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三措施强化研报把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2日 04:50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邱晨

  近期发生的中国宝安宁波联合研究报告“涉矿”事件,以及多家券商研究涉嫌为机构唱多双汇发展的风波,令券商研究报告独立性和真实性再度受到质疑。对此,部分券商研究所采取设专人核查关键数据、划分研报适用读者群及规避自营股措施来加强研报内容的把关。

  考核重量不重质

  目前许多券商研究所内部考核主要针对研究员的工作量,对于研究报告质量则缺乏相应的考核指标。

  深圳某大型券商一位资深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其所在研究所要求每位研究员每周至少发布一篇报告,每个月至少带客户参加一次上市公司调研。他说:“在工作量考核压力下,研究员如何撰写研报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责任心。”

  据了解,绝大多数研究所仍难以对研报进行全面审核。一家上市券商的研究所所长表示,研究报告所包含的数据量庞大,在内部管理方面,要求审核者明确每一份报告中的每一个数据的出处很困难。以往在多数情况下,只能要求研究员自己对报告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但是,仅依靠研究员自律来为研究报告质量把关显然不够。据了解,目前有部分研究所已经着手加强对研究报告的审核。华创证券研究所负责人高利表示,目前该研究所在研报发布前,由专人负责核对和求证研究报告中的关键数据。

  报告适用读者分类

  据了解,有的主攻卖方市场的券商研究所习惯将研报质量审核问题丢给基金投研部门。但一些“滥竽充数”的研报会间接流入普通投资者手中,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部分券商也意识到了此类问题的危害。

  记者调查发现,已有大型券商对适用于不同投资者类型的研报进行区分,由经纪业务部门设立新研究所,专门发布针对普通投资者的研报。包括国泰君安在内的多家券商发布的多份研报中,均在最后一页免责声明中指出“本研究报告仅供投资顾问使用”。

  研报回避自营股

  近期发生的研报与自营牵连的事件,令部分券商研究所考虑发布报告时回避公司自营持股。但由于研究所与自营部门之间设有防火墙,研究所一般不清楚自营部门持有什么券种,因而有时候研报中的荐股会与自营部门持股“撞车”。

  西部地区某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认为,过往审核工作常由合规部门负责,但现在有必要在研究所和自营部门间再设立一个“过滤器”,由独立于研究所第三方部门担任审核工作。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