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财遭遇陷阱: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高风险零收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6日 23:58  华夏时报微博

  本报记者 李崇磊 北京报道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不过今年人们却发现,面对居高不下的CPI以及萎靡不振的市场,作为投资者即使挖空心思来理财,跑赢CPI也几乎是个奢望。

  实际上,市场中大部分的投资者,都不具备专业的投资能力,因此购买理财产品来进行投资理财,是大多数人的最常见的选择,但是随着理财产品销售的日益火爆,投资者们似乎忘记了风险和收益并存的道理,过分地追求理财产品的高收益。

  预期收益毕竟不等于实际收益,有些银行推出的号称能跑赢CPI的理财产品,其实际收益率甚至比不上同期的活期存款利率。不少银行为了加快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风控要求,产品发行后,其风险完全由投资者来承担。从长期来看,类似情况的频频发生,不仅引起了投资者和银行之间的纠纷,同时还影响到银行业整体的形象。因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就公开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应该向信托回归,做到资产池和资金池的一一对应,需明确法律关系。

  作为证券公司发行的一种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优势原本在于证券公司所拥有的强大投资研究团队,很多投资者理所当然地选择股票型集合理财产品,然而由于今年A股市场持续下跌,选择股票作为投资对象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普遍表现不佳。这就使得今年以来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原本低风险低收益的限定性产品收益较高,而高风险高收益的非限定性产品彻底变成了高风险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的产品。

  和同样是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然后交由专家进行投资的公募基金不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门槛要远高于开放式公募基金,其流动性也远不如公募基金,因此其风险本身就要高于公募基金,然而现行的法规政策,对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要求非常低。只要求证券公司至少每三个月向客户提供一次准确、完整的资产管理报告,对报告期内客户资产的配置状况、价值变动等情况做出详细说明。和《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要求基金管理人必须每日公布基金的份额相比,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运作上的透明度远不如基金。

  今年以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净赎回接近200亿元,约七成产品处于缩水状态。9月6日,中银国际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甚至因为资产净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亿元而遭遇清盘。

  不管怎样,经纪业务收入已经无法支撑券商的利润结构,加大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是证券公司的必由之路,而要想凸显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专家理财方面的优势,让投资者接受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券商的投资经理们,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真正做到为投资者管理风险,并带来收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