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被给予警告并没收业务收入2555万元,罚款5110万元
■本报记者 潘 侠
中国证监会近日在网站上公布了对平安证券及7名责任人在推荐万福生科IPO过程中造假的处罚决定。
其中平安证券被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2555万元,并处以5110万元罚款,暂停保荐业务许可3个月;而涉及这一保荐的吴文浩、何涛、薛荣年、曾年生、崔岭、汤德智等高管则被撤销业务资格,并罚款30万元、10万元不等。
此前证监会曾透露过相关处罚,但薛荣年等人提起申辩。证监会在6月13日举行了听证会,认为申辩理由不成立。
对于证监会的处罚通知,10月14日平安证券就已接到。在接到通知的当天,平安证券对本报记者表示保荐业务最重罚单靴子终落,公司将认罚向前看。
平安证券称,根据决定生效日期9月24日推算,平安投行将在12月24日恢复保荐资格。公司表示尊重证监会的处罚决定,目前全员团结,队伍稳定,各项业务也都在按计划推进,公司投行也在为IPO重启做积极准备。
平安证券认为,出现万福生科事件是因为早些年投行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最大限度地取得通道收益上,通过对通道资源的争夺和不断提高通[微博]道周转率和利用率,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种扩张模式过于简单粗放,具有较典型的“包工头”和“生产队”特征。在此过程中,投行从管理者到从业人员都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导向,重视短期实现利益、长期责任意识淡薄。而万福生科事件的爆发,真正触动了平安证券。
“在处理投行项目风险的过程中,我们痛定思痛,一直在反思、研究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投行。”平安投行负责人表示,经过深思熟虑,从2011年开始,平安投行启动了一场“触及灵魂”的、颠覆性的业务转型和风控模式变革。这些变革包括:推行投行业务模式从“通道制投行”向“交易型投行”的转变,在激励考核机制上从项目直接挂钩向综合评价体系转变,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问责机制的明确和完善等。
今年上半年,平安投行启动了第二轮改革,延续交易型投行改革方向,分“业务模式定位、组织架构、薪酬考核用人问责、平台建设、产品、综合开拓、内核与质量管理”七个板块,以客户经理制的实施为核心落脚点,进一步深化推进投行转型改革。
这轮改革彻底打破以往以项目为中心、包工头式的“团队长负责制”,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发挥交易驱动作用的“客户经理制”,强化集中化管理下的资源协同与整合。
“我们力争从根源上探索一条符合市场需要和平安证券未来长远发展的道路。万福生科事件再一次以惨痛的教训表明,过往的模式再难以为继,转型带来的阵痛终将过去,投行业务的改革和转型之路必须坚决地走下去。”平安证券投行负责人表示。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