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银河证券裁员50%去低端化 营销人员是裁员重点

2012年12月08日 02:17  中国经营报 微博

  卢远香

  银河证券裁员50%、清退4500名员工的消息,让证券业的这个冬天显得更加寒冷。

  “银河证券裁减的是营销人员,不能消极地理解为裁员过冬。这种改变的实质是券商正紧锣密鼓地优化人才结构,为改变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迈出重要的一步。”华南某上市券商总监级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预测,2013年将是券商行业涅磐的一年,很多券商或实现华丽转身。当前行业纷纷开始裁减人员,则是券商经纪业务“去低端化”的一个必经阶段。

  营销人员是裁员重点

  有媒体报道称,银河证券此次人员缩编的幅度达到了50%,裁员人数将达到空前的4500人。据悉,目前银河证券麾下共有224家营业部和6家分公司,加上总部员工总人数超过10000人。

  “传言裁员比例会比较大,但具体数据还没有在内部公布。”银河证券一位资深老员工向记者透露,经纪业务条线人员较多,是此次裁员的重点。未来一段时间,银河在人员和组织架构方面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动。

  50%的比例、4500人将离职,这两组数据给外界的第一反应是银河证券正进行大规模裁员。但在券商业内看来,银河这番动作并非简单裁员,更本质的原因是其对内部人才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调整。

  “银河证券这次裁员的对象是营销人员,即我们平常在银行网点看到的业务员。”券商业内一位中层人士透露,银河证券的营销人员高达9000人,这次裁掉4500人很正常。据其透露,业内很多大型券商比银河早一步进行了大幅裁员。

  “国信证券动手比较早,2011年中就将原来1万多的营销人员缩编至五六千人,裁员比例高达60%。广发证券是在2011年底至2012年上半年,将营销队伍从9000人缩减至5000人左右。”前述券商人士介绍,人海战术曾经是券商在经纪业务的竞争策略,其中国信、银河和广发是做渠道营销最为凶猛的三家券商,营销团队在行业排前三名。

  但2011年,人海战术开始逐渐失效。“一方面是市场行情低迷,业务人员开发新客户的动力衰减。而且,新开户的空户数上升,空户率占50%以上。二是市场正往机构化、交易手段多样化发展,银行渠道开发的低端客户对券商提供的价值量开始下降。”前述券商中层透露。

  小客户的价值含量下降是业内券商的一致看法。“过去券商开发中小客户的附加值是销售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但在低迷行情下,这些产品都卖不动。与此相比,融资融券是券商提高经纪业务收入的重要一环,资金门槛为50万元。营销人员开发一些资金规模十几、二十万元的低端客户,对创新业务没有帮助。”深圳一家大型券商经纪业务人士指出,如今的券商基本都在亏损边缘,必须靠创新业务改变这种现状。

  监管层也在引导券商“去低端化”。“自今年5月提券商创新以来,证监会曾多次强调A股以后是机构化的市场,而非散户市场,券商未来开发客户的重点不再是个人而是机构客户和企业客户。”前述深圳大型券商经纪业务部人士称,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变,意味着未来不需要如此庞大的营销队伍在银行网点“站岗”。

  于是,大比例裁减经纪业务人员的现象在行业涌现。“行情低迷,券商收入下降,裁员可以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经纪业务的发展模式开始转变,以后不需要如此庞大的营销队伍到银行网点拉低端客户。”上海一位券商高层称,考虑到经纪业务的发展重点是机构客户和企业客户,只有专业能力的营销人员才能胜任,因此,很多券商清退了一半以上的业务员。

  不过,业界人士并不希望外界将其解读为被动地、消极地裁员。“随着管制的放松,券商业务开始往产品升级、客户差异化、高端化转变,对营销人员的裁减是券商优化人员结构,为迎接新一轮的行业景气做准备。”前述上海券商高层认为人员结构的改变,是券商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

  券商转型向大金融渗透

  裁减营销人员,正是券商为转型创新迈出的一步。当下,围绕经纪业务转型的战略正全面步入实施阶段。

  “我们经纪业务部近期在改革,过去按服务、营销、机构管理等功能来划分,现在按客户类型来划分,像商业银行那样分为零售和机构两个部门。”华南某上市券商总监级人士介绍,公司将营销服务部合并到零售客户部,专门服务低端客户。另外,新设置机构客户部,对接银行的企业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

  伴随着组织架构的转变,券商和银行的合作模式亦发生转变。“过去券商和银行是基于三方存管合作,对接的是零售客户,方式是介绍客户开户。但以后面对的更多是企业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这种合作不是客户引进,而是双方通过创新产品互相渗透和延伸。”前述总监称,两者以后将通过产品战略打开业务合作空间。

  除组织架构变化和合作模式改变外,经纪业务旗下的二级子部门——融资融券部,同样在发生变化。

  “融资融券部的人员最近扩张了三分之一,明年还要再增加三分之一的人手,部门名称改为证券金融部,瞄准混业金融业务。”某券商融资融券部总经理透露,今年其所在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收入翻番,明年业务范围将向股权质押融资、约定式回购等多项创新业务拓展。

  据这位总经理介绍,融资融券自2010年开展以来,面对的主要是券商的高端个人客户,但目前开户渗透率已经高达50%,2013年面临发展瓶颈。

  “但约定式回购和股权质押融资将为这一块打开空间,例如投行储备的企业客户资源,既可以做大小非股权质押融资,又可以通过信托产品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前述总经理表示,未来的模式将是经纪和投行相互渗透,把信托和信贷业务引入到企业客户。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北京警方称交通管理局局长未被立案调查
  • 体育CBA-阿联41分广东胜 麦蒂10分青岛6连败
  • 娱乐诺奖颁奖礼10日举行 莫言奖金缩水20%
  • 财经当事商人称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之子已退股
  • 科技360将与诺基亚合作推出特供手机
  • 博客日本博友亲历地震 马未都:什么叫高干
  • 读书莫言瑞典演讲:最后三个故事耐人寻味
  • 教育小学生回击外国同桌占领中国论被罚
  • 育儿网购花王纸尿裤被曝致宝宝屁股过敏(图)
  • 但斌:白酒企业没有利益驱动用塑化剂
  • Kingsley:全球化思维正在快速崩盘
  • 黄鸣:中国人缺少普世真理
  • 陈季冰:中美审计纷争将致双输局面
  • 谢百三:面对张兰移民只有不屑
  • 黄小鹏:没有贫民窟的城市化是奇迹吗
  • 管清友:中央经济政策出现重要转向信号
  • 尹中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定价的区别
  • 鄢烈山:26岁女子拟提副科级为何受质疑
  • 郭世邦:银行为何救不了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