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整给券商投行带来难得机遇

2014年05月21日 05:18  证券时报网  收藏本文     

  证券时报记者 桂衍民

  在证券时报日前举办的2014中国区“投行创造价值”高峰论坛上,众多投行高管就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中的投行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参与嘉宾包括招商证券[微博]副总裁孙议政、国海证券副总裁燕文波、天风证券副总裁吕英石和浙商证券副总裁周跃。

  这些投行精英人士认为,行业周期的波动,对投行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小投行有机会迎头赶上;在新兴产业领域,投行大多看好一些细分优势行业;国企改革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以混合所有制为目标。

  行业周期

  也是投行机遇

  主持人:从去年开始,已陆续有不少首发募股(IPO)排队在审企业因为行业周期波动导致业绩下滑,不得已撤回申报材料;已上市的企业中,也有不少受行业影响出现大幅业绩波动。请问,投行该如何应对产业发展周期对业务造成的影响?

  孙议政:这个问题我的感触比较深。招商证券投行部目前承销的IPO项目数量是最多的,因为量大,撤回申报材料的项目也不少。

  而现在的情况是:上报的项目不值钱,撤下来的项目更值钱。因为一旦撤下来就有无数的投行、无数的上市公司想去并购。这类企业已经运作得很规范了,是并购的好标的。

  这对企业来说固然是好事,但对券商投行业务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太好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并购是第二个市场,但我们做得不是太好,还要多学习。

  吕英石:投行是不是一定要围绕着最赚钱的行业、最赚钱的企业服务?有一种可能是,对大型券商来说,以前它们的客户基础、项目的基础储备到了一定的阶段,受经营周期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对于天风证券这类起步比较晚的中小型券商来说,这样的经济周期的复合影响其实是一种机遇。

  除了去追捧那些明星企业、那些最赚钱行业里面最优质的企业之外,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运用专业知识提供全方位的投行服务。

  也就是说,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在经济周期对企业有负面影响的时候,投行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在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得到发展所应该得到和必须得到的资源配置。

  在我的理念中,投行不应该每天都想着怎么赚企业的钱,更不应该去想怎么去赚那些最容易赚的钱,真正的投行应该多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给企业提供它们真正需要的服务、如何回归投行的本质,实现技术资产和金融资产、企业和资本之间的结合,帮企业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

  可能这也是因为天风证券相对规模较小,资源不及大型券商雄厚,所以我们更愿意去接受一些有困难的、难度大一点的项目。因为好吃的肥肉都轮不到我们,所以我们只能去啃硬骨头。

  投行看好

  优势细分行业

  主持人:当前国家产业升级带给投行很多机会,比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等,各位投行大佬最看好的行业机会有哪些?理由是什么?

  燕文波:战略新兴行业六大产业就代表未来产业的一个方向,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3D制造,这些行业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可能会有行业颠覆性的发展。

  这几个方面涵盖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我们投行慢慢摸索,形成产业中介,不说整体优势,局部优势、细分行业的优势也就够投行赚的了。

  主持人:其实您刚才表达的观点主要是基于对自身的反思,现在的各种新兴行业,您有没有相对比较看好的?

  吕英石:举例而言,从去年到今年,我们接触得比较多的是旅游文化。大的文化旅游行业的企业相对比较多,在跟企业家对接的过程当中,我们对这个产业也有逐步的理解和认识。

  我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精神层面的追求增多,未来5~10年大的文化行业是值得关注的。

  国企改革核心

  是建立现代治理结构

  主持人:从今年开始,国有企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深化改革,从引入多样资本到鼓励兼并重组,正在央企和地方企业各个层级上上演。各位怎么看待目前的国企改革?这其中有哪些投行的业务机会?

  孙议政:资本市场原本是大力支持国有企业上市、进入资本市场的,基本上所有大型国企都进入了资本市场,但已上市的国企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或者支持还不够。这是因为资本市场两个政策的制约,第一个是不允许这些大型上市公司分拆;第二个是国有企业参股的IPO企业上市都需进行10%国有划转,成为这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大障碍。

  周跃:国有资本混合所有制是下一轮改革中最后一块肥肉,其中的机会不言而喻。企业如果说有国资的背景,再装上民营企业的基石,今后的发展可能会更快。

  对券商这样的中介机构来说,国有企业改革蕴含很多业务机会。原先那些小作坊是怎么做大的?都是通过收购兼并国有企业做大的,当然,做得更成功已经拓展到海外了。

  燕文波:国企改革也并不是新鲜事,实际上,多年以前搞的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这种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呢?是真正的现代整治,让企业建立起现代治理结构。

  我认为,治理结构应当理解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你看中石油、中石化[微博]早已上市,规模也很大,但这样的公司有很多功能没有。

  我所在的国海证券也是国企控股,国海证券走过来靠得是什么?是一个真正的互相制衡机制,这个公司国有股比重和民营股比重差不多,各方在董事会上或者股东会上给予专业的意见,给予职业经理人自由的专业发挥空间,这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另外,我认为,这次国企改革要防止形成新的垄断,我们有一些地市反应速度很快,把一些应该拿到市场的产业弄到一个很大的公司,上市之后再进行并购,这个公司便独霸一方,扼杀了市场活力。实际上,政府不应只把企业做大,有些时候应该“拆”,因为无论是“合”还是“拆”都有很多机会。

  吕英石:国企改革方面,天风证券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从2008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走混合所有制这条道路。天风证券总部在武汉,湖北武汉两级政府投资,为我们争取了很大的投资和交易。

  回到国企改革,我觉得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要解决股东、管理层是否在一个体系里面去考虑问题,是不是在一个游戏规则里面讨论问题。我们所有做过国企、做过央企项目的人都会有非常深的感触,在设计方案、谈判、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这些企业很多人想问题的思路、角度和判断一个事情是和非的标准,和大家不在同一个轨道里,他们得到大相径庭的结果。

  我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市场化,让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同一个逻辑、同一个游戏规则下去考虑问题。所有的改革、所有的交易,如果不是充分市场化的,那它的效率一定是大打折扣的。

  精彩观点:

  上报的IPO项目不值钱,撤下来的项目更值钱。撤下的企业已经运作得很规范了,有无数的投行、企业想并购。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精神层面的追求增多,未来5年~10年大文化行业是值得关注的。

  这是因为资本市场两个政策的制约,第一个是不允许这些大型上市公司分拆;第二个是国有企业参股的IPO企业上市都需进行10%国有划转。

  国有企业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市场化,让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同一个逻辑下考虑问题。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国中冶在越南工地受冲击4人死
  • 体育里皮著书许家印作序 恒大不同意郑智退役
  • 娱乐李小璐“视频门”后首开腔:问心无愧就好
  • 财经今年27国企高管落马 王岐山4开座谈部署
  • 科技陈冠希聊电商:只当我是艺人 就低估我了
  • 博客冯诚:中国大妈们为何非跳广场舞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剑桥学霸没空恋爱 妈替儿急征女友(图)
  • 陶冬:央企外债套利将危及港金融稳定
  • 沙黾农:中国股市终于在5.19见底
  • 叶檀:国土部用地供应计划早该停止
  • 徐斌:放水进入倒计时阶段
  • 天天说钱:绿城老板的“胜利大逃亡”
  • 水皮:当宋卫平遇到任志强
  • 慕容小散:国足与A股都不需要伟哥
  • 沈建光:紧货币难解楼市风险
  • 水皮:券商的未来是银行
  • 郎咸平:谁在阻碍中国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