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信等三券商IPO扎堆在审 下半年上市提速有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6日 08:17  华夏时报微博

  本报记者 杨卓卿 深圳报道

  券商上市再度火热升级。

  5月3日,西部证券(002637.SZ)成为今年券商IPO首单,并上演上涨66.67%的首场秀。时下,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已进入了上市冲关阶段,近日,刚刚持续经营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东兴证券也急不可待地进入IPO申报的队伍。

  投行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如若成功进入在审名单,监管层批复上市最快的案例仅花了6个月时间,而7个月到1年的审核时间是较为正常的。“加之目前处于证券业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今年下半年国内券商IPO能够加速进行。”

  三券商IPO扎堆在审

  券商上市的热情有增无减。

  2009年7月IPO重启以来,迄今已有9家券商登陆A股,年平均3家券商上市。继西部证券成为第19家成功上市的证券公司后,目前正在排队的还包括国信、东方及东兴证券3家券商。

  上述三者中,资质最突出的当属国信证券。数据显示,在市场惨淡的2011年,国信证券营业收入58.3亿元,增长率-25.34%,在56家非上市券商中位居第二;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滑42%;在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方面,国信证券以50.5亿元稳坐头把交椅。

  实际上,早在2008年国信证券便曾上报过IPO材料。但时隔五年,在2007年年度净利润进入行业前十的券商中,只有国泰君安、国信证券、申银万国(微博)和银河证券四家尚未登陆A股市场,其余6家均已实现上市。

  尽管曾被寄希望成为今年券商IPO首单的国信证券将此头衔让给西部证券,但其目前也已进入IPO倒计时阶段。一位接近国信证券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处于‘落实意见反馈’阶段,不过上市已经问题不大,内部传闻是在今年8月份左右。”

  与国信证券一样,东方证券的上市过程也可谓长路漫漫。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信息,东方证券于2003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便致力于冲刺上市。然而,2005年的业绩亏损和2008年自营不佳导致的8.83亿元巨亏,迫使公司将上市目标拖延至2012年。

  在上市之路上,东兴证券的急速让市场大吃一惊。据证监会5月18日披露的IPO在审企业名单显示,设立仅4年的东兴证券赫然在列,处于初审中,其保荐人为瑞银证券。根据相关规定,企业欲登陆A股,至少需提交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经营数据,而2008年5月挂牌设立的东兴证券刚刚度过2009、2010、2011三个完整会计年度。

  与其他券商一样,东兴证券并没有抵抗过大势。其2009年至2011年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06亿元、4.90亿元和4.41亿元,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北京一位投行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是一般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净利润逐年下滑在IPO审核当中是很大的硬伤。但券商属于周期性行业,全行业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近两年市场低迷,净利润下滑可以理解,相信证监会对此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和考量。”

  监管“松绑” 上市潮起

  无独有偶,除了在审的国信、东方及东兴证券外,此前表露过上市意向或正在进行上市准备的券商还包括首创证券、红塔证券、安信证券、南京证券(微博)等。

  其中,今年3月,南京证券明确对外表示,公司计划通过IPO登陆A股。而首创证券则拟通过借壳S*ST前锋上市。S*ST前锋(600733.SH)201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资产置换,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重组方案尚在履行审批程序。

  “一是可以解决净资本瓶颈;二是可以塑造公司品牌,推动传统业务的发展;三是备好充足的‘弹药’之后能加快发展新业务,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四是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根基。”对于券商争相上市的景况,国联证券分析师张鹏指出证券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四大益处。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则表示,在券商IPO特殊监管即将放开的利好下,券商群起征战IPO必将提速。

  今年5月份,券商创新大会上正式发布《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证券行业改革创新11条举措。其中第7条提到“证监会机构部拟于年底前取消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募股上市审慎性监管标准(借壳上市的审慎性监管标准不变)”。

  实际上,券商IPO上市审慎性监管标准取消的决定让业界最为意外。因为仅在4个月前的2012年1月1日,券商上市审慎性监管标准最新修订版本才正式实施,且其标准较修订前更为严格。

  “这个确实是个行业的大喜讯,监管层以前对证券业简直是一种‘防火防盗’的态度。虽然还不能说放松,但如今至少说明监管层对券商行业由限制转为正常。在金融行业,银行是当之无愧的嫡系,之后则是保险、信托等。而券商行业一直备受冷落限制,如今只占全国金融总资产2%的比例,不挽救就说不过去了。”李大霄向记者表示,证券业有望迎来春天。

  而国开证券研究中心策略分析师李世彤认为:“在国内,IPO公司满足上市硬性条件是相对容易的事儿,那些软约束能否顺利解除就不好讲了,其间人为因素较多,没有标准。所以,IPO顺利成行的时间也不好揣测。”

  相关

  上市券商再融资亦疯狂

  自2009年7月IPO重启以来,券商上市融资的脚步就一直没停过。今年以来,一方面是,非上市券商争相涌向IPO大门;另一方面则是,上市券商再融资激情不退。

  其中,国海证券(000750.SZ)成为今年首单再融资案例。1月20日,其发布公告称,拟向包括第一大股东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不超过10名对象,增发不超过49408万股,增发价格不低于10.12元/股,计划融资额不超过50亿元。“增发资金全部用于增加国海证券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扩大公司业务规模特别是创新业务规模。”公司称。

  如是表明,上市券商中净资本排名居后的几家券商再融资的欲望极其迫切。

  今年3月9日,宏源证券(000562.SZ)非公开发行不超过70亿元的再融资方案已获得证监会核准。太平洋(601099.SH)证券50亿元增发预案也在等待监管层的批复,此前遭受数次挫败的东北证券(000686.SZ)也抛出40亿元的定增计划。

  粗略统计,前述这些公司开出的再融资计划金额已超过200亿元。而在2011年年报中,正寻求并购一家中等规模券商的方正证券(微博)(601901.SH)表示,随着新业务的开展,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如条件具备,年内将启动再融资。

  “熊市背景下,中小券商境况尤为惨淡。既要在行业竞争中保全自己,又要争取扩张业务规模,相对于手握重金的大券商,中小券商扩充资本的需求更为强烈。”李大霄称。(杨卓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