率事件。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投行未来的人力资源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此外,保荐签字权的放开也符合监管层“差异化审核”的新发审思路。在新的思路下,证监会将对那些历史记录良好、专业能力突出的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推荐的项目实施“优先对待”。那些优秀尽责的保代未来将获得更多的项目签字机会,而那些历史记录较差的保代未来则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