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江
“即使到今天,我同样认为当时不应该放弃,”虽然离开南方证券已7年之久,阚治东依然念念不忘,“当时全行业亏损,如果能够对这家深圳最重要的券商拉上一把,熬到后来的牛市,南方证券现在肯定不比好多券商差。”
然而,事实终究是事实。
2005年4月29日,在历经了16个月的行政接管之后,阚治东曾工作了一年多的南方证券宣布正式关闭。几个月之后,建银投资在接手了原南方证券74家营业部及经纪和投行业务的基础上,组建了后来的中投证券;次年8月16日,负债高达122亿元的南方证券被法院正式宣布破产还债。
南方证券的命运只是众多券商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券商经历了“从刮骨疗伤到浴火重生”的历程。
从2002至2007年间,中国的券商经历了漫长的“刮骨疗伤”过程,证监会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整顿和综合治理;其间,30多家券商被处置,20家券商被重组。至2007年8月底,券商全行业的风险才逐步得以化解。
经历了“疗伤”的券商业,得到了重生。在从2006年展开的新一轮牛市行情中,成为了盛宴最大的分享者,2007年全行业实现的1500亿元佣金收入至今一直无法逾越。
5年监管风暴
2001年6月22日,《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出台,这成为沪深两市牛熊切换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这一方案在此后被叫暂停乃至最终停止,但并没有改变此后长达5年之久的熊市之旅。
针对在熊市中逐渐暴露出来的各类违规行径,监管部门开始对证券行业进行了长达5年左右的整顿和改革。这一序幕的拉开,始于2002年8月9日证监会撤销了严重违规经营的鞍山证券,而一个月后大连证券也被要求停业整顿。
随后一年多的时间内,沪指一直在1300-1600点之间徘徊。面临连续亏损的券商行业开始进入风险集中爆发阶段,挪用客户保证金和坐庄操纵股票的事情频繁发生;违规负债高举和净资产大幅缩水也使得不少券商开始出现了支付危机,包括佳木斯证券、新华证券、珠海证券、富友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遭遇了撤销、关闭和托管的命运。
这一背景之下,证监会在2003年8月份召开了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出了对券商严禁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客户委托管理资产和客户托管债券的三项规定,中信、申万、银河、国信等出席券商的发言中无一例外地提到风险控制问题。
如果说因为此前因为严重问题遭遇关闭或托管的券商,都是规模较小和区域性券商的话,那么2004年1月2日,在当时市场中拥有重要地位的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则意味着监管部门开始对全行业的违规行为重拳出击。
重拳打击违规行为的同时,证监会同时也开始建立新的监管制度。2004年8月份,证监会制定了创新类和规范类券商的评审标准,实行对券商分类监管,这也是券商综合治理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
而后来闽发证券和德隆系问题的陆续爆发,则直接导致了德恒、恒信、中富、汉唐闽发4家券商在9月和10月间先后被托管,此后汉唐证券和辽宁证券也同样遭遇了被托管的命运。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于券商的紧箍咒不断。
继2003年12月《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下发之后,2004年10月《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监管的通知》再次下发,其中对券商提出不得扩大自营规模等6项要求;2005年11月,证券业协会又制定并下发了《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指引》。
在对违规券商处理的同时,证监会开始对全国的券商进行了一轮大摸底。
其中发现的问题包括挪用客户保证金、挪用经纪客户债券、违规开展委托理财、集中持有股票,股东及关联方占用资金、开展三方监管业务和公司账外经营等问题;截止到2005年上半年,在证监会的大力监管之下,14家券商进入风险处置,110家进行自查整改。
在这基础之上,国务院在2005年9月发布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对于券商行业进行了全面的整顿;与此同时,旨在担负证券公司风险处置重任的投资者保护基金宣告成立;在2005-2006年,包括北方证券、华夏证券、河北证券、健桥证券等多家券商进入处置程序。
截止到2006年10月底,证监会一方面对于在整改大限到来前尚未上报整改计划和按期整改的券商,进行限制业务的监管措施,这一措施直至次年5月才被撤销;另一方面在11月1日开始实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次年7月下发《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指引》,券商据此被分为5类11级纳入监管体系。
至此,长达3年多的证券综合治理工作正式收官。
分享牛市盛宴
现在回头来看,2002-2007年的5年券商整顿就像是一个门槛,无论是政府支持注资还是自行清理整改,迈过这个门槛之后的券商们,迎来了2007年的大牛市,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7年,整个券商全行业的佣金收入高达1500亿元。此创纪录的佣金收入至今一直无法逾越。
券商利润的快速增长和增资潮拉动了净资本快速增长,而51家银行间市场成员的券商总资产规模更是突破万亿大关。而牛市的到来也使得券商投资收益出现快速增长。当时披露的51家银行间市场成员券商中,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20%以上就达到32家,其中6家投资收益甚至占营业收入50%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达3年的综合治理和2007年的牛市大发展之后,券商风控显著增强,券商在2008年保持了2006年以来的盈利增长趋势。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107家券商2008年财务数据显示,当年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482亿元,仅10%的券商当年录得亏损。
而在分享牛市盛宴中,券商之间也出现了分化。
在刮骨疗伤的整顿之中,那些托管和收购问题券商经纪类资产的券商们凭借着各类先行优势,继续跑马圈地和扩大势力范围,如中信证券凭借着中信建投、中信金通和中信万通3家子公司的力量,在2007-2009年中分别获得了经纪业务股票交易中8.087%、8.494%和8.31%的市场份额。
投行业务方面,2004年开始实施的保荐代表人制度,让率先进入创新类和规范类试点的券商在2005年就开始分享了股改的大餐,而中金、中信等几家大券商则在以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股上市中赚得钵满盆满。
虽然2006年和2008年出现两次IPO暂停的局面,但2009年IPO重启后,中小板和创业板超常规速度的发行使得券商投行部门再次出现明显增长,其中的平安、国信、招商等是其中最为受益的券商。值得一提的是,领先一步成立了直投公司的券商已开始分享胜利成果。
此外,在这个时期,不少券商也在进入资本市场上占据了先机。
中信证券和借壳上市的海通证券先后在沪指5000点的位置各自成功募集200多亿真金白银,另一家区域券商国元证券则在2009年成功公开增发募资百亿;此外,包括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也陆续通过IPO首发上市,另一家最早获得创新资格的广发证券在停牌40个月之后也终于在今年2月份成功借壳。
而融资融券的推出,再次让券商找到了一个新的业务“蓝海”。今年3月底,众多券商再次开始争抢融资融券的试点资格。继先后3批合计25家券商进入试点名单之后,目前第4批试点有望向多达44家券商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