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难摆脱靠天吃饭历史 经纪类券商拓新无力前景堪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 23:20  证券时报网

  在佣金激战的背景下,收入锐减、新业务拓展缓慢让经纪类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70%以上)的路越走越窄。据统计,已公布今年上半年财务数据的经纪类券商中,有33%的盈利情况不容乐观。

  盈利下滑

  据Wind数据统计,自2008年至今,经纪业务占比70%以上的券商中,亏损和接近亏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情况在股市行情疲软的年份表现得更加明显。

  具体来看,2008年71家经纪业务占比70%以上的券商中,有近三成券商的年净利润在5000万元以下。2009年股市行情相对回暖,67家经纪业务占比70%以上的券商中,出现亏损和在亏损边缘徘徊的券商合计占比达到一成。

  到了2010年,受股市行情震荡影响,这一项指标再次上升到近三成。而从2011年已公布中报的券商透露出来的信息看,经纪业务占比七成以上的18家券商中,有33%的券商净利润在3000万元以下,其中2家出现明显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有4家规模较小的类经纪型券商从2008年开始,连续3年都在亏损边缘挣扎。截至去年底,这4家券商的经纪业务占比分别为:74%、80%、85%以及90%。

  “综合类大券商可以用其他业务的收入来弥补佣金收入的损失,譬如开拓投行业务、发展资管规模等;但对于中小券商,尤其是业务单一的经纪类小券商而言,能够挖掘的潜力则显得相对薄弱。”上海地区某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副总经理表示。

  生存压力凸显

  据悉,过去,对综合类券商和经纪类券商而言,佣金费率下滑造成经纪业务收入锐减的冲击几乎是一样的,因为即便是综合类大券商,其主要收入还是来自经纪业务。

  然而近两年,随着传统业务竞争愈演愈烈,各家券商不得不积极探索经纪业务转型。在经纪业务转型上,部分综合类大型券商借助发挥投行优势、争抢创新业务高地等措施,获取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中信证券为例,2010年该券商的经纪业务占比已经降至28%,直投业务跃升成为当年公司盈利的一个驱动力。

  与综合类券商在经纪业务转型上的大手笔投入相比,部分经纪业务占比较高的中小券商则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开源节流是今年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一家刚开完中期会议的深圳某小型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表示,过去他们的营业部尚能“各自作战”,但在佣金持续下调后,随着投入产出比不断下降,总部决定整合资源“整体作战”以减少运作成本。

  “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类经纪型券商的生存空间已经受到了进一步的压缩。”今年上半年出现亏损的一家深圳中型券商副总裁表示。据介绍,在经纪业务转型的关键点上,与一些大型券商主动通过持续的投入提升服务留住客户、稳住佣金相比,经纪业务占比较高的中小券商靠天吃饭的特征尤为突出,因此在业务转型上也显得更为被动。

  “佣金下滑遇上股市行情不景气时,来自股东方面的压力也不容小觑。”上述券商副总裁说,在经纪业务盈利状况难以让股东满意的情况下,如何说服股东在投顾筹建、系统搭建等方面予以投入,成为经纪型中小券商当前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之一。(证券时报记者 伍泽琳)

  【记者观察】经纪类券商路在何方

  靠天吃饭,如魔咒般如影随行。

  在证券行业转型的大旗下,频频显现的是经纪业务为主的中小券商落寞身影。

  经历了2006年至2007年的牛市,摆脱单一业务困境、打造综合类全牌照大型券商的梦想,在众多中小券商股东胸中熊熊燃烧。投行、自营、资管、中间介绍业务(IB)牌照纷至沓来,人员大量涌入,办公区域一扩再扩,成本随之一路攀升。

  然而,核心人才缺失,战略架构、合理机制与后台系统的集体缺位,让曾经雄心勃勃的股东方的无力感陡增。如被寄予厚望的投行牌照在部分小券商就难开花朵。数据显示,在项目陡增的2010年,仍有10家拥有投行牌照的券商在该项业务上的收入不足500万元,其中8家甚至不足200万元。

  在自营规模放大的年份,资本市场下跌所带来的负效应,使得不少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经纪业务净收入/营业收入)从原来的70%~80%左右一跃冲高至90%甚至更高。曾有一位小券商负责人感叹道:“想改变靠天吃饭这条路,没那么容易!”

  由此,相当部分的小券商放弃了业务的全覆盖,怀揣着还算暴利的经纪业务默默度日。

  但是,直线下滑的行业佣金费率在跌破“千分之一”大限后,每下跌一个万分点,都令行业心惊胆跳。转型大幕前的再度抉择无法回避。对于大型券商而言,全面财富管理是发展趋势;对中小券商来说,建立投资顾问也是决战市场的必备利器。

  从通道到服务的转型中伴生的是能力的积累和过程的等待。单就投顾系统来说,行业所形成的共识是从倾力投入到真正显现效益,时间跨度最少在三年之上。而在三年之内,券商需忍受成本的高企及收入的静默。

  摆在中小券商面前的选择似乎艰难:全面财富管理投入太大,公司资金有限;投资顾问业务短期难现稳定收益,股东需要极大的魄力和耐心。

  当然,股东有自己的盘算:行业并购大潮在两三年内将大面积爆发,届时,赢利能力弱的公司只能沦为被并购对象。与其今日大力投入不见收入,迟早被并购,还不如暂时观望。这便是不少券商股东的内心真实写照——或许,资本市场回暖,还可以再赚一笔;若业绩持续没大起色,则可趁早在市价急跌前出手,卖个好价格。

  可以肯定的是,谁不愿投入,只能沦为被蚕食的对象。那么,类经纪型券商究竟路在何方?除了单纯通道中介之外,地域、特定客户群、金融小型超市的发展或许可供参考。

  事实上,无奈面对股东投入踟蹰不前的,除了中小券商,还有部分大型券商经营层。行业常言,转型既是挑战,更意味着机遇。在市场热切盼望的目光中,我们却看到了不少口号巨人的背后,站着的却是行动的矮子。

  行业现实选择路径是,谁在系统建立上率先推进,机遇就掌握在谁手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便只有单项经纪业务,也能找到路在何方。(证券时报记者 游芸芸)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