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善文意外落选新财富三甲 折射安信证券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5日 05:15  理财周报微博

  安信研究所新财富排名下滑,投行项目74%破发,资管产品75%浮亏

  理财周报记者 张欣然 丁青云/文

  一场评选,再次把安信证券研究所的问题摆在台面上。

  从分析师集体跳槽,到颁奖礼上的光彩暗淡,仅仅是暗流的表面。高善文(微博)给安信证券带来的光环,亦无法遮住安信研究所实力下滑的势态。

  “虽然安信研究所实力下滑趋势在我的预期之中,但今年获奖排名下滑速度,确实挺让人意外。”一位去年从安信离职的研究员感叹。

  从某种意义上说,安信研究所的“落寞”,更多折射出”会管券商“安信的管理和机制困局。

  安信证券到底怎么了?

  高善文意外落选三甲

  “宏观经济分析师第四名,安信证券高善文。”当颁奖嘉宾念出这一结果时,场下吁嘘声一片。

  11月25日晚,深圳华侨城洲际酒店。在某财经媒体举办的最佳分析师评选活动上,坐在台下的分析师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中信证券是当晚最大的赢家。会场上,中信证券(微博)所在区域几乎横跨整个前排,其当晚共获得所颁41项奖项中的26个,占比63%。位于会场右前端的申银万国(微博)招商证券(微博)也均获得21个奖项。

  而隐匿于会场右后方的安信证券却让人大失所望。今年,安信证券研究所仅获得4个奖项,分别是策略研究第二名、宏观经济第四名、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第四名及最具影响研究机构第七名。行业研究方面几乎全军覆没。

  “以高博士的水平不应该只排在第四名”、“今年安信这么差,能获得第四名不错了。”两种不同截然不同的声音成为了当晚最为热议的话题。

  不少业内人士力挺高善文。“高博士的东西,包括新周期理论,买方还没那么快吃透。”业内某知名分析人士指出,“况且,水晶球分析师评选,高善文宏观经济拿了第一,不要把评选太当回事。”

  不少人士指出,该奖项和水晶球投票方覆盖面不同,水晶球覆盖到了主要机构,而新财富几乎全覆盖全部买方机构,导致结果有差异。

  安信证券也指出,“在新财富排名的下滑反映了不同投票群体看法和评价的差异。”

  但也有人指出,“高博士的水平不容置疑,但今年的业绩的确有硬伤,落选也是情理之中。”

  在一位熟知安信研究所的某券商人士看来,“安信证券今年表现比较差,策略和宏观研究是它的亮点,但行业研究一直拖后退,整体实力很一般。”

  对比前两年,安信证券今年的成绩确实不尽如人意。

  2009年安信证券共揽获该评选活动10个奖项,其中包含宏观、策略及4个行业研究领域的奖项,同时还被评选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第五名。

  2010年,安信证券同样斩获10个奖项且部分奖项名次提前,宏观经济研究小组高善文、莫倩、尤宏业排名第一。而今年所获奖项仅占去年所获奖项的30%,退步十分明显。

  “虽然安信研究所实力下滑趋势在我的预期之中,但今年获奖排名下滑速度,确实挺让人意外。”上述前安信证券研究员称,“高善文加入后,安信证券确实大放光彩,但仅仅有明星效应是不够的,行业研究方面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主要与安信证券在培养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方面过于保守有关。”

  对此,安信证券认为:“在各类评选活动中,获奖数量的增加与减少是正常的现象,研究机构的实力评价,应该长期地、综合地分析评价。”

  研究所弊病凸显,被指“服务不认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安信研究所的实力很一般,主要靠高善文和程定华撑场面。”一位接近安信证券的机构人士表示,“高、程二人的光环掩盖了安信研究所实力没落的事实。”

  四年前,安信证券重金挖下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及其带领的光大证券分析师团队。近一两年来,安信证券分析师因薪酬体系及个人发展问题频频出走。

  但在安信证券某离职研究员看来,研究员薪酬偏低只是表面原因,隐藏在安信制度层面的多种弊病才是真正原因。

  “对我们这些刚出道的新人来说,一开始薪酬低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能提供什么样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激励机制?”安信研究所一位现任研究员如此追问自己的东家。

  “安信研究所内部矛盾多,人事斗争激烈,是典型的国企弊病。最明显的是,制度朝令夕改,喜欢改考核机制。去年,我们的考核本来靠前,立刻就被修改了规则,搞到垫底,个人利益导向明显。”已跳槽至竞争对手的一位研究员至今仍难以平息愤怒。

  这一说法得到了多位安信研究所人士的证实。“考核机制改了几次,我去年10月走之前就改过一次。”一位已跳槽到某私募的研究员证实。

  “研究所、经纪业务,都是高度市场化的业务,公司的体制却非常不市场化,落后是必然的。”前述安信在职研究员指出。

  “安信是非常典型的国企,一天到晚讲风控,过于求稳不求上进,跟不上市场的步伐。” 前述在职研究员进一步指出,“实力下降,根本原因不是人流失,而在机制。研究所人来人往是常事,去年国金证券也走了不少人,大家都在失血,可是国金研究所业绩并没因此而严重下滑。”

  “安信证券太不重视行业研究了,让很多研究员感觉发展到了瓶颈,再加上薪酬因素,迫使其跳槽。”某异地券商资管人士认为,“一个团队的好坏取决于公司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是否健全,如果研究员价值得不到体现,或是工作得不到预期的尊重,离开是必然结果。”

  据了解,安信证劵研究所“离职”风波过后,又注入了一批新鲜血液。“现在规模很大,有80号人左右,很多是刚毕业的学生。”前述安信证券在职研究员透露。

  该研究员透露,目前,安信挖过来的研究员多来自中小券商,还有不少是刚刚毕业的学生。

  而买方客户也颇有微词。“安信研究所的人太高傲了,研究范围不全面,质量不好,对异地券商的服务也不够认真。”谈及安信,其一位买方客户略带愤怒。

  某业内人士也指出:“安信出的报告不够多,而且服务较少,高博士基本不出来,宏观组其他人路演的也不多。”

  这一切,在基金分仓收入上已看出微妙端倪。据近三年安信基金分仓收入统计数据来看,其业绩呈下滑趋势。Wind资讯显示,2011上半年,安信获得的基金分仓收入总佣金为1.04亿元,同比下降17.76%,佣金席位占比3.69%,同比2010年4.17%的佣金席位占比,减少了0.48%。

  74%高破发率,两保代或被罚

  研究所问题,折射的只是安信证券的一面。

  “我们排在首位考虑的,永远是安全、合规,千万不能出差错。”安信证券一位中层人士一再强调。由破产券商重组而成的安信证券,深知“安”字之重。

  “过分保守的另一面,是缺乏创新性,机构官僚化,失去市场嗅觉。”前述安信离职研究员直言不讳。

  即便如此,安信证券投行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今年以来,安信证券投行承销收入5.12亿,行业排名第六。

  不同于同城国信证券和平安证券(微博)的中小型项目定位,安信证券对投行市场定位为“大中型项目”。

  但其保荐的项目,质量情况却频频亮红灯。Wind数据统计,2009年IPO重启以来,安信证券共承揽19家公司IPO,截至2011年11月29日,15家公司股价处于破发状态,破发率为74%,为深圳券商中最高者,在大中型券商中,破发率排名第二,仅次于中金公司(75%)。

  其中,破发程度最严重的是,被安信投行人士奉为“得意之作”的华锐风电,上市不到一年,股价已较发行价跌掉了51.6%。

  此外,其保荐项目业绩变脸情况也不容乐观。安信证券近两年所做的19单IPO项目中,今年前三季度,10家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巧合的是,这10家业绩变脸的公司,全部出现了破发情况。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72条规定,发行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公开发行证券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中国证监会可根据情节轻重,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安信证券和中德证券联席保荐的华锐风电,今年前三季营业利润下滑57.45%,若全年无法扭转颓势,按前述规定,安信证券保代王铁铭和朱斌被罚可能性很大。

  “安信身为会管券商,保荐项目质量却这么差,实在难以让人信服。”深圳一位大型投行总经理指出。

  逆势发力资管,75%产品浮亏

  安信证券逐渐引人关注的,还有资管业务。

  目前,安信证券共发出了4只集合理财产品,截至2011年12月1日,4只产品总规模约为23.01亿元,规模排名行业第23位。今年以来,这四只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89%。

  2009年5月22日,安信证券成立了第一只集合理财产品“安信理财1号”,是一只限定性债券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一直以稳健、低风险而著称。所以“理财1号”也成为了安信证券唯一一只净值过1元的集合理财产品。

  但安信证券随后发行的“理财2号”、“理财3号”、“基金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尤其是“理财2号”,浮亏最为严重。

  据WINF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1日,“理财2号”累计单位净值为0.84元,今年以来总回报-14.8%,在128只同类产品中排76位。同类型的“理财3号”今年以来总回报-2.81%,累计单位净值为0.99元,前述两只产品的投资主办均为饶砚琴。

  尽管市场形势不佳,但安信资管仍在扩张状态,广贴英雄榜单,招聘权益类投资主办3名、固定收益投资主办3名、专项产品投资主办2名。

  而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安信理财1号,安信理财2号投资主办张煜和蒋畅均被更换。

  对此,安信证券回应:“这是公司正常,在不断完善产品线的过程中,引入优秀人才。公司对资管业务的战略定位一直是核心业务。”

  “安信资管今年确实发力了不少,但业内还是不太关注,抓不出亮点,特色不足,不过产品发行规模挺大的。”上海某券商资管高管如此评价安信资管业务。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