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想创新手中无粮 券商掀起500亿融资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4日 23:11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饥渴的不光是银行,券商也正迫不及待地开展圈钱运动。

  从2010年至今是券商的创新和转型之年。券商试图跳出传统业务的竞争圈子,大力发展创新业务。

  而这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当然首先想到上市公司的“提款机”——资本市场融资或再融资。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经有太平洋、宏源、广发证券提出再融资方案,长江证券也刚刚完成2亿股增发。上述几家券商合计融资额最高达到325亿元。

  除了增发,还有券商直接通过IPO融资。4月14日,中信证券宣布了H股上市的决定,预计募集资金达到220亿港元。

  截至4月20日,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再融资和IPO合计能募集到约500亿元。

  “提高净资本是券商发展创新业务的必然需求。未来一段时间,券商行业将进入融资密集区。”北京一家券商的分析师如此判断。

  尽管券商融资成为一股潮流,但并不是所有融资方案都能获得市场的认同,各家券商再融资也喜忧不一。

  中信:将成首家A/H股券商

  中信证券一直未放弃海外发展的念头,如今终于走出重要一步,到香港去上市。

  4月13日,中信证券召开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议案》等九项议案。

  按照计划,中信证券H股发行规模不超过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并授予承销商15%的超额配售权(“绿鞋机制”)。

  中信证券A股股价为14元,目前金融股H/A溢价大约在20%左右。综合考虑到中信证券稀缺性给予的溢价、以及相对于二级市场的折让,中信建投分析师魏涛预计H股发行价大约在20元港币左右,H股筹资金额大约在220亿港元左右,合计184亿元人民币左右。

  议案表明,此次H股募集资金用途,将全部通过补充资本金,用于海外业务平台的构建。其中,包括建立或择机收购海外研究、销售及交易网络,包括组建国际研究团队,建设国际销售网络,发展证券保证金融资业务等其他海外跨境业务等。

  作为最早尝试走向国际化的券商,早在2007年,中信证券就曾经计划赴港发行H股,筹资30亿美元左右,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2007年,曾与贝尔斯登达成战略合作,后因后者破产,未能成行;此后又将目标转向了东方汇理银行,去年5月与东方汇理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建合资公司,计划实现客户资源共享等。

  魏涛认为,H股发行将大大推进中信国际化,符合公司未来打造中国一流国际投行的战略目标。

  广发:融资额度史上第三

  经过长达一年的等待后,3月16日,广发证券高达180亿元的再融资获得证监会批准。

  去年8月,广发证券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此次非公开发行合计不超过6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每股27.41元。

  180亿元的融资额度,仅次于2007年大牛市期间的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可以说是进入了证券史上再融资的前三甲。中信和海通增发金额都超过了200亿元。

  宣布方案的时间点离上市日期仅有7个月时间。上市时,广发证券通过换股募集了130亿元资金,仅仅半年就捉襟见肘。公告显示,去年一年广发证券将130亿元的募集资金全部投入使用,没有剩下一分钱。

  公司快速地资金消耗和本身净资本低密不可分。2009年度,中信证券净资本为349亿元,海通证券344亿元,而业务规模同处于第一梯队的广发证券仅有108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6。

  在再融资可行性方案中,广发证券表示在证券公司监管以净资本为核心、创新业务快速推出的背景下,净资本缺乏已成为制约广发证券发展的瓶颈,因此再融资势在必行。

  “在完成借壳上市后,通过再融资尽快提升净资本规模已成为公司经营的重中之重。在目前市场重新活跃之际,启动定向增发,应不属意外,但启动时点要快于我们的预期。”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在公司上市不久后就如此预计,果不其然,到了去年8月份其就推出了一份融资方案。

  宏源:大股东力挺再融资

  宏源证券是今年以来唯一一家大股东旗帜鲜明地要认购的券商。

  2月22日,宏源证券发布2011年度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A股的预案,发行股票不超过5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15.1元/股,募集资金不超过70亿元。

  根据预案,大股东中国建银投资公司认购12亿元到30亿元,认购比例达到四成。大股东的保证,增加了增发的成功系数,梁静分析称,此次注资,意味着建银投资将全力支持宏源证券。

  目前,建银投资控股的券商仅有宏源证券1家,参股券商有4家,分别是西南证券、中信建投、瑞银证券、齐鲁证券。按照一参一控的要求,建银投资旗下只能留两家券商,照这样看来,控股券商自然非宏源证券莫属了。

  宏源证券注册地在新疆,2000年改组为证券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证券公司。融资方面,除了2006年因股权分置改革获得26亿元的注资,此后再无融资行动。结果其净资本排名由2006年末的第3位(约31亿元)下降至2009年末的第21位(约47亿元),与业内排名靠前的证券公司净资本规模差距较大。

  宏源证券公告称,定增所募资金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公司运营资金,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特别是创新业务规模,提升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其中期规划是,希望到2015年实现净资本规模、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规模、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水平进入行业前15名;分类监管评级争取达到A类AA级;通过创新发展使部分业务市场排名进入行业前10名。

  梁静分析认为,此次如果能够足额募集70亿元,宏源证券的净资产将提升至142.7亿元,跃居第12位,接近银河和申银万国的净资产规模。看来如果募集资金成功,宏源证券将迎来大的发展。

  长江:增发尴尬收场

  长江证券可以说是资本市场近年来中最尴尬的一次再融资。

  3月3日,在长江证券公开增发的前一个交易日收盘前的最后3分钟,股价瞬间被砸至12元,抛盘超过1亿元,跌破了12.67元的增发价格。

  这场被认为是蓄意抛压的行动,让长江证券和承销商东方证券陷入被动。经过协商,长江证券最终确定的发行数量只有2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25.3亿元,是当初预定比例上限的1/3。其中,A股股东网上网下合计仅发行约0.9亿股,另有1.1亿股由东方证券报销,占发行总量的55%。

  长江证券是近年来券商选择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为数不多的案例。曾有投行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对于公开增发,很多公司不愿意尝试,他们更多希望定向增发,这样风险可控。

  追溯历史,长江证券的融资路途也并不平坦。2008年4月,长江证券提出8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方案,后因金融危机,胎死腹中。

  2009年4月,公司不得以放弃定向增发转为配股,以每10股配3股的方案向股东配股,募资目标骤降五成,资金额度不超过40亿元。

  太平洋:增发不被看好

  2月16日,太平洋发布再融资预案,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发行价格不低于10.28元/股,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扩充公司业务。

  这已经是太平洋证券自2008年换股上市以来的第二次提出融资方案。

  2008年4月10日,在换股上市3个月后,太平洋就迫不及待地推出了一份《关于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计划募集不超过90亿元,发行价格不低于18.93元/股,将全部资金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扩充主营业务。

  不过,此次的增发案在后来销声匿迹。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一次增发的用途和三年前相比,仅在个别业务上添加了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新业务字眼,其他的几无二致。

  同一份增发预案,同样的表述文字,三年前未能通过的90亿元增发,三年后旧事重提,成功的概率能有多大?

  华泰证券研究员张芸对太平洋此次增发预案的评语是“任重道远”。上海一位券商分析师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并不看好,前景仍难以预料。”

  不被看好的原因是,太平洋证券甫一上市,就是一个早产儿,几乎各项业务排名都处于上市券商中的末尾,如此低的业绩回报率吸引不了投资者。

  如同公司在公告中对自己的评价:与国内行业相比而言,公司的资本实力和资本规模仍显偏小,在国内仅属于中等规模的券商,净资产和净资本与位居前列的证券公司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以2010年前三季度已经公告的数据为标准,太平洋证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每股净资本以及佣金净收入在15家上市券商中均是倒数第一。

  另一个让增发充满悬疑的原因是众多分散的股东,没有实际控制人,形成不了合力。当然,公司在股东方面也在努力调整弊端,今年3月31日,原第四大股东泰山详盛技术公司、第七大股东黑龙江世纪华峥投资公司将股权转让给山东九羊集团,九羊集团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

  九羊集团是以钢铁生产为主的大型钢铁企业,如今进军金融行业,或许它的到来,能改变此次非公开发行的命运。

  证券业:进入净资本为王时代

  “证券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证券公司的市场地位、盈利能力与发展潜力。”上述北京券商分析师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在他看来,在现有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行业监管体系下,无论开展传统业务还是创新业务,都要求有雄厚的资本金支持,因此,净资本将成为决定证券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根据规定,在分类监管体系下,公司各项业务规模的扩张都受到净资本制约,如:证券公司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8%,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0%,证券自营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200%,持有一种非债券类证券的成本不得超过净资本的30%等等。

  另外,未来证券公司要不断拓展创新业务(如直接股权投资业务、融资融券业务、期权期货业务、做市商制度下的交易业务、发行注册制下的承销配售业务等),也需要在监管机构确定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各项风险控制指标中取得领先地位。一个明证就是:各大券商募集资金报告中最重要的投向,就是发展创新业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