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熊市盈利剧降整体亏损 创新展开角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4日 11:33  经济观察网微博

  导语:无论任何一种创新方式,仅从目前券商的收入结构而言,创新业务的真正发力还未到来。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保华 张勇 随着沪深两市股指一路下探、市场成交量接近历史低点,大部分利润仍依靠佣金收入的券商业绩下滑,成为必然。据券商9月份业绩预告显示,在全部17家上市券商中,包括广发证券长江证券西南证券等在内的9家大中型券商处于亏损状态。从上市券商今年的前9个月净利润来看,也同比下滑了约40%左右。

  整体亏损

  券商9月份业绩预告显示,在全部17家上市券商中,亏损的券商已经扩大至9家,全部17家上市券商9月份的净利润为负1.96亿元。

  这是近两年半以来,券商行业首次出现单月集体亏损。数据显示,全部17家上市券商8月份总计实现营业收入28.14亿元,同比下滑26.37%。实现净利润5.86亿元,同比下滑65.38%。

  在亏损的9家券商中,已经从较早开始亏损的太平洋证券、国海证券等小型券商蔓延到包括广发证券、长江证券和西南证券等在内的大中型券商,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券商龙头中信证券(母公司、中信金通、中信万通合计数据)8月份业绩下滑的幅度更是惊人,该月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环比下滑66.48%,实现净利润6366万元,环比下滑92.20%。根据本报统计,券商整体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整体较去年同期出现了约40%的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宏源证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8.7亿元,净利润为6.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27.82%及39.58%。国元证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13.15亿元,同比下降14.45%;利润总额5.61亿元,下降33.75%。广发证券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0亿元,同比下降42.99%;长江证券同期净利润约为3.30亿元,同比下降65.05%;山西证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了50%。

  券商行业业绩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经纪业务大幅萎缩和佣金下降的双降影响。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大盘日均股基交易额1911亿元,较上年减少16%。9月份日均交易额更仅为1080亿元,环比下滑33%。前三季度,股票承销规模为4330亿元,同比减少21%;企业债券发行3032亿元,同比减少27%。

  佣金下降的幅度更是超过了成交量的萎缩。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测算显示,2010年佣金费率较2009年下降了23%,市场平均佣金费率已低于0.1%。而市场普遍预期,2011年佣金费率的下降幅度将超过2010年。目前深圳地区的平均佣金费率可能只有0.06%。

  除经纪业务的双降之外,部分率先出现亏损的券商也遭受了自营业务和发行放缓的影响。由于券商的经纪、自营和投行业务三驾马车具有相同的周期性,自营业务的亏损更是给券商雪上加霜。

  公开信息显示,出现亏损的券商中,长江证券高价参与增发的庞大集团和西南证券持有的大秦铁路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亏损。

  盈利模式大考

  “9月份全行业的亏损完全出乎我两年前的意料之外。”一位券商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在2009年下半年,该分析师曾大力鼓吹当时将要推出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将改变券商的周期性从而靠天吃饭的局面,为券商的收入提供稳定的来源。

  在两年前,包括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和华泰联合等多家券商预测,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由于有做空机制,推出后将为券商稳定贡献20%左右的收入来源,成为超过自营业务的第三大业务。国泰君安当时认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改变了证券行业的盈利模式是一场变革。

  但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开展并未如愿改变券商靠天吃饭的局面。上市券商2011年上半年报的显示,11家“上市券商系”期货公司中,只有8家实现盈利,而净利润超过千万的仅有4家。“股指期货在震荡市中没有赚钱效应。券商对推动融资融券也没有积极性,比如说有客户要融券1万股,券商考虑到流动性等问题,可能持有该标的股票10万股,客户一卖出和券商的利益是冲突的,而且还得不偿失。”一家券商的副总裁对记者表示。

  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没有达到预期,使得之前给予券商高估值的机构都产生了疑惑,“在我们看来,目前的券商甚至可以说毫无盈利模式可言。”上海某私募基金的投资经理表示,券商的经纪业务如果失去了监管部门的价格保护,很可能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继续大幅度萎缩,而其他的业务也没有多少空间。“如果创新依然不‘给力’,我们觉得许多券商的估值只能给予之前的七成。”

  创新频出

  监管层也希望在出现集体亏损的时候通过创新来推动券商的发展,目前证监会就首次批准了券商将客户保证金纳入理财产品范畴,而上海证券交易所也推出了新的回购交易方式,再之前的转融通业务获悉等。

  除了以上创新业务之外,券商对国际化业务的突围已经悄然开始发力。本报获悉,除中金公司早已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外,招商证券目前正在积极储备小QFII、跨境ETF、备兑权证等国际化业务,近期已经在韩国成立了办事处。而已经于10月6日上市交易的中信证券和传闻将在月底登陆H股的海通证券,被业内解读为这两家券商发力国际化业务的第一步。

  公开信息显示,我国目前在谨慎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1年前4个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达到5300亿元,超去年全年,增长迅猛。国际化的进程中券商受益明显,尤其是中资券商在人民币业务上的优势有助于其在与国际投行竞争时获得先机。

  招商证券一位高层认为,券商做国际业务,一般都是以香港作为桥头堡,最先开展的是投行、资产管理业务和机构经纪业务。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券商可能还面临基金公司的竞争。目前嘉实和博时等基金公司都在进军海外资产管理业务。

  近期证监会多位领导也表示国际板推出条件趋于成熟,确定将以人民币计价。市场预计首批登陆国际板的公司可能是知名的外企或者大型红筹,具有海外渠道的中资券商将成为在国际板上市外资和红筹企业的首选。“具体收入比例无法预测,但突击海外业务是顺应中国资本市场逐渐开放的大势,能够通过更分散的布局平滑周期,这轮布局的革命有可能会让部分中型券商实现弯道超车。”上述招商证券高层认为。

  不过,无论任何一种创新方式,仅从目前券商的收入结构而言,创新业务的真正发力还未到来。

  “如果把资产管理这些买方业务剔除之外,真正能够给券商带来利润的创新业务创造的贡献并不多,由于有些数据并未公开,真正创新业务的占比可能只有10%左右。”上海证券业协会的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资管等业务虽然经过了一些创新,但监管部门还是希望券商能够回归中介服务的角色,而且这些买方业务也在行情低迷时给券商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