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信首度回应一参一控 为融资融券和期指清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2日 17:32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孙晓霞 

  近日,随着融资融券试点工作的加快,一直被市场寄予首批试点厚望的中信证券受到市场的关注和媒体的热议。中信证券规范解决一参一控问题进展情况以及融资融券业务准备情况如何?对此,中信证券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谭宁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谭宁先生指出,顺应监管要求、规范公司治理、推进合规运营一直是中信证券发展的立根之本。目前,中信证券正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一方面,按照监管要求,抓紧解决一参一控和同业竞争、规范华夏基金股权等事项;另一方面,按照监管部署,积极稳步推进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业务试点的准备工作。 

  谭宁先生表示:在解决一参一控和同业竞争方面,为推动达标工作,中信证券已于2009年11月通过董事会决议并公告,通过实施经纪业务区域划分,顺利解决了与中信金通、中信万通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由于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同为全国性、综合性证券公司,要实现达标,面临更多的困难,就此,中信证券近两年来论证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决思路,并进行了必要的尝试。经多方协商,最终于2009年底向深圳证监局提交了原则性解决方案,并向中国证监会、相关主管部门做了专题汇报。目前,根据上报的原则性解决方案,正在抓紧落实。中信证券将克服涉及面广、程序复杂等困难,力争尽快解决,希望社会各方能给予理解。 

  在规范华夏基金股权方面,谭宁先生表示,华夏基金与中信基金的合并在国内是首例,包括基金持有人大会、注销基金公司等过程比原来预想的要复杂得多。2010年1月4日,中信证券公告完成中信基金注销的工作,以此为新的基点,才能启动下一步的股权转让工作。中信证券认为,在进行华夏基金股权多元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金公司经营管理层的想法,保证骨干人员和业务工作的稳定,保证在股权转让之后,其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而不是弱化。目前,中信证券正加紧开展华夏基金股权转让定价的审计、评估工作,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推进股权规范,为华夏基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对于近期市场中关于中信证券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种种传言,谭宁先生说,中信证券在积极落实一参一控等规范事项的同时,全力备战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经董事会授权,成立了信用交易管理部,负责该项业务,积极推进融资融券业务交易系统、管理系统的准备和制度建设,2009年进行了全年持续性的仿真交易测试,建成目前国内市场最先进的融资融券交易系统,并于日前参加了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组织的第五次联网测试,完成了交易所、证券登记公司公布的各个业务品种的功能性测试,顺利生成了各类上报数据和报表,并完成了6家银行的三方存管业务测试。公司通讯和数据交换系统、集中交易系统、融资融券管理系统、融资融券第三方存管系统、客户网上交易和热自助系统、清算系统等系统运行正常,完全符合融资融券业务的技术要求与规范,具备开展业务的技术条件。 

  此外,公司还为融资融券业务准备好了上海、深圳市场专用交易单元,完成了融资融券业务的结算制度设计、系统升级和测试以及流程演练。截止2009年末,公司净资产616亿元(未经审计),净资本接近350亿元,做好了试点的资金准备。可以说,目前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模式和框架已经基本构建完成,机构和人员设置完毕,信息技术系统能够上线运行,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期间所需的可融资金、证券也已经到位,对营业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已经展开。综合各方面情况,中信证券已经做好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近期公司将向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报专业评价申请材料,然后按有关要求向中国证监会上报试点资格申请。此外,公司股指期货业务的试点准备工作也在稳步进行中。 

  谭宁先生表示,中信证券将严格执行监管政策,尊重监管规定,努力克服困难,加快推进一参一控和同业竞争等问题的解决,中信证券有信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配合监管部门,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新业务领域,积极参与试点,为行业创新发展多发挥作用。最后,谭宁先生代表中信证券感谢投资者长期以来对中信证券的关注和支持,中信证券一定努力工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多做贡献,回报广大投资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中信证券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