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发提速刺激挖角 两年193保代离职换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05:06  证券时报

  首发提速刺激挖角 两年193保代离职换岗

  离职换岗率高达16.78%,保荐代表人仍然供不应求

  证券时报记者 桂衍民 见习记者 曹攀(微博 专栏)峰

  过去2年之间,有193位保荐代表人工作出现了变动,140家上市公司被迫披露更换保代。创业板和首次公开发行(IPO)提速对保代需求扩大是其中重要原因。

  193位保代离职换岗

  *ST中华日前公告称,该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原保代李毅离开中山证券,另一位保代崔垒承接李毅的持续督导工作。中国证监会资料显示,李毅离开中山证券后转投英大证券麾下。

  李毅“跳槽”令上市公司发布变更保代公告的事件并非个案。根据证券时报数据部统计显示,在2009年3月12日至2011年3月15日的两年时间里,保荐机构因保代跳槽或换岗而更换上市公司保代的案例达140例。其中,2009年有40家上市公司公告更换保代,2010年有75家上市公司公告更换保代,今年以来,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也有25家上市公司发布变更保代的公告。

  据上市公司发布变更保代公告日期不难发现,每年年末和年初都是保代跳槽高峰期。以2010年12月为例,因保代换单位而让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就达11起;同样在2011年2月和3月,因保代换单位而让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的各有9起。

  中国证监会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3月2日,正式注册的保代为1150人,分布于68家保荐机构。在经历两年的市场变化后,截至2011年3月9 日,上述1150名保代中已有193人离开原来的保荐机构,跳槽到了其他的工作单位,占比该批正式保代比例达16.78%。

  多重因素助推“抢夺战”

  两年16.78%的换岗率,是什么原因导致“金领”保代变动如此厉害?最有发言权的不外乎保代、猎头和保荐机构管理者了。

  一位去年年底刚换单位的保代就表示,他当时离开原单位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三:第一个是薪酬过低;二是可做的项目太少;三是公司人事、文化氛围不好。尽管是个人想法,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行业的整体情况。

  深圳某大型金融猎头公司负责保代业务的经理介绍,以她对要求换单位的保代的观察和总结,保代考虑换岗的主要原因几乎和上述保代所考量的一致:一是转会费、工资和福利方面的薪酬;二是单位人事复杂程度、文化氛围等;三是岗位权限、职称高低等。

  不过,在北京某中型券商分管投行的副总裁看来,行业内保代频繁被挖角或跳槽实质原因并非薪酬因素,而是当前证券市场的大环境所致。这位副总裁分析说,创业板的推出让大批中小企业有了上市的机会,券商有了上市项目和上市的资源,为承接这些项目,加大保荐队伍的建设也就不可避免,这必然对保代提出了新的需求。其次,这两年保代考试通过率仍较低,尤其是通过考试后注册的速度并没明显加快,导致保代队伍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第三就是2008年开始实施的保荐新规对保代和投行人员要求很严格。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