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客户参与度低 券商主经纪商业务难做大

2013年10月11日 04:40  证券时报网 

  见习记者 刘筱攸

  在海外市场已发展得较为成熟的券商主经纪商业务(PB),在我国仍然缓慢发展。

  对此,多位受访的券商人士表示,由于目前对冲基金规模较小、机构客户对两融交易参与度低,影响了国内主经纪商业务的发展。

  收入贡献度较低

  据了解,PB业务的核心在于以券商托管功能为基础,满足客户杠杆交易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的需求。PB业务不仅针对机构,也针对高端个人投资者。

  目前国内券商PB业务提供的服务内容大同小异:包括结算服务、杠杆融资、证券出借、产品设计、风险管理、资本引介、程序化交易、策略咨询、投资者关系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其服务对象也由专业投资机构延伸至高端个人投资者。

  长江证券执行副总裁董腊发说:“PB业务能增加交易与投资收益、管理费收入,有利于扭转目前经纪业务的纯通道模式。”分析机构Oliver Wyman的数据做出了佐证:境外PB业务收入于2012年达到140亿美元,占整个券商收入约7%,最高峰时期甚至达到20%。

  而国内券商开展PB业务的光景大不相同。 “银河证券的PB业务收入约占到去年经纪业务收入的10%。”银河证券副总裁朱永强说。

  对此,平安证券[微博]一位不愿具名经纪业务高管表示,“银河证券的经纪业务一直在行业居前,PB业务的占比较高是可以理解的。其他券商,尤其是中小型券商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两大因素制约

  中金公司的一份研报称,在海外市场,对冲基金是PB业务中程序化交易、衍生品交易的主要使用者和对手方,并为PB业务贡献了95%以上的收入。

  “海外发达市场量化投资占市场交易总量的70%,而国内还不到8%。这说明国内对冲基金还没有大规模崛起。”董腊发说。

  另外,两融交易对PB业务收入的贡献也比较低。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显示,融资融券利息收入目前占国外PB业务总收入的70%,其中有八成以上的收入来源于机构投资者。在我国,机构投资者对两融业务的参与度较低,99%的两融客户为个人投资者,导致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较高。对此,朱永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应当降低融资、融券成本,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

  在国内PB业务主要需求方尚未大规模激活的情况下,现有机构客户对PB业务的参与度低,使得该项业务迟迟不能做大。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浙江宁波电视台回应卫星车在余姚被堵
  • 体育世预赛-英格兰4-1 西班牙2-1 德国出线
  • 娱乐吴尊自曝儿子11日生 与妻子同天生日
  • 财经清华养老方案被搁置 延长缴费或替代延退
  • 科技中移动北方首个4G试商用 套餐最低50元
  • 博客好囧:颐和园大黄鸭放气低头(组图)
  • 读书篡位还是继位:康熙遗诏能否解雍正疑案
  • 教育豪华教学楼引惊叹 堪比五星级酒店(图)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安邦智库:全球进入新维多利亚时代?
  • 罗天昊:中国该如何收服东盟
  • 叶檀:个税与遗产税成为中产税
  • 朱恒鹏:免费的午餐成本不低
  • 王吉舟:王石和小田玩的是哪一出猫腻
  • 谢百三:征收遗产税会害苦有房族
  • 吕随启:为何不能期待免费医疗
  • 张明:美联储退出量宽的新变数
  • 春根之言:遗产税或使香港房价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