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证监会明确减少审批 券业创新松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8日 01:19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蒋飞

  10年间,证券业从全行业的“技术性破产”走向规范发展,如今又站在全面创新的门槛上。《第一财经日报(微博)》从昨天在北京召开的“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获悉,监管层已经明确将改革监管制度,强化证券公司自治权,为创新发展留足制度空间,同时鼓励证券公司集团化经营,发展“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郭树清表示,创新要严格区分公募和私募,逐步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证券业600多名代表昨日齐聚北京参加证券行业创新发展大会。此前,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带队在全行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证券业协会也组织了多次专门研讨会,广泛收集了业界对证券公司各项业务,以及证券公司本身经营方式的意见。此次大会可谓是“水到渠成”。

  监管:事前审批向事后问责过渡

  证券从业者时常针砭过度管制给证券业发展带来的制约,当前监管者已经做出了积极的转变,将促进监管向有利于创新的方向发展,实现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公司风控的归位尽责。

  多位证券公司负责人士告诉记者,今后证监会将逐步减少事前审批,代之以事前报备、事中检查、事后问责的模式。公司风控部门和行业自律能解决的审批项目,将适时取消。

  监管改革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将是券商资管产品实现备案制,目前证监会已经在履行相关的程序,过渡期内将实行简易审批。今后,对于简单的业务和产品创新,证监会将不搞评审和试点;相对复杂的创新也将简化和缩短审核流程。

  事实上,近期证券公司的一些创新业务,如盘活保证金的短期理财产品,已经开始实行先向交易所报备,再向证监会报审的模式,较之过去效率大大提高。

  新经纪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长期以来,证券行业主要以提供通道服务为主,位于金融产业链的低端,业务同质化严重,商业模式单一。传统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60%,严重依赖市场行情。近年来的惨烈佣金战已经把经纪业务逼到了盈亏边缘。但从另一角度说,发展新型的经纪业务的意义也十分重大。

  券商经纪业务改革的方向一是发展投资顾问业务,树立经纪业务品牌。国信证券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国信证券在2005年推出以“一对一专业投资指导”为特色的“金色阳光证券账户”,迈出顾问服务第一步。2008年,又针对资产50万元以上客户推出了“金天利”现金增值产品。

  国信证券一位负责人表示,国信在投资顾问业务中坚持服务收费,使投资顾问业务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实现了良性循环。目前,国信正在探索与投资收益挂钩的差别佣金率,体现投资顾问业务的专业水平和价值。

  此外,帮助客户盘活手中的现金和证券资产,已经成为各大券商的重点创新方向。目前既包括以券商为交易对手方的债券质押式回购,也包括客户相互为交易对手方的证券质押业务。

  资管:私募为主全产品线发展

  对于收入受市场周期影响明显的证券公司而言,资产管理能够很好地对抗周期性影响。目前,不少证券公司控股基金公司,有的还成立了资产管理的子公司,大力发展以资管为核心的买方业务。

  申银万国(微博)证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投行的产品创新能力促进了国外投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并且奠定了其全产品线的优势。国内投行也可以利用其直接接触客户、了解客户需求的优势,以及监管层放松管制、简化审批的契机,大力发展面向特定客户的定制资管产品,与公募基金差异化竞争。

  另外,与会的券商资管业务人士认为,国内无论是券商还是基金公司,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广发证券(微博)固定收益部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该公司营业部客户对固定收益产品的需求很大,而广发作为综合性券商,有多年的固定收益投资经验,能够为客户开发多样的“风险可控、收益适中、不同期限”的产品。

  投行:固定收益成后起之秀

  今年以来,业界对于投行业务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在昨天的会议上,固定收益成为新的焦点。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已经多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在证券业界,固定收益则被认为将是未来投行业务的主要利润增长点。

  第一创业证券总裁钱龙海指出,由于固定收益产品隐含着汇率风险,而大宗商品又是对冲汇率风险的最佳手段,他指出,应把固定收益、外汇和商品作为全产业链考虑。

  在具体措施是,他建议监管层应继续提高债券的发行效率,超常规发展债券的机构投资者队伍,积极引入个人投资者进入高等级债券市场;尽快引入利率期货等金融工具,创造条件推进债券做市商业务。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