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保代转会潮:光大爱吃回头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 01:41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

  彭洁云 刘姣敏

  尽管从主板和创业板50%和25%的保代利用率来看,各家券商的保荐代表人已经趋于饱和,但2010年的保代转会仍然暗流涌动,尤以小券商为甚。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0年已转会注册的保荐代表人近50人。

  《第一财经日报》梳理中国证券业协会资料发现,2009年新获牌照的英大证券为了尽快筹建投行团队,“挖角”最为积极,邀得五员大将加盟,包括国信证券的吉平、刘会霞,海通证券的黄山、中山证券的李毅和安信证券的李渊彬。其中,对于李毅来说,英大证券已经是他的第五个东家,堪称“转会”狂人。

  另外,猛烈发力的还有近两年来在投行业务上异军突起的齐鲁证券和中德证券。2010年,齐鲁共从平安、银河、华泰等券商“挖角”8位保代。中德证券则从投行实力不凡的国信、瑞银、中信手中各挖走一位保代。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光大证券与恒泰证券的关系似乎很不一般,其2010年招募的沈奕等7位保代“清一色”来自恒泰证券,并且其中有三位都是光大的首批保代,在跳槽恒泰几年后,又不约而同地“相约”回归老东家。据一位光大证券人士透露,恒泰证券在2010年还未有IPO项目成功挂牌,投行实力堪忧是保代回归的重要原因。

  另外,财通、民生、南京、宏源等券商都在2010年新增3~4位保荐代表人,皆来自于银河、中信、国泰君安等实力雄厚的大券商。

  而在保代跳槽的背后,则是100多家上市公司变更保荐代表人的无奈。有券商人士表示,在2010年的保代培训中,监管层曾严厉指出,保荐代表人的高流动性将会给其保荐的上市公司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按照相关规定,保荐代表人在公司发行上市之后,有一定期限的持续督导义务,随着保荐代表人更换频率的加快,这一督导期限的规定和约束力必将大大减弱,但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约。

  “虽然保荐代表人的数目已经趋于饱和,但对于小券商来说,还是希望通过增加保代,扩充投行规模,增加通道,并看重保代跳槽带来的投行项目。目前的“转会费”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下降的趋势是必然的。”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2011年春节过后,一场新的投行“挖角”大战或将启动。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