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过冬风暴:18家券商平均降薪21%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9日 05:12  理财周报微博

  理财周报记者 王薇薇 谭婷/文

  市场寒冬,面对几乎拦腰斩的业绩,券商们或多或少都有些窘迫。

  几个数据。

  18家上市券商2011年内市值蒸发2824亿元;上证综指全年下跌21.68%,券商板块超过大盘下跌26.41%;2011年前三季度,17家上市券商净利润平均同比下滑41.64%;同期应付职工薪酬总额78.31亿元,同比下降31.21%。

  券商准备“瘦身过冬”。调薪、裁员,甚至整个部门动荡消息一再传出。

  例如,2011年底,中信证券(微博)自营部门被曝出大量裁员,更有解散之说;广发证券(微博)“末位淘汰制”,以及东北证券高管停薪3月,都被传得沸沸扬扬。

  中信减薪20%

  “人太多了。”广发一名离职人士透露,其老东家已经筹划裁员减薪。“就举一个例子,IPO三场路演,每场都有100多人捧场,北京的路演甚至还出现150人,这些人多数是研究员。即便完全覆盖所有的研究领域,仅看研究所这块,人员就明显富余了。”

  而广发证券一内部人士表示,该司重新祭出“末位淘汰制”政策。这一政策曾在2004-2005年熊市时提及过但没有实行,2011年终于派上用场。

  “不同部门的淘汰比例不同,没有明确规定。加上新领导上任,也要淘汰一些人,吸引新人进来。”

  对于末位淘汰,一广发证券总部人士表示,这是经营管理上的考虑,证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既有高薪挖角,当然也有末位淘汰。挖角、淘汰是每个企业运行中都会遇到的环节。

  该总部人士说,“广发并不是支付不了成本活不下去了,该投入与扩张的地方仍然在做。再说了,任何公司都不能毫无理由地淘汰一名员工。”

  据其透露,末位淘汰已开始操作,正处于实施阶段。

  广发证券某分支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广发旗下的营业部近期都在裁员,“幅度一般是10%。”

  此外,该广发分支机构人士表示,公司全员拿出基本工资的30%浮动,“按照月度考核,如果一个月没有完成绩效,就把扣除的部分给先进的人。”

  据悉,这30%之前是按员工固定薪资发放。去年业绩不好,总体降薪是必然的。2011年前11个月,广发证券累计营业收入50.8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2.1%,净利润则同比减少53.18%。

  不过,上述广发总部人士指出,调薪是内部结构性调整,调整后总额并没有减少,只是以前以固定薪资发放,现在拿出30%交给部门自由安排,比以前更灵活而已。

  据广发证券三季报显示,广发2011年前三季应付职工薪酬相比2010年前三季减少了12.83%。

  中信证券则是直接降薪。据悉,中信证券营业部外的员工将进行不同幅度降薪,基本工资降低幅度在20%左右。早在2008年,中信证券就因为业绩下滑,高管主动降薪两成。

  中信一内部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此次是全员降薪,新进员工可能不降或者少降,各部门幅度不一样。“目前公司内部的说法中最高是25%。”

  “年终奖也会减少,不同部门也都不一样,有些部门甚至会没有年终奖。”该内部人士说。

  中信证券一高层对此表示,“降薪幅度是不确定的,职级越高降得越多,年终奖则是跟随业绩走,目前业绩还没出来所以也不确定是否会减少。”

  中信证券业绩下滑幅度出人意料。2011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营业收入下滑62%,净利润则下降69.3%,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减少22.15亿元,减少幅度为54.5%。

  中信证券业绩主要受自营拖累。2011年三季报显示,7-9月投资收益为-21396.9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44537.94万元。接着,中信证券母公司10月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其财务简报中表示,“减持了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该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二级市场的持续低迷致使其账面价值下降。”

  于是,中信自营部门大量裁员,甚至解散的说法传出。上海一券商人士透露,“中信自营此次的事情有很多外部因素存在,亏损严重,大股东和高管对此非常不满。”

  东北高管停薪,国海变相裁员

  公司业绩亏损,裁员减薪在所难免。

  东北证券在2011年可算是流年不利,多项指标坠落至上市券商队尾。

  月度业绩频亮红灯,在2011年的1月、5月、8月、9月、10月、11月,东北证券净利润均为负数,分别为-2369万元、-6960万元、-5407万元、-6174万元、-4677万元、-1014万元。综合2011年前11月看,东北证券净利润累计亏损9418万元,在18家上市券商中垫底。

  而在2011年终之时,东北证券保代秦宣因涉内幕交易被捕,将东北证券推至风口浪尖。

  不过,东北证券投行部在2011年似乎都在打酱油,在火热的发行市场未能抢到份额,IPO和增发市场份额均为零,4单IPO项目全被否,仅成功完成东方钽业一家配股。

  再加上,重庆啤酒事件缠身,东北证券5只资管产品有4只踩中这颗“地雷”,深深被套,东北证券深陷亏损泥潭。

  此外,东北证券股价也是一泻千里。在上证综指全年下跌-21.68%、券商板块下跌-26.41的大势下,东北证券大跌43.83%,市值约蒸发65,跌幅在上市券商中排第三。

  12月底,有传言称,为渡难关,东北证券决定停发总裁、副总裁等7位高管,包括董事长、监事长的10-12月份三个月的工资。原因为2011年9月开始出现累计亏损。

  无独有偶,国海证券(微博)也因业绩亏损使得员工薪酬大“瘦身”。

  “往年元旦都会发购物卡和现金,2011年没有了,年终奖也取消了,月度绩效已经取消半年多了。”国海证券一位已离职员工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

  当被问及是否有裁员时,该离职员工表示,直接裁员倒是没有,但在变相裁,已经走了很多人,固定收益部整个团队10个人整体平移了。据了解,目前该团队已投奔东兴证券。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11年8月成功借壳上市的国海证券似乎没有让员工享受到上市的光环。国海证券上市当月业绩就出现亏损,次月再亏。秉着激进的自营风格闯荡熊市,拖垮整体业绩,其2011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89.97%,其中7-9月自营大幅亏损,导致同期净利润亏损达1.23亿元。

  应付职工薪酬平均降21.64%

  寒冬并不是传说,市场一直萎靡不振。

  2011年前11个月,沪深两市股票基金权证成交额为99.12万亿元,较2010年同期的113.51万亿元下降了12.68%。其中,股票沪深两市交易额同比下降33.8%。

  发行市场虽不见减速,首发、再融资共计905家,但随着监管政策的不管完善,市盈率呈下降趋势,券商投行承销规模和保荐承销收入随之缩水。

  wind数据显示,2011年78家券商投行共赚得保荐承销收入147.86亿元,较2010年减少了35.29亿元。

  根据wind数据统计,上市券商2011年前三季应付职工薪酬普遍的减少,平均降幅达21.64%。

  18家上市券商的“过冬”之策不一。

  宏源证券2011年前三季应付职工薪酬降幅,2011年前三季为3566.7万元,较2010年同期下降88.93%。而宏源证券深圳投行部人士说,“目前没有出现裁员的情况,调薪则是总公司统一制定,是否减薪还不清楚。”

  “目前没有裁员减薪,但考核制度比以前严格了。”国金证券内部员工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国金证券2011年前三季应付职工薪酬降幅达44.75%,这一幅度远超过其三季度29.47%的业绩降幅。

  光大证券2011年前三季应付职工薪酬下滑39.33%。光大证券创新融资部总经理王金明表示,没有任何裁员减薪的计划。“我们之前就制定了2011-2013年的3年规划,所以薪酬、奖励机制、人员配置上这3年都不会有变动。”

  西南证券(微博)2011年前三季应付职工薪酬同比降幅为32.3%。当记者连线西南证券办公室时,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收到相关公开消息。"而另一位接近西南证券的券商人士则向记者透露:"早在2011年年中时西南证券的季度绩效就有所下降了。"

  华泰证券2011年前三季应付职工薪酬下滑幅度也有26.61%,不过,华泰证券内部员工说,“华泰一向很稳健,暂时没有什么动作。”

  太平洋办公室主任冯一兵表示,太平洋证券2011年业绩没有受多大影响,人员和薪酬及考核制度都没有变化。太平洋2011年前三季应付职工薪酬同比下滑9.44%。

  招商证券(微博)的年终奖则会减少。招商投行部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说,“年终奖肯定比去年少了,具体减少多少要问老板。”不过,该投行部人士表示,没有裁员减薪的打算,还是跟以前一样。招商证券2011年前三季应付职工薪酬下滑比例为5.62%。

  2011年前三季应付职工薪酬减少的还有兴业证券(微博)。不过,兴业证券内部员工说,“目前没有任何变化和动作。”

  其余上市券商的应付职工薪酬则没有出现下滑情况(方正证券(微博)东吴证券无2010年前三季数据)。

  山西证券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助理刘润照表示,“员工的薪酬是跟随公司业绩波动的,以绩效为主,所以并没有减薪加薪的概念。而公司目前的业务支撑没有到裁员那一步。”至于山西证券面对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有无战略调整,刘润照说,“现在处于年报披露的缄默期,暂时不方便透露这方面的信息。”

  东吴证券办公室主任杨扬说,“我们肯定也会针对市场做相应的调整。不过各部门年底总结和计划还没出来,业务部门估计要在年后才会根据总结与计划来做决定。目前没有裁员减薪的打算,年终奖也没开始发,所以并不清楚是否会减。公司肯定会根据自己的盈利状况来分配。”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