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17家券商三季自营亏损31亿 买方业务遇转型阵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2日 07:22  证券时报微博

  自营巨亏侵蚀盈利 券商买方业务遇转型阵痛

  证券时报记者 李东亮

  今年以来,在卖方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众多券商纷纷加快向买方业务转型步伐,加大对资产管理、融资融券、投资顾问、券商直投、自营等买方业务的投入,在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同时,平滑市场周期对业绩的影响。

  不过,让业界始料未及的是,作为买方业务的重头戏,券商自营业务(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之和)第三季度出现亏损,17家上市券商单季亏损额度即高达31亿元,明显侵蚀了其他买方业务的盈利。

  多位券商高管受访时表示,在卖方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和券商净资本冗余的背景下,向买方业务转型势在必行,而投资能力和对冲工具的成熟运用将是决定自营业务未来能否“止痛”的关键。

  转型加速

  目前,证券业正通过三个渠道加速向买方业务转型。一是客户资产管理类业务,如资产管理、融资融券等;二是自有资金管理类,如自营业务、多数券商直投业务;三是自有资金参与的客户资产管理类,如自有资金参与的资产管理产品和已引入有限合伙人的直投产品。

  “卖方业务创造资源,买方业务实现盈利。”中信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董事总经理表示,这是公司所定的战略发展目标,买方业务主要包括自营业务、券商直投、融资融券、资产管理等,卖方业务则为券商传统的通道业务,包括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

  作为业内最早提出转向买方业务的券商之一,中信证券获益匪浅。据中信证券201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当年买方业务收入占比已达42%,如加入中信建投转让因素,买方业务占比54%。2006年以来,该公司买方收入的占比平均为37%,远高于行业20%的均值。中信证券上述董事总经理表示,随着收入结构的进一步合理,目前中信证券已初步摆脱行业同质化格局,实现差异化发展。

  “随着财富管理业务的风行,证券业向买方业务转型在今年将有所加速。”国海证券经纪业务部一位负责人称。

  迄今,广发证券(微博)、国海证券、招商证券(微博)等数十家券商均已成立财富管理中心,而国泰君安等券商则成立了财富俱乐部。虽然形式不同,但在本质上均系试图通过向卖方业务中的存量客户提供服务以保有客户,甚至实现直接收费和间接收费。

  中信证券上述董事总经理继称,向买方业务转型绝不是要放弃卖方业务,而是通过协调买方业务和卖方业务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他说,通过整合研究所、资产管理、融资融券、券商直投的资源,向经纪业务、投行业务渠道中的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也使得买方业务实现收入。

  阵痛困扰

  今年以来,通道业务再现颓势。据证券时报网(微博)络数据部统计,除国元证券东北证券两家券商无可比数据外,其余15家上市券商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201.6亿元,同比骤降27.47%。“主因是佣金率的大幅下降。”长江证券(微博)分析师刘俊表示,前三季度佣金率同比下滑超过20%。此外,17家上市券商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为65.04亿元,同比下降0.85%。

  相比之下,买方业务不乏亮点。比如,前三季度,两融业务共为25家试点券商贡献约21.6亿元的佣金费用和利息收入,广发、中信等6家券商直投业务亦获41.66亿元的浮盈。而除去国元证券、国金证券太平洋证券外,其余14家上市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亦取得18.72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7.55%。

  但是,第三季度券商自营业务单季度高达31亿元的亏损,仍让证券行业感受到转型中的阵痛。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上述17家券商自营业务合计亏损31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华泰证券西南证券(微博)单季亏损分别高达6.59亿、4.11亿和4.04亿元。广发证券和长江证券自营业务第三季度亏损同样超过了2亿元。

  “自营业务的巨亏是实实在在的痛。”长江证券某高管表示,三季度股市下跌超出预期,且公司自营业务持股较为集中,给该公司自营业务带来较大损失。

  另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显示,上市券商自营在第三季度出现较大亏损,部分原因还在于在市场急速下跌前,券商并未加大股指期货套保力度,使得自营规模过度暴露在市场下跌的风险中。

  一位券商研究员表示,自营损失是券商转型买方业务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阵痛,预计在非股票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以及更多对冲工具的成熟运用之前,该阵痛仍将不时地困扰证券行业。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