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管产品多元化 人才掣肘成券商隐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2日 04:16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王冠

  “办法推出后,产品设计上可操作的空间会更大。”9月20日,上海某券商资管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本月中旬,证监会向各证券公司资管部门下发了关于修订《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的基本思路。在该征求意见稿中,监管层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审批、产品创新等诸多条款都均进行了修订。

  “未来将会有更多种类的创新产品推出,这对资管部门投研能力的要求会加大。” 上述券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

  事实上,虽然最近几年中券商资管业务发展迅速,但规模还是远远小于公募基金。资管的薪酬水平和公募相比,也还是缺乏竞争力。

  “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资管业务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北京某券商资管业务投资主办表示。

  产品多元化

  根据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6月底,全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2487亿元。在财富管理市场上的份额占比仅为1%。

  “这次修订和之前的《试行办法》相比改动比较大。监管层引导发展券商资管业务的意图很明显。”某券商资管部门人士对记者说。

  据了解,证监会下发到各公司的征求意见稿中,对《试行办法》的修订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除了备受关注的调整“集合计划审批”的规定之外,修订限制性条款、为业务发展和创新预留空间一条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创新空间。券商资管将会摆脱产品单一的局面。”上述上海券商资管部门负责人认为,“比如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允许根据风险收益特征,对集合计划份额进行分层划分。这意味着券商资管也可以设计分级产品了。同时,允许集合计划份额在现有客户间有条件转让,其实也是更有利于券商分级产品的设计。”

  券商资管等待分级产品已经由来已久。

  “会不会立即推出分级产品,还要看各个公司的产品线规划以及投研能力的储备。现在大部分公司还是在布局股票型、混合型以及FOF等传统型产品。但东方证券、国泰君安这些已经推出过定向增发、股指期货套利等产品的公司,他们创新做得比较好,有可能会先推出分级产品。”上述上海券商资管部门负责人称。

  另外,自有资金参与比例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券商资管产品的竞争力。

  据了解,征求意见稿中调整了券商以自有资金参与集合计划的比例限制,将自有资金参与单个集合计划的比例限制由“计划成立规模的5%”调整为“不超过计划总份额的20%”。

  人才掣肘

  不过,人才的缺口则成为制约券商资管发展的隐疾。

  “有些投资主办是从自营部门转过来,还有的从公募基金过来。从薪酬水平来看,和公募相比没什么竞争力。很多小公司就是因为没有相关的人才,就没办法发更多的产品。还有的公司,要发新产品就到其他公司挖人。”北京谋券商资管部门一位投资主办人对记者说。

  事实上,随着券商资管业务的高速发展,人才缺口已经日渐紧迫。行业内一位投资主办人负责多个产品的现象并不少见。

  以去年以来在资管市场以大起大落的业绩颇为引人注目的浙商证券来看,其业务团队的发展速度就相当快,从2010年初投资主办人只有3位到当年年底就发展为10人。即便如此,在浙商证券的7只理财产品中,投资经理周良一人就掌管了五只集合理财产品。

  “整个行业的投研团队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没有好的投研团队,即便产品发行环境宽松也很难有真正的发展。”上述北京某券商资管业务投资主办人对记者表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