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保荐人资格被撤销 保荐上市潜规则没完没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3日 23:50  经济观察报

  陈双庆 王玉

  中国证监会19日宣布,近期证监会对林霖、王志妮、张庆升等保荐代表人分别采取了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和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的监管措施。

  这是中国证监会首次对保荐代表人采取类似的监管措施。保荐人中一直存在的混乱状况终于被正式揭开。

  举报信倒逼

  一位券商的知情人士直言,类似王志妮、林霖这样相关材料造假的情况在保代中并不罕见,此次处罚,更多是由于大量举报信的存在,并非这三人的情况属于典型特殊。

  知情人士透露,上半年有不少的举报信被提交到了监管机构,该人士甚至用“雪花般”来形容,业内传言其中可能还有对于其他的保荐人的类似举报。“看来监管机构还是只处理了已经被媒体曝光的事件。”上述知情人士称。

  今年年初时各种举报王志妮履历造假的信息和材料就出现在一些网站论坛上,之后媒体又对王志妮、林霖等事件曝光,上述知情人士称媒体曝光王志妮等事件后,监管机构对于此事件很关注,也有大量举报信飞向监管层,监管机构对于举报信的处理也非常重视,相关人员也多次开会讨论处理意见。

  上述知情人士称,“年中时业内就传监管层处理意见很快就会公布,但不知什么原因拖到现在。”

  对于保荐人高身价、高话语权、保荐人考试资历造假等情况在业内不是秘密,监管层去年年底进行的保荐代表人考试难度的降低就是举措之一,其目的也是通过降低保荐代表人的话语权等措施来进一步加强对保荐代表人的制衡。

  去年年底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对记者称,“监管层在之前实际操作中对于保荐人考试资格事实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有些材料明显就有造假行为,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都不会退回,但之后可能会在这方面从严要求。”

  这次“出事”的保荐人王志妮、林霖经历都存在明显的瑕疵,注册保荐代表人时投资银行业务经历都不足三年,不符合规定,但依然顺利成为保荐人。

  个人行为?

  一位投行人士直言,目前投行并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是投行部的人,项目经理做的工作辛劳程度与保荐人不相上下,但待遇却千差万别,这导致许多投行人士从业之初就把眼光投向保荐人考试。

  联合证券一位保荐人透露,成为保荐人之前其月薪只有几千元,但之后,年薪便在50万元以上,并快速增长,而 “工作的辛劳程度是一样的”。“在没有一个良好分配制度的情况下,大家不符合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去报考的现象比比皆是。”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三名保荐代表人所在的保荐机构并没有受到处罚。

  平安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执行总经理龚寒汀此前对媒体表示,王志妮从万联证券转到平安证券时,万联证券出示了其3年从业经历,至于王的其他情况并不知情。

  实际上,自 2003年12月28日证监会颁布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以来,“保荐制”正式取代“通道制”,而不到20%通过率的保荐代表人考试,让保代成为市场上的稀缺人才,“项目为王”的保荐机构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对保代的争夺大战,拥有的保代数量也成为衡量一家保荐机构实力的标准之一。

  在2008年9月IPO暂停近一年、投行部几无收入的情况下,保荐机构开始对投行部进行裁员,但对保代仍维持“高薪留人”政策。据了解,目前他们的年薪普遍在100万元左右,而跳槽的“转会费”则普遍达到百万元。

  “实力弱的券商留不住,而实力强的券商即便高薪虚位以待。”招商证券一投行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保荐机构普遍一边高薪“挖角”,一边积极推荐自己公司员工参与考试,甚至承诺协助其成功注册。

  “在逐利推动下,不能因为保荐代表人数量不足而丧失一些项目。”前述知情人士说,许多保荐机构对于材料真实性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并不会仔细审核。

  “可以说这既是个人行为,也是组织行为,但最终只有个人承担责任。”一家总部在广州的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虽然有其个人利益驱动,但从群体来看,保荐机构投行业务的迅速扩张和保荐人数量稀缺才是最重要原因。

  “从保荐人要为公司上市承担的责任来看,3年的投行经验只能算是最低要求。”该人士认为,对保荐人资质和相关材料的把关不严,可能让投资者对拟上市公司保荐过程的专业性产生疑虑。

  据了解,由平安证券保荐的创业板公司爱尔眼科和华测检测,在9月28号招股意向书中将拟上市日期透露为“10月26日”,引起媒体广泛猜测创业板开板日期。而在10月9号,两家公司网上公布的信息被私下更改,“预计股票上市日期”一栏,由“2009年10月26日”修改为 “发行完成后尽快安排上市”。

  而整个过程都是项目人员的 “乌龙”之作。“当时撰写意向书的项目人员没有经验,填了一个不确定的发行日期,之后便决定‘修正之前的差错’,偷偷更改了有关材料,谁知是在犯更大的错误。”平安证券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这些细节不仅体现项目参与者的经验不足,更有项目保荐人把关不足的原因。实际上,一些项目保荐人甚至并没有参与,只需要负责最后签字。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对保荐人的素质要求不严,同时保荐人签字过程并不规范,由其保荐上市的公司出现相关问题,保荐机构也难辞其咎。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