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首周全记录:两地互换做投顾 专户恐有动作

2014年11月24日 08:00  理财周报  收藏本文     

  首要年终排名关注AH股价趋同

  基金并不打算轻易放弃沪港通带来的机会,目前南方基金、华夏基金等公司已经上报了沪港通基金,首批产品均为投资于香港恒生指数的QDII-ETF。

  理财周报记者 李沪生 郭建鹏/上海 北京报道

  千呼万唤始出来,11月17日,沪港通开闸落地。但市场热情却与预期相反,截至14:00,当日沪股通130亿元额度已用尽,而截至港股收盘,港股通当日105亿限额还有余额87亿元,仅耗18亿,只用了16.8%。

  基金持有的创业板仍存在巨大的机会。

  截至21日收盘,沪指报2486.79点,上涨34.13点,涨幅达到1.39%,深成指大涨1.84%,创业板也同样上涨1.05%。

  沪港市场表现迥异,投资理念分歧

  11月17日上午9点,上交所[微博]和港交所在两地同时举行沪港通开通仪式,9时30分,沪港两地将同时鸣锣开市。

  交易10分钟,沪股通额度已经超过60亿元。港股通使用额度则为5.8亿元。

  港股恒生指数开盘报24313.059点,涨225.68点,涨幅0.940%,国企指数开盘报10875点,涨113.49点,涨幅1.05,红筹指数开盘报4478.42点,涨40.01点,涨幅0.9%。

  沪指开盘报2506.86点,上涨28.04点,涨幅1.13%,深成指高开0.38%,创业板高开0.2%。从盘面上看,金融股全线上涨。

  截至14:00,当日沪股通130亿元额度已用尽,而截至港股收盘,港股通当日105亿限额还有余额87亿元,仅耗18亿,只用16.8%。

  上投摩根副总经理侯明甫认为,沪港通开通后市场的短期反应不如市场预期。相较之下,开通后资金往北走的趋势明显,较符合预期。

  但这与此前的预期背道而驰,在沪港通开通消息传出以来,相比香港的散户投资者,国内的投资者热情更甚。

  金元百利金融产品投资部总经理杨渭文解释道,本次沪港通开闸以来,港股并没有像之前所预期的那样水涨船高,50万人民币的门槛是其中一点,内地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投资QDII基金来达到投资港股的目的也占据了部分因素,“此外,中国大陆的投资者以散户为主,散户缺乏对香港市场的了解,加上港股没有涨跌限制,使得散户不敢盲目购买。并且短期内,市场普遍预期沪港通会引入外资,推动A股发展,于是内地投资者也想分享此红利而投资于A股”。

  钱景财富CEO赵荣春坦言,港股通遇冷原因主要是汇率差以及持仓费用的限制。

  国泰投资总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经理沙骎则认为,其实基本上还是符合预期的,“国内投资者投资港股,本身就没有那么多迫切的需求。国内的投资者去投资港股并没有信息优势。”

  17日截至收盘,上证综指跌0.2%,恒生指数跌1.2%。

  wind统计,在沪港通标的的568只A股中,11月17日当天仅梅花生物、凌云股份唐山港三只个股涨停,其中51只个股未有涨跌幅,实现上涨的有330只个股,占比58.1%。

  从数量上来看,第一天的走势仍算良好,但是从细节上来看,这330只个股中涨幅超过3%的仅有49只,愧对于“沪港通利好”。

  此外,仍有187只个股下跌,最大跌幅出现在北京城建,当日下跌7.16%,陕西煤业也下跌超过5%,达到5.48%。

  港股从盘面上看,香港交易所跌4.4%,中煤能源跌3.4%,周大福[微博]跌2.2%,银河娱乐跌2.3%,康师傅控股跌2.2%,华润创业跌2%,交通银行跌2%,中国银行跌2%,中国石化跌2%,中国移动[微博]跌1.8%。

  这一数据到18日、19日持续刷新。

  18日当天仅239只沪港通标的上涨,共有275只个股下跌,以伊利股份为首的跌幅超过3%的有13只个股。但是金发科技厦门国贸东风科技上港集团用友软件、梅花生物6只个股涨停。

  到19日,涨停个股仅剩长江投资一只。250只个股下跌,晋亿实业中航重机应流股份中化国际上汽集团天津港跌幅超过4%。

  申万菱信[微博]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监张少华认为,这并不代表沪港通未出现利好,“沪市10月底有一波明显的股指上扬,沪港通投资的标的原本就是此前市场比较热的品种,已在拉升过后出现短期获利了结的过程,且100多亿的额度进入市场产生不了多大影响。”

  其认为,市场的反应还算正常,“3天加起来也没跌破1%,应该是温和调整”。

  针对背后的原因,多名基金经理对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坦言,这是两地投资理念差异造成的。

  沙骎表示,我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在3.55%,前一段时间在4%,美国的十年期国债在2.35,香港更多的是参照美国的,这当中差120个DP,国内的无风险利率实际上是高于香港和海外的,因而投资者要求的贴现率和回报率是高于香港投资者的。“在香港投资者2%-3%的低成本进来,要求4%的回报就行。国内投资者要求4%的回报是不合算的。香港投资者因为要求回报低的时候就偏好高分红的低估值蓝筹。”

  金元惠理投资总监晏斌则同样表示,大陆投资者对于投资回报率的要求更高,而现在放开的港股品种预期收益较为稳健,吸引力并非特别突出。

  21日突然市场反转。

  截至21日收盘,沪指报2486.79点,上涨34.13点,涨幅达到1.39%,深成指大涨1.84%,创业板也同样上涨1.05%。

  期待已久的券商股再次发力,招商证券光大证券兴业证券先后涨停,东吴证券涨幅也高达9.08%,所有券商个股涨幅均超过5%。

  恒生股指同样出现反弹,21日全天上涨0.37%,一扫四连跌。

  从一周的情况来看,自17日沪港通开通以来, 恒指走势便不如人意,在17日以24313.06点开盘后屡屡下跌,1.21%、1.13%、0.66%使其前三天交出的跌幅数据,截至21日报收23437.12点,一周下跌3.6%。

  A股在三连跌后先一步反弹,上证指数21日的收盘价较17日开盘价仅跌去0.8%,深成指更是取得0.42%的小幅上涨,创业板更是在5天中实现了4天的上涨,21日报收2034.87点,一周上涨4.38%。

  基金尚未布局,创业板依旧给力

  其实从3季度末的数据来看,基金对沪港通的布局就并不热衷。

  仅以三日涨跌幅居前的个股来看,17日当日涨幅前十个股仅有5只进入基金三季度的重仓股,其中涨幅第一的梅花生物被7只基金重仓,也是5只个股中被重仓最多的个股。

  相比动辄数十只基金重仓的创业板来看,这些蓝筹股依旧是在基金计划之外。

  7只基金共计重仓持有梅花生物2905.12万股,其中除申万菱信新动力和银华中小盘精选外,均为被动指数型产品,但两者也相对持有更多,分别重仓2100.02万股和757.85万股。

  另外重仓凌云股份、晋西车轴新五丰京运通的则分别仅有1只、2只、2只和1只基金。但均为股票型基金。

  反过来看跌幅居前的个股,跌幅第一的北京城建三季度共有7只基金重仓6231.19万股,这一数量较二季度末已大幅减仓3546.37万股,减仓幅度接近四成。此外陕西煤业、包钢股份山西汾酒也分别有2只、6只和3只基金重仓。

  国富基金研究分析部总经理和投资总监徐荔蓉表示,其实沪港通的来临对投资的影响不大,从仓位上来讲,公司的布局有兼顾蓝筹和成长,但都以基本面(业绩稳定、成长性好)为主,不会因为题材而炒作。

  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基金基金经理高宏华也表示,并没有特意参与沪港通的题材操作,“但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沪港通的正式启动,低风险的大盘蓝筹仍是境外资金配置的首选,投资者可以大盘蓝筹风格的板块作为战略性配置,中长期持有”。

  不过这一现象在18、19两天也同样出现,但有所好转。18日当天涨幅居前的10个个股中有7只受到基金重仓,上港集团、中体产业、东风科技、梅花生物和用友软件分别有9只、8只、7只、7只和6只基金持有,但主动管理型产品数量仍未到20只。

  19日最为突出的则是被23只基金重仓的复星药业和18只基金重仓的鹏博士,几乎所有细分指数标的的基金均有一只重仓该两只个股。

  从中不难看出,基金对沪港通仍未作出太大调仓动作。

  沙骎表示,基金的调仓与契约和年度考核是相关的,目前领先的基金短期应该不会调整。“再坚持一个月就年终了,排名要保持稳定。去调整的可能是落后的基金,但是否去调仓跟沪港通关系不会那么直接。”

  其实在沪港通开通之前,蓝筹股就不断上涨,沪港通带来的利好没能刺激大盘股,反而给了中小盘更多的机会,受此影响,17日至19日3个交易日中,兴全轻资产成为反弹最为迅速的基金,净值涨幅为7.42%。

  根据基金三季报,兴全轻资产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为创业板股,且前6大重仓股都来自创业板,分别为上海钢联飞利信华录百纳冠昊生物安硕信息华星创业,其中上海钢联和安硕信息本周一至周三涨幅都超过13%,而飞利信、华录百纳、冠昊生物的涨幅也均在10%左右。

  赵荣春表示,A股市场在17日高开创下近期2508.77高点后震荡调整,19日收盘沪指已下跌1.12%,但创业板指数却走出反弹之势,上涨4.46%,重返1500点之上。

  原先预计的沪港通开通创业板泡沫破裂的格局并未出现。杨渭文坦言,海外资金的涌入使得A股市场蓝筹股重新估值加速,将受益于蓝筹股,预期短期内不少基金会顺势而为,换仓蓝筹股,但是随着海外资金流入速度减缓,同公司的AH股价趋同,中长期来看基金仍然会回归基本面,寻找新的增长点,长期来看不会影响创业板的发展。

  晏斌认为,创业板目前仍处于上升通道中,没有明显反转迹象。反观大盘蓝筹股,虽然受到沪港通利好的提振,但在年底资金面趋紧的背景下,将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秉承价值投资风格,不会在短期内对持仓做太大的调整。”

  张少华更是做出详细的解释,“我们希望中国能出一些腾讯、阿里这些在国内上市做大的标的,创业板就是承接这样一个很好的市场标的。中国的创业板理论上还是中国的希望,创业板如不好的话,中国的经济转型希望也不是特别大。未来新经济中会有很多公司冒出来,接过房地产产业链在GDP当中的权重,这些更多的会体现在创业板甚至可能是新三板的公司,我个人觉得这个版块不是说死就死的事,是中国未来转型一个亮点。”

  指数先行,专户恐有动作

  不过基金并不打算轻易放弃沪港通带来的机会。

  证监会[微博]披露的基金募集申请进度显示,南方基金于9月28日上报了一款恒生ETF,随后10月10日,华夏基金[微博]也上报了沪港通恒生ETF及其联接基金。两只基金目前均已被受理,按照规定,受理后20个工作日内两只基金就可能获得“准生证”。

  南方基金方面回应,南方恒指ETF是业内首只上报、首只获受理的沪港通基金,在时间进度上领先。

  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称,两只沪港通恒指ETF在上报的产品方案中首次提出了二级市场“T+0”交易。

  其他基金公司也不甘落后,侯明甫声称,上投摩根方面对此一直保持密切的关注,相关的产品也正在思考当中。“对于新产品,我们认为应与纯A股基金以及纯QDII基金产品有所区别,借沪港通在产品设计和运作中形成A股加港股1+1〉2的投资合力,即在基金的绝对报酬上获得提升,这样的产品才更具意义。”

  沙骎透露,实际上,第一阶段投资海外应该还是以指数品种为主,主动权益的应该为辅的。从中国的QDII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一步发展被动产品的道路是正确的,而不是盲目地去发主动产品。“这一阶段最起码要持续一年,可能会从专户开始,很多的起步都是从被动和专户开始,因为公募要投资者认同需要历史业绩的证明。”

  晏斌也坦言,对于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公募基金和专户产品能否直接参与沪港通尚未明确,尤其是此前成立的产品大多受制于投资范围的限定,不能参与沪港通。金元惠理暂时未有成立相关公募产品的计划,可能性更大的是结合港资股东的资源优势,在专户产品方面寻求突破。

  但多家基金公司仍表示,目前普遍以研究为主,并不打算发行基金。

  张少华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考虑发产品。“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有可能到最后是内地基金公司和香港基金公司合作,或者说开拓业务、互联互通,他们炒A股的交给我们,我们炒港股的交给他们,类似做一个投顾。”

  上海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代宏坤[微博]解释道,目前权益类产品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的QDII产品,如果现在发权益类产品,优势不会太大。

  杨渭文也表示,目前市场上专门投资于港股的QDII产品已经有近20只左右,另外还有数只名义上投资于全球,实则重仓港股的QDII产品,如广发全球精选等。新推的沪港通ETF基金和传统的港股QDII相比,实际投资股票方面并无多大优势,业绩优势仍然需要依靠优秀的基金经理。其优势或仅限于,沪港通系统的“绿色通道”导致的费率上的优势和如果T+0成行的交易优势。

  但是其也坦言,金元百利接下来将发行针对沪港通的主动型管理基金。

  赵荣春表示,QDII与沪港通均能帮助投资者更好地配置资金,基金QDII通过优化港股投资组合,提供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而内地投资者若想获得更高投资回报,则可以直接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个股。

  不过,对投资者而言,投资基金QDII与沪港通的风险,是不同的。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经济投资行业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NBA-三巨头81分骑士胜 科比12+13湖人胜
  • 娱乐郭敬明否认包养陈学冬:我们是纯友谊
  • 财经新土改启幕:三箭齐发释放巨大红利
  • 科技千亿汽车O2O服务市场启幕
  • 博客谭飞:应给黄海波们改过自新机会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北大最帅双胞胎成学生会主席 创护肤品牌
  • 金岩石:融绿之争是黑马与枭雄的博弈
  • 如松:任何一国货币都不如朝鲜元牛
  • 朱大鸣:卖房买股时代已经来临?
  • 永新人:银行艰难的日子就要来临
  • 叶荣添:A股怒海狂涛后明年直冲3500
  • 邱国鹭:对政府扶植的产业要谨慎
  • 叶檀:黄金市场大妈与央行同行
  • 见闻:高铁走出去不是赔本赚吆喝
  • 马跃成:任志强三天两变 信哪个呢
  • 孔浩:A股要涨到“大妈”害怕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