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亮
尽管乌龙指事件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之久,但光大证券(601788.SH)仍在为此付出代价。
7月29日晚,光大证券公布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9.66%,净利润减少53.01%。
其中,“8·16 事件”购买资产约损失1.22 亿元;处置以前年度购买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现损失1.54亿元,并计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2.23亿元。
同时,从经纪、投行、自营等业务来看,光大证券恢复实力仍有待时日。
融资成本高企
除了业务受损之外,乌龙指事件还使光大证券的融资之路更加坎坷。
公告称,“受‘8·16 事件’影响,公司融资利率大幅上升,融资成本增加。”
去年光大乌龙指事件发生之时,正是光大筹谋已久的80亿元定增弯弓待发的关键时刻,距离光大拿到批文刚好整3个月。
这笔再融资是前任总裁徐浩明为光大转型发展积蓄的一次起跳:两融、直投、资管及创新业务将获得充足“弹药”,光大“弯道超车”的战略意图在此一役。
然而,光大股价受乌龙指事件印象急挫后,已无力再按照定增方案中不低于11.65元/股的价格进行定增,其批文亦于2013年11月16日失效,转型大计功亏一篑。
而从近一年来的融资记录来看,光大除在2013年8月20日、9月2日、9月17日履约兑付了三期短融券,共6700万利息和65亿元本金外;只在今年6月11日完成发行次级债融资共70亿元,期限为两年,票面利率为5.99%。
此期限的融资利率显然较市场平均水准为高。
横向可比的例子是, 广发证券(000776.SZ)2014年7月24日完成次级债券发行,总发行规模为60亿元。其中,4年期品种发行规模30亿元,票面利率仅为5.70%;5年期品种发行规模30亿元,票面利率为5.90%。
而中信证券(600030.SH)于4月28日完成的次级债发行,规模为60亿元,期限为4年期,票面利率为5.90%。
业务亟待恢复
最能体现光大正在面临的尴尬处境的,是空前的“连降七级”的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光大从此前的双A级直降为C级,而与之同居正常经营券商中最低级别的只有联讯证券、民生证券、南京证券[微博]、上海证券和万和证券6家。
“最近公司高层曾表示经纪业务要赶上互联网证券的潮流,此外仍要在‘两融’等创新业务上发力。”光大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不过从中报披露情况来看,光大在经纪业务和创新业务上都受到了较大冲击,尚不足以上演绝地反击的戏码。
数据显示,光大上半年经纪业务收入8.87亿元,同比下降6.22%。
而从收入结构来看,经纪业务作为传统业务在营业收入构成中占比大幅升至46.2%,相比2012年度的34%及2013年度的42%,经纪业务占比不降反升,体现出转型发展开“倒车”的尴尬。
而投行业务和投资业务则双双出现负增长,投行业务收入减少23.64%,投资业务亏损1.6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证监会[微博]数据发现,光大证券当前已完成包括东方证券在内的10家拟IPO企业的预披露工作,其中上交所[微博]主板4家,中小板1家,创业板5家。
而半年报显示,光大证券截至6月30日共完成推荐挂牌企业17家。
而根据全国中小股份转让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光大已累计成功推荐挂牌企业28家,排名第七。
其投资业务情况,则可从2012年开始陡增的“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数据窥见一斑。
2012年这一数字曾一度达到94.39%的峰值,接近100%的监管上限,但从本期中报披露数据来看,这一数字已回落到41.29%,投资业务颓势凸显。
从排名来看,经纪业务股基交易份额3.01%,融资融券业务市场份额3.61%,行业排名都为第11。
事实上,光大各项业务有所恢复,但还未能体现在中报报表之中。
7月9日光大收到监管层“解除自营业务限制措施、恢复受理公司新业务申请”的决定,恢复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等多项业务资质,同时在2014年亦取得新三板做市商业务资质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业务资质。
而从6月公布的财务数据来看,光大6月母公司净利为 7570.61万元,同比增长 93.85%;营业收入为 3.704亿元,同比增长 140.2%,营收情况出现一定改善。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