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行遇瓶颈 平安证券试水全金融业务交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0日 03:49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简俊东 陶杏芳

  转眼又是一年,券商的投行似乎仍然红红火火,但困局却也悄然出现。2010年,全年上市公司首发融资金额为4893亿元,但是到了2011年却回落到只有2681亿元。在此背景之下,投行该如何应对?专题选取了国内投行排名第一的平安证券(微博)和业绩最好的外资投行瑞银证券,对其现状进行分析。

  2011年平安证券投行继续领跑。

  来自同花顺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从首发承销数量上比较,平安证券今年以来主承销的上市公司家数合计为34家,比位居第二的国信证券多了5家,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2.14%;从首发承销金额上比较,平安证券今年以来承销金额达到297.95亿元,比位居第二的国信证券多37亿元,市场份额达到11.12%;从首发主承销收入上比较,今年以来平安证券首发主承销收入为16.7亿元,比排名第二的国信证券多4.2亿元,市场份额达到12.94%。

  与同行横向比较,平安证券投行表现相当优秀,但是如果与自身纵向比较,平安证券投行的各项指标都有所回落,2010年,平安证券全年的承销家数为39家;首发承销金额为354亿元;首发承销收入为20.3亿元。2010年三项指标均好于2011年。

  储备项目数量下降

  平安证券投行业绩的回落,源于A股投行业务的整体回落。

  来自同花顺的数据显示,2010年首发上市的公司达到350家,但是截至12月27日,2011年以来只有277只新股上市;IPO数量下降的同时,融资金额下降的速度更快,2010年全年上市公司首发融资金额为4893亿元,但是到了2011年回落到只有2681亿元;投行业务给券商带来的收入也在同步下降,2010年全年,券商担任新股主承销合计获得了170.6亿元的收入,但是到了2011年,该项收入减少到129.1亿元。

  “我们预期,未来单靠IPO量的增长的模式将逐步进入成长的天花板,IPO的增长速度将逐渐出现缓慢回落的势头,项目储备也开始出现瓶颈。”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周强告诉记者。

  储备项目的下降在平安证券身上也同样存在。

  周强透露,平安证券投行在项目储备最多时候的400—500多个,经过两年保荐的高成长发展,消耗“库存”储备项目的数量已经降至目前的300多家。

  “项目储备是考量发展后劲的指标,但是相较而言,我们更注重储备项目的质量。”周强表示,“对平安来说,真正的挑战是,要在三百家储备项目中找出每年几十家具备上市条件的,这其实并不容易,而挑选出的几十家上市公司最终能够成功过会,实现上市,则要求更高了。”周强告诉记者。

  对于行业的未来,周强认为投行IPO业务的空间不能忽视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现在宏观经济形势放缓,中小企业是首当其冲的,这必然会影响到项目供应的质量和数量。”

  在行业增长出现回落的同时,投行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全金融业务交叉

  未来,面对形势的变化,平安也需要创新以对。

  “平安投行的优势,就在于之前在中小企业和创业板企业保荐领域的不断累积的传统优势和平安集团强大的综合金融平台的结合。”周强表示。

  他认为,上市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大部分都有后续的金融服务需求。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后,再融资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市场蛋糕不断增大。而未来产业资本的并购也是一个新趋势。在IPO集中上市数年后,就会出现一个产业资本整合的浪潮,并购业务也会顺势发展。“在IPO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公司会更加看重拓展再融资和并购等业务的能力,包括增发、配股和资产重组业务等等。”

  “‘精耕细作’的广度不再是我们过去投行的‘一亩三分地’,而在于平安集团庞大的综合金融平台,要将自身的客户与集团产、寿、养、银、信托等兄弟公司的客户互相转化、相互渗透,扩大客户的外延范围。”

  “深度上,我们需要做好与其他兄弟公司产品的‘嫁接’和捆绑销售,通过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让客户获得受银行、信托、保险、资产管理、管理输出等综合金融服务。”周强形容,平安投行综合金融服务的核心是更多在增加客户粘度、紧密度上花功夫。

  在具体做法上,周强表示会通过在投行内部设置专门的综合开拓部门,制定清晰的交叉销售机制,有组织、由专人来推动投行与集团各渠道和产品线综合开拓。

  至今,在国内,获得金融控股牌照的有中信、平安和光大等综合金融集团,其中平安已经总揽了所有的金融牌照,而且对各金融子公司都是绝对控股,因此更容易促使各金融子公司之间形成协同作战。

  周强透露,平安集团内有专门的机构、规则、人员来统筹运作综合金融开拓业务的机制规划、运作模式、贡献度和成效反馈等事宜,业务流程对接、信息交流、纠纷解决等方面也有充分的机制支持,同时平安会根据综合开拓和交叉销售的指标,定期检视进展、成效,找出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