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元需求驱动 中资券商海外业务亟待创新

  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背景下,国际大行开始在国内凭借其资本优势获得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在监管层的大力推动之下,国内券商积极打造国际竞争力,在跨境业务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从部分中资券商的实践来看,目前跨境业务面临资本规模偏小、运营成本较高、协同效应不足等问题。市场形势的激烈竞争、客户需求的多元发展和业务创新的升级驱动,促使中资券商急需将海外业务创新提上日程。

  ⊙记者 马婧妤 孙霖 ○编辑 衡道庆

  西南证券

  增强协同性 实现跨境业务管理一体化

  目前基于监管规定,国内券商通过境外设立的证券子公司之间的运营基本独立。西南证券指出,目前母子公司存在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问题,而券商实现跨境业务一体化,旨在以母公司整体资源构建统一业务平台,增强两地同质业务的协同性,从而为两地客户提供更为便捷、更为低廉的跨境证券服务。

  “跨境业务的一体化能够为迈出国门的中资券商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一体化也对券商的业务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跨境业务一体化需要管理一体化予以支撑。”西南证券负责人表示,所谓管理体系一体化,是指在风险控制前提下,对母子公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建立起能够承载同时开展两地证券业务的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平台、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协同运作。

  业务平台一体化是指通过券商业务的有机整合与机构的重新设置,搭建起有后台资源支撑的、开展跨境业务所需的更为直接和高效的管理模式和业务平台,实现服务一体化与运营一体化。西南证券指出,服务一体化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能够同时为其提供涉及两地市场的投行、经纪、交易、研发等服务,避免跨境同质业务的重复营销。在客户开发时,强调对客户需求的拓展,延伸服务链条与服务空间。

  另外,运营一体化则是在满足客户跨境业务需求时,强化专业分工,弱化区域分工,由统一平台落实和完成母子公司同一业务的开展,避免两地业务各自为政。业务平台一体化的难点在于建立同时适应于境内外监管体系的组织机构,同时还需解决好一体化中的内部机构利益冲突问题,以及风险控制等问题。

  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西南证券认为,人力资源的一体化同样有助于母子公司建立能够适应跨境业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种整合要求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同时具备从事境内外相同业务的资质和能力,避免人员岗位的不必要重复,提高专业服务效率。

  西南证券指出,人力资源一体化涉及三类人才。一是熟悉境内外理财业务知识并获得两地牌照的营销人才;二是擅长现代金融业务研究及创新并获境内外牌照的研究人才;三是熟悉境内外资本市场运作并取得两地任职资格的高级管理人才。

  要实现集团公司资源效用最大化,资本、资源一体化同样不可或缺。西南证券认为,通过政策支持减少母子公司在资源相互流动方面的障碍,以资源的统一配置为核心,合理调配母子公司的人力、资金、渠道、客户等要素,共同在境内为客户提供两地市场的跨境证券服务,将有助于实现集团公司资源的效用最大化。西南证券指出,境内外市场往往因各自区域特征而存在投资机会或发展程度的差异,而券商通过资本、资源在两地之间的迅速流动,能够发挥规模效应提升影响力,增加对机会的捕捉能力。

  国信证券(香港)

  对券商国际化提供政策支持

  中资券商的国际化关乎国家金融安全以及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的地位。对此,国信证券(香港)建议,政策应在发行、交易、监管等多个方面为国内券商的国际化给予帮助,引导和扶持中国券商乃至中国证券市场更快更稳地实行国际化。

  “通过吸纳香港的中资券商为特别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可以达到对中资境外券商的监管和对国际化业务的推进。”因此,国信证券(香港)建议中国证券业协会接收香港中资券商为特别会员及成立国际业务发展委员会。同时,该机构建议在中国证券业协会下设立国际业务发展委员会,对证券业国际化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创新业务模式和产品提供依据。

  “我国国内企业上市意愿较强,但是由于A股市场自身的原因,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国信证券(香港)指出,目前,一些企业转向海外上市,但是由于受到“十号文”的限制,企业海外上市的渠道不顺畅。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利用红筹或者协议控股等方式曲线上市,由此带来的投融资业务机会大部分被境外投行获取。”国信证券(香港)表示,目前H股上市已渐成规模,但是审批门槛依然很高,大量中小企业在境外上市受到限制。

  因此,国信证券(香港)建议尽快出台切实鼓励企业境外上市的政策,降低企业境外上市的审批要求以及门槛,并且明确中资境外券商优先作为企业境外上市投融资的承销商地位。这样能够实现在满足企业融资需要的同时,扶持中资境外券商发展。

  在QDII业务审批方面,国信证券(香港)建议,应放宽QDII额度以及产品的审批权限,允许已经在香港设立子公司的中资券商运用更多的国内资源去拓展境外业务,支持中资境外券商的发展。另外,该机构还建议在继续推进RQFII的同时,将QFII额度和产品审批向中资境外券商倾斜。国信证券(香港)指出,目前设置的QFII资格门槛较高,建议对于中资境外券商适当降低门槛,授予他们QFII资格,以利于他们获得境外机构客户。

  跨境证券交易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环,国信证券(香港)指出,目前主要通过QDII和QFII方式进行,个人投资者没有直接参与境外证券市场的渠道,但是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的需求依然庞大。

  为配合资本项目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国信证券(香港)还建议逐步推进内地居民境外投资渠道的建设,可以采用试点方式逐步推进“港股直通车”。如考虑采用以“小QDII”的方式,由国内证券公司与其境外子公司建立一对一的客户境内外证券及资金账户,在核定的QDII额度范围内采用闭环的资金流入流出形式,在规模、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拓展个人以及机构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业务。

  中信证券 实现海外竞争多样化

  证券公司如何抓住当前国家鼓励“走出去”的机遇,是摆在券商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对此,中信证券提出,券商应进行准确的服务及产品定位,创造跨境服务和产品,同时,券商应根据自身特色,选择不同的海外市场和竞争方式,实现海外竞争多样化格局,避免恶性竞争。

  “在当前国内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深化开放过程中,券商应当与监管部门密切配合,运用在境外成熟市场获取的一定经验,在并购、另类投资和证券金融等业务前沿,引入跨境服务和产品,从而推动市场的深化和产品的多样化,以满足国内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中信证券负责人指出,券商在海外扩张过程中,应进行准确的服务和产品定位,创造跨境服务和产品。

  “中国证券公司应该是市场化最强的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从一开始就走在市场化的最前端,二十年来在市场化进程中诞生、发展、壮大。”中信证券负责人指出,中国的证券公司应该在走在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的最前端,用最市场化的机制来实现治理和发展,用最市场化的条件来吸引人才,并为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目标作出重大贡献。

  在海外市场选择上,内地证券公司开展海外业务都选择香港作为发展的桥头堡。由于香港具有混业经营背景,目前已有400多家证券机构在争夺市场份额。中信证券指出,各机构虽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不同的业务开展方式,但总体来看,券商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由境内总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的结构。

  “这种结构是中资券商在拓展海外业务初期的必然的结果,且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把香港子公司作为相对特殊的部门运营单位,以香港当地业务的发展来指代所谓的国际化业务拓展。”中信证券负责人指出,这种架构并非以服务客户为初衷,没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因此无法和母公司的业务形成合力与协同效应。

  因此,中信证券认为,“走出去”的市场选择和方式选择应当是多样化的。对于有能力成为全球资源的组织者和中国资本市场领先者们,必须以全球化的视野和管理架构确定战略。不能满足于本地化的一城一地,而是要持之以恒地调配和集中资源,以服务于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为目标,打造跨境的网络、产品和服务。

  而对于有能力成为区域市场组织者和中国资本市场中坚力量的券商,则可以加大力度推动本地化,深入建设某一个市场的细分结构和服务差别,提供满足当地特定需要的产品,并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中德证券 合资券商将打破同质化竞争局面

  随着证券业对外开放进程加速,合资券商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深化。中德证券认为,相比传统的国内券商,合资券商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开拓业务,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证券市场的寡头垄断竞争局面,从而推动证券市场迈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国内证券市场现有的运行特征下,中德证券指出,虽然合资券商在短期内不会对现有的行业格局形成重大冲击,但是,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合资券商在专业化程度、国际化运作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将慢慢显现,并将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中国证券行业的竞争目前呈现高度同质化的局面,这与美国证券行业充分的差异化竞争形成了很大反差。美国20世纪70年代实行佣金自由化,其后同质化竞争被打破,形成了针对不同市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的竞争体系,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经营模式。”中德证券负责人指出,合资券商的外资方股东整体来看都是国际化大投行,但其经营特色各有不同,合资券商在经营风格上完全有可能打上外方股东的烙印,在市场上选择差异化竞争的策略,对于打破中国证券市场竞争过于同质化的局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中德证券认为,尽管近年来国内券商在管理层构成上已经日趋市场化,但仍存在较强的行政色彩,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多有地方政府等背景,而合资券商的管理者则主要来自于市场,其中不乏具有国际投行工作背景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良好的国际视野,有助于提升证券行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

  此外,中德证券指出,合资券商在风险控制能力上也值得国内证券公司研究学习。随着合资券商数量和业务规模的扩展,合资券商引进的先进的风险控制理念将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示范作用,并有利于中国证券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目前,日益复杂的证券市场对金融创新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国内创新品种仍然十分匮乏,这使得国内证券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十分有限。”中德证券指出,目前国际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推进金融创新的基本条件,垃圾债、金融衍生品等创新产品呼之欲出,因此合资券商在产品创新领域的丰富经验将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创新进程。

  最后,并购业务也可能成为合资券商新的业务增长点和重要的突破口。中德证券指出,从国际上来看,并购业务一直是国外投行稳定的收入来源。当前中国政府已经决心通过国企战略重组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依托外方股东在这一领域丰富的经验,合资券商有望积极参与企业并购策划,为企业并购提供目标公司选择、定价分析、战略制定、竞争优势分析等全面性的专业服务。

  国开证券

  适应海外经营环境 实现国际化长远目标

  适应海外经营环境

  实现国际化长远目标

  海外发展是实现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目标的创新手段。国开证券指出,在海外发展、创新过程中,券商应着重在发展平台、业务模式、机构合作等方面,全面适应海外经营环境,以利于更好地实现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这一长远目标。

  “目前我国内地证券机构海外发展平台多设置于我国香港,以香港作为海外发展的桥头堡、未来业务创新的发源地。但由于内地券商仍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经营管理能力都较弱。”针对这种情况,国开证券认为,内地券商设立海外发展平台可以以我国港、台地区作为成熟市场的“试验田”,以东南亚国家作为国内券商“成体系业务”向海外发展输出的突破口。

  同时,国开证券指出,在海外发展业务中,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国开证券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加,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中资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并购重组、上市融资、退市再上市融资等业务量不断增加,为国内机构大力拓展全球业务,充当其全球投行业务顾问的服务将成为国内证券公司海外发展的重要业务之一。

  “券商要走出国门,除在全球各大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之外,还要与世界投资银行巨头进行机构之的合作。”国开证券负责人建议,券商可在股权、债权、财务投资、业务合作等形式基础之上,与海外大投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力发展国内合资机构,如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等,既合作又竞争,形成国内外投资银行相互交织、国内外资本自由流动的国际化局面,构建起覆盖全球的投行服务网络。

  在经营环境的适应性上,国开证券指出,目前西方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纷纷进行以打破证券和银行业界限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形成了现代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而国内金融机构面对的则是分业经营的法律和经营环境。因此,国内券商要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与海外大投行进行竞争,所要面对的是与国内差异较大的法律和经营环境,国开证券指出,经营环境的差异要求国内机构在海外发展过程中要在组织构架、业务品种等方面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

  海通证券

  突破传统经营范畴

  扩大QFII投资范围

  “目前,传统海外业务主要是指为境外客户如QFII、RQFII、B股客户等提供经纪业务及部分增值业务,如交易通道服务、提供研究报告等。”对于目前券商境外客户服务的现状,海通证券指出,目前在为境外客户提供服务方面,我国券商主要以海外经纪业务为主,其主要问题是经营范围受限,因此,海通证券建议,监管机构应尝试对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扩大投资范围的试点。

  海通证券指出,在海外业务经营范围方面,目前只考虑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有限开放股指期货投资,使其只能满足套期保值而没有更多投机的头寸空间,因此,该机构建议对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放开套利和投机业务。

  另外,对于融资融券业务,海通证券认为,融资融券不同于传统的股票质押贷款,在做好风险的前提下,该业务有助于证券内在价格的发现,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开放融资融券业务一方面可增加一项对冲风险工具,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使其在有限的投资额度内通过融资融券业务增加交易活跃度。

  “目前融资融券业务开展的主要障碍在于QFII客户只被允许开设一个人民币特殊账户,而无法另行开立用于融资融券业务的人民币信用资金账户,且其使用的托管行业务模式也与现行的需抵押股票给券商的模式相悖,需做政策上进行相应的改进。”海通证券负责人建议。

  交易服务范围方面,海通证券指出,目前仅有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银行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三类境外金融机构可以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而现有QFII客户只能参与买卖交易所上市债券。海通证券指出,相对于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交易品种的流动性欠缺,建议试行对所有的合格的境外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服务。

  此外,随着QFII审批速度和额度的加速,海通证券还建议,应适当降低QFII申请的资产规模门槛。具体来说,该机构建议将QFII申请的资产规模限制由现行的50亿美元降低为25亿美元,商业银行排名降低到前500名,也可适当允许对冲基金、私募基金投资者的进入,以实现投资人的多样化和市场的稳定性。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