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经纪之殇:熊市重创业绩 市场低迷开源无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7日 09:57  中国经营报微博

  佚名

  编者按/ “(券商)守着一亩三分地的佣金,没招了只能靠降价,大家头破血流,只能同归于尽。”国内某券商大佬如此炮轰行业现状。现在,降薪潮、挖角潮、转行潮,一波波的大浪接连向券商头上打来,券商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迫和危机。当股市跌至十年前的水平时,感觉到明显的寒流来袭,券商开始进行结构性调整。

  现状篇

  减负过冬 券业“薪伤”

  夏欣、卢远香

  券商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Wind资讯显示,按照三季报和10月数据计算,截至10月末,17家上市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484.2 亿元、净利润159.1 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23%和37%。与此同时,与券商命运休戚相关的股市也并不乐观——12月14日沪深股市又创新低,收于2228.52点。与十年前6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摸高2245.43点相比,A股十年涨幅归零,可谓“A股十年、南柯一梦”。

  为了应对寒冬,一些券商悄然开始了减负。《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为了降低成本压力,中信、广发率先调整薪资结构,并且采取严格的末位淘汰制进行人力结构调整。业内人士认为,等到明年年初,降薪、裁员将成为券商全行业的普遍行为。

  券业寒冬结构调整

  降薪裁员还是结构化调整?争议背后劳资双方都难回避的问题是:年景不好、年关难过。

  “今年状况不太好,队伍比较庞大,薪酬比较高,公司计划在裁员、减薪这两方面都会有动作。”广发证券总部经纪业务部人士告诉记者,早在一两个月前,新总裁林治海发表讲话,就为2012年的降薪定了调。

  据这位经纪业务部人士介绍,广发证券的降薪背景是:2010年底,原总裁李建勇将公司全体员工2011年的固定薪资提高了30%,但今年运营过程发现固定工资上调后,“员工的薪资固化,用于奖励绩效的浮动费用大幅减少,对核心员工的奖励降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发证券酝酿对2012年的薪资结构进行调整。“公司将每位员工固定工资的30%收回,再以绩效工资的形式发放给员工,但分配方式不再是过去的平均分配,而是与业绩挂钩。”前述内部人士称。

  广发证券官方回复的消息否认了“降薪”这一说法。“公司征求各业务线的意见,可以由部门自己决定是否将原已固定的30%工资重新浮动化,以达到奖勤罚懒、提升效率的目的。公司的总工资额度、部门甚至营业部的工资额度都不会减少,只是增加了内部调配的机制,而且最大幅度也不会超过总额的30%。”广发证券强调说,员工的薪酬水平没有因此而下降。

  在上述广发内部人士看来,广发证券的真正目的是调整薪资结构。“广发证券将对薪资实行市场化改革,评选出20%的核心员工,激励部分将向这些骨干倾斜。”

  据记者采访了解,除了对薪资结构调整外,广发证券还酝酿对人力结构进行调整,将在年底实行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广发证券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块,对不同部门制订了硬性的淘汰指标,如3%、5%、7%不等。

  而在淘汰方式上,广发证券另外一个业务部门的销售总监向记者透露了更详细的信息。“公司以前的考核是打分,比较虚,今年是根据员工的能力和业绩画一个九宫格,每个人都必须占一个位置。按照客观指标,处在低能力、低业绩的员工将被淘汰。”这位销售总监称,这是广发证券第一次采取这种评价机制考核员工,这意味着排名在倒数5%左右的员工,将会被辞退。

  但广发证券的官方回复同样对此予以了否认。广发证券称,末位淘汰是为了结合员工绩效结果和能力胜任情况而进行的人才结构优化,对于不适应公司未来发展要求的低绩效员工,公司将采取待岗培训、转岗等一系列措施直至淘汰。包括转岗待岗培训等在内,涉及员工比例应该在5%左右。广发实施“不胜任”考核措施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和过冬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行业整体收缩战线

  降低成本是券商不变的诉求,2012年降薪裁员将成为行业主流。

  在调整薪资、人力资源结构上,广发证券并不是券商行业第一家吃螃蟹的机构。在此之前,国信、中信等一线券商已经对不同业务部门的薪资结构进行调整。

  中信证券内部人士向记者默认了降薪事实。“降薪幅度20%左右,职级越高降得越多。”这一降薪幅度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信高管降薪水平。根据2009年年报显示,中信证券2008年净利润降4成,高管主动降薪2成。

  对于中信的高薪,一位接近中信证券的投行高层向记者解释,以投资银行的保代收入举例,保代的平均年薪是300万元,而中信保代是300万~500万元,居行业前列。在他看来,中信降薪,只是回归市场平均水平。

  不过,此次降薪的范围是“高管加部分员工”,而非普降。但由于中信调整的是基本工资,因此从员工收入的角度看,此次降薪幅度可谓不小。

  业内人士称,一般来说,券商员工的工资构成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基本工资,二是浮动奖金。而只有基本工资是固定收入,也是员工最在意的“奶酪”。

  但这一块“奶酪”成为了券商降低成本的利器。国信证券某投行高层向记者介绍,今年5月,国信已经把保代的基本工资由150万元降至70万元,项目签字费由30万~40万元提高至70万~80万元。据悉,国信早已对保代的薪资结构做出调整,降低固定收入,提高项目的签字费用。

  据记者采访了解,除了中信、广发率先调整薪酬结构和人力结构外,还有一些券商是以比较温和的方式推进降薪、裁员计划。

  “9月底开始,公司选取了资产规模较大、交易量活跃的二三十家核心营业部作为试点,实行收入和成本包干制改革。”中投证券总部人士透露,由于最近几个月交易量萎缩,实行试点的员工收入大幅缩水,工资还比不上原来的一半,“等于是变相降薪”。

  而除了对经纪业务员工进行薪资结构调整,中投证券也对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了调整。“12月5日,公司召开了名为定编、定岗、定员的三定工作动员大会,要求各个部门讨论工作的定位、发展规划,确定岗位、人数以及人员。”在前述中投人士看来,券商作为国企,各部门人员都是超编,公司实施的三定方案改革,其实等同于裁减部分员工。

  记者了解到,截止到12月中旬,采取降薪、压缩人手的券商只有少数几家,但业内人士认为等到明年初,降薪、裁员将成为券商全行业性的行为。“这主要是源于这个行业正面临业绩大幅下滑、甚至是亏损的经营压力。”

  不过广发证券显得相对乐观。“当前提出降薪、裁员的公司,基本是出于主动性调整,而不是出于无奈。很多公司一面在调整存量的人员和薪酬,一面在全球范围内网罗紧缺人才。”广发证券认为,当前降薪裁员只是一种表象,并不代表公司转入“只守不攻”的全面收缩阶段。

  亏损 14%

  今年上半年证券行业亏损公司数量比例达到14%,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11%的行业亏损水平。17家上市券商前10月实现净利同比下滑37%,全年业绩大幅下滑已成定局。

  下滑 27%

  经纪业务方面,前3季度17 家券商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207.5亿元,其中第3季度为61.6 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7%和34%。从上市券商统计的数据来看,2011年前三季度平均净佣金率下滑仍在进行,较2010年全年平均水平下滑为19.01%。

  下降 62%

  自营业务方面,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缩水,今年前3季度17家上市券商自营收益合计为20.3亿元,其中三季度为-34.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2%和84%。

  回溯篇

  “单马拉车”拖颓券商

  夏欣

  券商频传降薪裁员的风声,在业内看来并不意外。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券商除了努力开拓收入来源,还必须压缩成本。毕竟,金融行业也需要过冬。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券商业绩大幅缩水的背后,有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即券商过于倚重经纪业务。目前经纪业务占据券商收入中70%~80%的份额,一旦“城门失火”,依靠经纪业务“单马拉车”的券商业就会迅速沦陷。

  熊市重创券商经纪业务

  过于倚重经纪业务,一旦熊市来临,券商即迅速沦陷。

  在券商看来,今年的寒冬甚至要比2008年更冷。2008年,上证综指至少还有四个多月位居3500点之上,而2011年,全年指数都在3000点之下低徊(仅11天高于3000点)。事实上,造成证券公司普遍降薪的原因,是券商遭遇业绩寒流。

  2011年A股熊市导致成交量不断萎缩,券商营业部举步维艰,券商经纪业务收入下滑,导致证券公司业绩遭遇“滑铁卢”。

  “券商的自营和资管业务都是亏损,券商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经纪业务和投行。但你去算一算市场的成交量、佣金费率和IPO项目,算下来券商的收入比往年还差30%以上。”一位券商投行高层称,近期上市券商公告业绩下滑的预告,已经预示着行业今年净利润下滑30%左右。

  持此看法的券商人士不在少数。“虽然今年A股下跌幅度只有20%左右,但券商的经营状况比2008年还惨。”广发证券经纪业务部人士称,2008年A股下跌70%,但很多股民在最初并不知道是熊市,交易非常活跃,佣金的萎缩并不明显。而2011年,股民在年初就开始很谨慎,交易量大幅缩小。与此同时,与2008年相比,券商的交易佣金大幅下滑50%。

  在他看来,两相比较之下,“2008年只是交易量萎缩,佣金还维持比较高的水平,券商的盈利状况不至于很差。但2011年是交易量和佣金齐齐下滑,对券商的业绩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市场低迷开源无望

  自营业务因行情低迷亦大幅下降,拖累券商整体业绩。

  券商的业务涵盖经纪、资产管理、投行、直投等多个业务模块,但经纪业务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占比为60%~80%。作为公司利润贡献的大头,券商的收入来源非常单一,就是交易通道费用。而同业之间的竞争方式是典型的“跑马圈地”运动,通过增加营业部数量和人海战术来抢占市场份额。而新进券商为了开拓市场,惯用招数就是低佣金战略。

  从2008年开始,券商佣金价格开始跳水,从3‰迅速下滑至0.8‰、0.6‰,2010年甚至下滑0.3‰。而经纪业务的盈亏平衡点至少在0.4‰,行业已经进入两败俱伤的恶性竞争。

  截止到12月12日,A股暴跌超过20%,远高于全球股市平均下跌水平(5.5%),受此拖累,两市成交量萎缩。数据显示,2011年1到11月,沪深市场股票交易总额39.62万亿元,证券行业经纪业务收入不足800亿元,与2010年1200余亿元的经纪收入相比,同比大幅下挫已成定局。

  “经纪业务的低迷是券商业绩持续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日均交易额上不去,总体来说还是处于熊市周期之中。”中投证券金融服务业分析师魏涛分析。

  国内某券商大佬日前也公开炮轰行业现状:今年,至少三分之一的券商都亏本。守着一亩三分地的佣金,没招了,只能靠降价,大家头破血流,只能同归于尽……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在佣金收入下降的同时,券商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和稳定佣金率,都在持续加大成本投入,这也造成经营压力上升。魏涛预计,今年整个证券行业的业绩预计将下滑20%左右。

  除了经纪业务,自营业务也因行情低迷,而大幅下降拖累证券公司整体业绩。今年下半年,随着新股审批节奏放缓,券商投行业务的日子也并不好过。IPO金额创下年内新低,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62.5%。

  与此同时,由于二级市场的低迷,新股发行市盈率也在下降通道,这意味着投行承销的项目数量和收入的双降,远远比不上去年IPO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募集资金)时投行业务鼎峰盛世。

  另据记者从券商资管部门了解的情况表明,集合理财产品的销售依旧比较困难。“除非一季度有反弹,否则短期内还看不到业绩转好的迹象,证券公司眼下开源无望,只能减薪节流。”魏涛如此表示。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