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左拼信托右搏银行 创新搅动金融业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8日 02:59  证券时报网

  编者按:券商“创新11条”启动了金融行业即将展开的一场跨行业竞争。这场没有硝烟,却注定将重新划分楚河汉界的混战中,券商正站在风头浪尖。

  在券商创新潮涌的当下,证券时报记者力求从理财业务、融资业务两大主战场,剖析新竞争形势下券商、信托、银行三大主力正在构建的新金融格局。

  此前,中国的金融版图上,银行和信托旗下理财规模远超券商。截至2012年4月末,银行旗下理财产品存量规模约5万亿元,信托管理资产规模为5.3万亿元,券商理财产品存量规模仅2000亿元左右。

  理财市场近两年形成的格局是,银行笼络了具备保本和稳定收益需求的客户群;信托公司则盘踞着不断追逐高收益且风险承受度较高的投资人;券商虽掌控着追求高收益的人群,但这类人群中的相当部分已在股市亏得一塌糊涂。

  “很多本应投行做的事情,却都被信托和银行做了。”中信证券一高管指出。

  创新大旗下,改写金融版图,已成为券商共识。

  证券时报记者 游芸芸

  券商创新政策颁布后,其投资范围大面积覆盖信托业务领域,在固定收益方面拥有了与银行同台竞技的武器,左拼信托右搏银行的架势已然拉开。

  理财市场信托优势骤降

  按照现有趋势,今后券商可进行包括传统投资和另类投资在内的各项投资服务。

  其中传统投资指股票、债券、商品以及外汇投资等,另类投资指不动产、艺术品、对冲基金以及结构性产品投资等。

  这些领域此前大都属于信托地盘。近两年信托产品正是凭借着上述领域中的高收益产品,从券商处吸引了大批有同样风险好恶的高端客户。15%~20%的年化收益率在信托产品中已不算高,30%甚至更高收益率产品也不少见。

  特别在股市低迷的2010年和2011年,结构类信托产品成为不少券商营业部的重点推荐品种——在传统佣金收入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券商通过推荐证券类信托,继而争取信托证券资产托管增加微薄的交易佣金收入。

  “定向理财放宽至私募股权、商品期货、艺术品投资、实业领域等另类投资的投资范围后,券商不同风险收益配比的产品线便基本完备。”申银万国(微博)资管负责人指出。

  而这正是信托的忧虑。

  信托业近年来野蛮生长,一是得益于具备横跨货币市场和实业领域的制度优势,二是基于投资者需求所开发的一系列产品线。

  上海地区一家知名信托公司负责人指出:“券商自身拥有客户和全业务链条,放开投资范围后将如虎添翼,信托的既有优势将逐渐消失。”

  华泰证券经纪业务一负责人也表示:“信托公司在投资者和投资标的间所获取的高额利润,券商已觊觎多时。”

  券商3年内或赶超信托

  成理财产品主流通道

  一家银行背景的信托公司项目经理称,券商创新对信托业务空间全面挤占可能历时3年以上,初期最先过招的莫过于技术含量低、起效快的通道业务。

  据记者了解,自去年开始,券商已经介入此前信托为主导的银信通道业务。由于银行投资信托的资产量巨大,短期内这项业务已经提高至数百亿元规模。沿海一小型券商资管负责人私下透露,曾经有银行向他表示,如果该券商有意提供通道支持,这家银行旗下各类资产供给量可达到1000亿元。

  仅一家银行提供的通道业务量就相当于证券行业目前资管业务规模的一半!不少券商认为,定向业务将从信托现有的各种通道业务中分得一杯羹,券商资管规模将借此告别多年颓势。

  “华东地区的一些券商已拜访过我们的客户,并明确表示很多业务可以合作。”北京一家中型信托项目经理略有些无奈。

  券商在开展新业务时通常以价格吸引客户。“券商收费比照信托打折,有些甚至提出信托业从未触及的价格低点。”上述项目经理称。

  最令信托公司担心的是,具备银行背景的券商将从银行处夺回更多业务资源。“过去集团系里的券商不能投向多种标的,因此集团系内银行与我们的合作度高,现在银行将业务倾斜给系统内券商,我们比较被动。”江浙一带某信托高管表示。

  很难撼动银行固收业务

  相对信托业的先知先觉,银行的态度趋于从容。

  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一位银证业务负责人认为,长期来看,券商对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市场或有冲击,但相对银行整体体量来说,影响不会太大。

  固定收益类业务的确是券商主要着力点。一位监管部门人士指出,券商多年来错过的最大业务机会便是固定收益类业务。申银万国资管负责人认为,券商资管的主攻方向便是追求较低风险、确定收益的客户。

  券商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率一直不算理想。而收益率更高的银行固定收益理财产品近几年在低迷的股市背景下获得了市场的热捧。一款上百亿元规模投向票据等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如在5%以上,那么在招商银行(微博)金融货架上通常上架不足10分钟便销售一空,更不用说其他银行年收益7%~8%的理财产品。

  收益率成为券商竞争的着力点。据了解,今年部分券商资管产品投资收益较高的公司债,产品净值一路走高。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总经理认为,券商对于信用债等品种的研究相对专业,在市场上若擅长于发现机会,并适当运用杠杆放大收益,将吸引很多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固收客户。

  金天利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和信达现金宝产品的发行,填补了券商业务线上一大空白,保证金搬家的状况得到缓解。据国信证券相关人士介绍,金天利单日质押式回购最高规模超过60亿元;而现金宝目前募集规模已超过18亿元。深圳某大型券商副总裁指出,现金类产品使得一些流入银行体系的资金再次回流保证金账户,“保证金的争夺就是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的争夺,随着券商现金类业务扩容,资金回流将加速。”

  与此同时,分级类产品被看成是对抗银行“侵袭”的重要产品——通过A类低风险产品抢夺银行追求相对稳定收益的客户。“信托和基金的分级类产品中低风险产品销售一直火热,说明市场需求巨大。”长江证券一资管人士表示,分级类基金模式成熟,短期便可推出。

  并非所有券商都乐观看待与银行的竞争前景。少数券商认为,银行固定收益业务上优势明显,“银行拥有巨大资金池,可以通过信贷腾挪维持理财产品一定收益率。券商相关优势较弱,产品波动率较大。”上海某大型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

  金融衍生品工具的专业应用或可解决这个问题,券商通过套保锁定风险并获得超额收益的途径越来越多。

  深圳一家券商资管总经理表示,今后该公司将主推两种类型产品,一是绝对收益型权益类产品,即利用期指等套保工具来减少指数波动的系统性风险;第二类是以信用债为主要投向的固收类产品。“这两种产品将弥补以前券商所缺少的固收产品线,将在很大程度上留住公司客户。”

  银行渠道重要性削弱

  事实上,银行最为关心的政策是券商放开金融产品销售范围。

  新政策下,券商经纪业务作为公司销售端,将承载诸多产品的销售功能,销售品种从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产品扩大到银行、信托、基金和保险等金融产品,投资标的还将扩展至直投基金、并购基金、多种债券、票据、贵金属及艺术品等。

  多位券商及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存在大量基础客户,券商难以在短时间绕过银行,夺回话语权。但他们亦承认,若辅以非现场展业预期和全面放开设立营业网点,券商对银行渠道的依赖程度将显著降低。

  “券商驻点银行将会慢慢减少,今后展业区域上银行将不再是重点场所。”中国银行深圳某支行负责人表示。

  国信证券某高管认为,券商销售金融产品如能通过非现场渠道实现,则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与客户沟通的渠道,并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客户,做大品牌。

  在诸多对银行可能造成冲击的政策中,券商最为期待的还是本次创新并未明确的支付功能。

  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券商的理财账户能够具备最基础的支付功能,则从很大程度上能将客户锁定于系统内部,吸引大量非股票交易型的理财客户。券商将极大地拓展目标客户群,这对于银行来说,无论是业务还是客户上均具备较强冲击。

  融资类业务对抗银行

  融资类业务被寄予厚望。中小企业私募债开闸,被券商看作是争夺银行客户的重要业务。

  深圳一位中型券商总裁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小企业私募债实际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类似贷款的融资类服务,券商将借此业务覆盖无数小企业。“在资金面紧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景下,如机制设定理想,券商完全可以凭借此项业务赢得客户,同时服务实体经济。”

  融资类业务扩容加速已成事实。在券商看来,创新时代中的新型债券发行、转融通、约定式购回、质押式发债、客户间约定融资等多种业务模式,均会分流银行的贷款业务及信托融资类业务客户。

  商业银行对券商融资类业务的提防,表现在对类似业务的推进速度。近期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便明显加快区域集优票据的步伐,且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融资成本显著下降。银行业人士分析,此举针对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市场竞争痕迹明显。

  事实上, 场外交易市场(OTC)将进一步加剧券商与银行以及信托融资类业务的正面竞争。中信证券一位经纪业务人士分析,券商企业客户数量将随着首次公开发行(IPO)扩容而不断增加。企业客户融资需求此前大都通过银行,部分融资通过信托,今后券商有望通过柜台市场提供一站式多项服务。

  上述人士表示,企业上市之前,券商便可通过私募债、场外市场做市商、直投基金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流动性;上市后,券商可提供包括增发配股、发债和并购基金在内的多种再融资方式;企业发展过程中,约定式购回、质押式发债等新式融资业务将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企业选择的途径更多,自然对提供传统融资途径的银行带来影响;而信托股权、债券类融资成本较高,在券商介入后,信托在价格和规模方面均遭遇竞争。但可以确定的是,最终受益的是企业及整个金融市场。”上海一家上市券商高管表示。

  除此之外,银行人士注意到,“创新11条”中明确,监管部门正加快研究制定境外公司到境内发行股票和人民币债券的有关办法和规则,明确由境内证券公司从事保荐和承销业务。

  深圳某大型银行投行人士认为,这项新政策在中国金融开放的大背景下将为券商赢得更多业务机会,此前债券承销上优势更强的银行,是否会受到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券商自身拥有客户和全业务链条,放开投资范围后将如虎添翼,信托公司的既有优势将逐渐消失。

  定向业务将从信托现有的各种通道业务中分得一杯羹,券商资管规模将借此告别多年颓势。最令信托公司担心的是,具备银行背景的券商将从银行处夺回更多业务资源。

  一位监管部门人士指出,券商多年来错过的最大业务机会便是固定收益类业务。申银万国资管负责人认为,券商资管的主攻方向便是追求较低风险、确定收益的客户。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