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薛荣年或将转投华林证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1日 08:07  中国经营报微博

  李辉

  在市场猜疑了数月之后,平安证券(微博)总裁薛荣年最终选择了辞职。2011年12月30日,他向公司递交了辞呈,并于当天获得批准。平安证券这场从2011年8月份开始的人事地震,最终尘埃落定。

  至于薛荣年的最新动向,《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或将是华林证券。

  薛的旧部,平安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龚寒汀等数十人已经在那里安顿下来。平安证券官方向记者证实平安证券原副总裁何善文将接任公司总裁一职。

  如此之快的选定继任者,可见平安集团也并非没有准备。

  矛盾由来已久

  薛荣年辞职的信息在2011年12月30日的中午开始流出,引起业内广泛关注。2011年12月30日,市场正在为股市翻红而雀跃,对于平安证券而言,未来却因此抹上一丝阴霾。

  “薛总正式辞职的消息是在今天下午宣布的,同时也宣布了何善文接任总经理的职务。”平安证券一位中层管理者在当天下午会议间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对于薛荣年的辞职,他们颇感惋惜。

  但是资本圈内对此却并不意外。早在4个月前平安证券投行部人事地震的同时,就已经传出因为和大股东平安集团的矛盾日益激化,薛荣年心生去意。

  “薛总可以说成因投行业务,败也因投行业务。”一位已经离职的前平安证券投行部高层告诉记者,近几年平安证券投行业务发展很快,保荐人收入太高,已经引起集团层面的高度不满。“在平息集团领导不满和留住投行人员之间,他最终没能平衡住。”

  正如一位离职的平安证券人士所言,归根到底,这是两种文化的冲突。

  作为中小券商,平安证券用高薪保持竞争力,而对于平安集团而言,自有一套薪酬体系,尤其在整个集团的盘子中,保险业务才是主流,也是盈利的最大来源,平安证券虽猛,盈利能力却有限。

  记者了解到,平安集团高层对平安证券投行部动辄百万的高薪颇为不满。

  而在集团内部,一个中层干部的年薪不过20万元至30万元,仅相当于包括平安证券投行在内的国内投行业一个普通员工的收入,保荐人高达百万元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平安集团的高层收入。

  有业内观察人士指出,在平安集团的保险、银行和投资三驾马车中,保险一枝独大,银行也颇有规模,唯独投资板块中,信托、证券、资管公司的孰重孰轻,内外看法并不一致。

  平安集团以保险文化为主导,但证券业促成交易的中介行业特质,与销售导向、成本核算极其严苛的保险业做法迥异,加上受行业监管的限制,证券公司不如信托公司更为灵活,很难能成为集团发展投资板块的倚重点。

  集体转移有预谋

  2011年的8月底,平安证券投行部传出人事地震的消息。包括平安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龚寒汀在内的数十名投行部门骨干员工离职,转投华林证券,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对于以投行起家的平安证券而言,这不啻是一场地震。

  但是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投行人员的离职或许就是在薛荣年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其实是在为其离职做好准备。

  “本来根据安排,这些集体辞职的投行人员是准备都到华林证券的,但是在离职过程中,也有人有了其他想法,转投其他券商。”该人士透露,部分人员就跳槽到民生证券(微博)、齐鲁证券,因为他们也在大力挖人,并且开出一两百万元的转会费。根据证监会网站的信息,共计有13人从平安转投华林证券。

  对于薛荣年个人而言,从平安证券转投华林证券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脱离了平安集团的掣肘,薛荣年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完全可能有更大的空间和发展。目前这一消息尚未得到他的确认。

  图谋更大发展

  而由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矛盾等原因,华林证券在2011年也经历了一场人事大动荡,此前来自国信证券系的高管几乎悉数离职,包括原董事长段文清、副总裁苏细强、总裁助理张冠宇等,只有总裁孙明霞目前尚留任。

  作为业内的小券商,华林证券业务乏善可陈,仅有固定收益业务比较突出,2011年上半年就承销了11期企业债券承销业务。但是2010年的年报显示,华林证券的净利润仅有1.04亿元,对于一家有想法的券商而言,这点业绩显然并不能令股东满意。

  人事动荡之后的华林证券,几乎相当于一个空壳。薛荣年团队的入驻,施展的空间也可以说是相当大。

  “宁为鸡首,不做凤尾。凭借多年积累的资源,薛荣年的投行团队在华林完全可能做出一番成绩,而且这项业务的核心就是人。”一位广州的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虽然舍弃了平安这个大招牌,但是也少了很多制约,华林证券的发展思路可以完全按照薛的想法贯彻下去。

  作为中小券商的典型,平安证券在薛荣年的带领下,借助创业板的开始,凭借投行业务异军突起,主攻中小板和创业板,几乎把中信、中金这些大佬拉下马。

  数据显示,在2007年至2009年,公司的承销业务分别只有5.05亿元、5.1亿元和8.67亿元,而佣金收入分别高达13.9亿元、7.04亿元和11.01亿元。但到了2010年,公司证券承销业务收入高达24.05亿元,远远高于9.69亿元的佣金收入,承销收入在公司营业收入的占比高达62.56%,排名近百家有承销记录的券商中的第四名。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