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1券商投行四大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8日 02:45  证券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 李 文

  西南证券前副总裁

  涉嫌“老鼠仓”被立案调查

  证监会近日通报了多起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在这些案件中,西南证券前副总裁季敏波涉嫌“老鼠仓”一案最引人注目。此案被称为证券公司从业人员“老鼠仓”涉刑第一案。

  2009年2月28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季敏波利用职务便利掌握公司股票自营信息,通过其亲友控制的多个个人账户同期于西南证券自营账户买卖相同股票40余只,成交金额约5000万元,获利约2000万元,目前此案已被移送公安机关。

  “老鼠仓”不是新词。不过,以前投资者所见闻的“老鼠仓”,基本上都是基金公司的“老鼠仓”。此次西南证券前副总裁季敏波涉嫌“老鼠仓”一案算是填补了券商“老鼠仓”的空白。然而此案从侧面也反映出,在A股市场中原来隐藏了这么多损人利已的“老鼠”,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的形式也不再单一,又有多少“老鼠”还隐藏在黑暗中没被发现呢?

  对于此案,证监会称季敏波的行为,可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公然违背了资本市场“三公”原则,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此案的处理方式、给整个资本市场带来的启示,其背后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案件本身。

  八菱科技成为A股

  首个IPO招股中止公司

  今年的IPO新股中,最引人关注的非八菱科技莫属。

  4月11日,八菱科技第一次IPO过会,5月31日,证监会下发《关于核准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然而机构路演结束后,却只有19家询价机构参与该公司询价报价。最终该公司因询价机构不足20家而中止发行,成为A股首例因询价对象不足而暂停上市进程的公司。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32条中规定,初步询价结束后,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不得确定发行价格,并应当中止发行。

  归结原因,在投资者和市场人士认为,自2009年推行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新股“三高”发行现象尤为突出,而这些因素也导致了新股的频频破发。这次八菱科技IPO发行终止正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

  八菱科技的首次发行失败既和上市主体对投资者吸引力不够有关,同时,这次史上“最难”IPO事件也给其他投行的一个警示,除了拿到IPO项目外,投行销售能力同样重要,按照目前的发行管理办法,除了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询价名单外,保荐机构可以自行推荐询价机构。在这一点上,大券商相对更有优势。

  另外,在这次事件中,询价机构在报价时出现集体砍价的行为。可以看出,投行在承销发行时弃投资者利益于不顾的做法终于受到了惩罚。如果不能清醒的认识这一点,那么新股中止发行“前无古人”,却可能“后有来者”。

  监管机构

  对保代开出“最严厉”罚单

  有违规,就有处罚。今年监管机构对保代开出的严厉处罚叫多少保荐人“如梦初醒”。

  11月29日,证监会对胜景山河IPO的保荐人平安证券及其终审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出具警示函,平安证券的两位保荐代表人被撤销保代资格。这是保代制度建立以来,保荐代表人首次因在IPO过程中未勤勉履责而被撤销资格,被认为是证监会对保荐代表人开出的“最严厉”罚单。

  据统计,保荐人制度实行7年以来,“荐而不保” 的事例屡屡发生。有5家保荐机构和47名保荐代表人被采取监管措施。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处罚成本”太低使得不少保荐人在进行项目保荐时,或利欲熏心或敷衍了事,没有尽到保荐人应尽的职责。

  今年以来,监管措施日趋严格。截止目前,证监会已经开出了15单处罚,除平安证券外,其余均是针对个人。在监管措施中,出具警示函占多数。另外还有两名保代因为“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降百分之五十以上”而被罚3个月内不受理保荐代表人负责的推荐。相信这种严格的、细化的监管措施,不仅能督促保荐机构和保荐人勤勉尽职,也能减少乌龙招股书的出现。同时,更是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利益的有效手段。

  “谢风华案”成为

  保代内幕交易第一案

  今年投行界可谓是重大新闻不断,被称为保代内幕交易的第一案的“谢风华案”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11月28日下午,中信证券投行部前执行总经理谢风华以及原华泰证券投资部执行董事安雪梅,这对夫妇因涉嫌内幕交易而在浦东法院接受审判。

  公诉机关的指控称,时任中信证券企业发展融资业务部执行总经理的谢风华,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在内幕信息尚未公开前,自己购买并告知妻子购买了ST兴业万好万家,累计成交金额达1000余万元,获利760余万元。不过法庭并未对谢、安夫妇当庭宣判。据悉,谢风华夫妇在庭上对ST兴业案的相关指控表示无异议,但否认在万好万家问题上存在内幕交易。

  而谢风华案之后,又一起典型的证券公司保荐代表人内幕交易案进入公众视野。35岁的资深保荐代表人、曾任东北证券中层的秦宣,成为证监会首度披露的因内幕交易被查处的保荐人。据悉,鉴于秦宣等人的行为涉嫌刑事犯罪,证监会将此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秦宣已被依法逮捕,目前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此案中其他相关人员内幕交易的违法行为仍在侦查中。

  这一场场“窃听风云”就在我们身边上演,损害的不只是投资者的利益,还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而对于这些触及法律底线的保代们来说,代价可能不只是保代资格的撤销,如果沦为刑事罪犯,还可能终身被市场禁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