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设计保证“双赢”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衡道庆
“中信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在制度体系、技术系统、业务环节及流程安排、人员等方面都已准备就绪,将在本周内向证券业协会递交试点方案参与专业评价。”中信证券融资融券业务负责人表示。
从2005年参与融资融券制度调研,到2006年参与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的制定,再到2009年成立信用交易管理部专司业务筹备,并在持续2009年全年的内部仿真交易测试中完成对融资融券技术系统的检验,中信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已经蓄势待发。
客户融资融券需求均能得到满足
截至2009年底,中信证券净资产额达616亿元,净资本接近350亿元,规模在业内排名首位,而客户数仅132万左右,低于部分券商。“我们能够保证,公司所有符合客户准入条件、有融资融券需求的客户,都能在授信额度规定的范围内拿到他们所需的头寸。”上述负责人说。
2009年年末,中信证券针对公司客户进行的融资融券需求调查显示,有融资融券需求客户所涉资产约为230亿元,其中有效需求在100亿元左右,“由于标的证券名单尚未公布,实际上的融资需求可能略低于100亿元。”该负责人说,中信证券的自有资金将优先配在融资融券业务上,同时公司还安排了更为灵活的随借随还机制,也不会向投资者收取资金额度管理费用。
经过2009年全年的内部仿真交易测试,中信证券融资融券技术系统已成为国内最先进的融资融券交易管理系统之一。
做足前端风控 体现分散化原则
上述负责人介绍,中信证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方案体现了前端风险控制的思路,在确保合规、无政策瑕疵的基础上,尽量把工作做细,从业务初始环节入手降低信用交易风险。
在投资者准入环节,中信证券各营业部设置专岗人员进行信用账户开户,并细化了投资者教育的“标准动作”,要求逐字逐句、完整地宣讲业务内容,进行风险提示。
征信评级过程中,除综合考察客户普通账户内资产状况,自主提供的个人收入、财产、信用等证明,中信证券还建立了客户行为分析系统,分析指标包括过去一年的交易情况、风险偏好、盈亏程度、交易活跃度等,该系统也将为确定授信额度提供依据。
在交易制度的设计上,中信证券试点方案体现了分散化的原则。不但对单一客户、单一证券、全部客户、全部证券的融资融券规模设置了占净资本比例的上限,保证参与业务客户群的分散度;同时也对担保物资产的分散度提出要求,尤其是资产规模较大的客户,其担保物资产中单一股票的持仓规模不得超过一定比例。
制度设计降低杠杆率 爆仓概率很低
先进的折算率计算系统也是中信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特点之一。该系统在模型设置、计算方法上都十分领先,可根据公司基本面、流动性、波动率等指标确定具体的折算标准,“为体现风控原则,最终确定的担保物折算率都比交易所标准略低一些。”
与此同时,在标的券和担保物的选择上采取了例外管理,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出现重大问题,就及时调低其折算率,甚至剔出标的券或担保物池。
根据150%的补仓维持担保比例和130%的平仓维持担保比例标准,中信证券还建立多次提醒制度。“公司将投资者账户按照风险度分为四个等级:维持担保比例高于150%的为安全级,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50%但高于140%的为关注级,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40%但高于130%的为警戒级,以及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的为高风险级等,逐日盯市过程中一旦发现客户维持担保比例触线,就会通过营业部专岗对客户下达通知,不仅如此,还进一步要求其客户经理给出建议,帮助客户维持担保比例达到安全级以上。”
上述负责人表示,业务试点初期,中信证券在折算率、单一客户单一证券交易上限等方面都采用了比交易所规定更为严格的标准,降低了客户融资融券交易的杠杆比例,2009年持续仿真交易测试中未出现一单被平仓的情况,业务风险完全可控,预计业务推出后出现平仓的概率也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