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曾子建
券商自营盘一直是A股市场上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牛市行情运行大半年,随着各家券商中报的陆续披露,券商自营业务操盘成绩单也被公布于众。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通过公开信息分析发现,上市券商的自营业务风格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东北证券、光大证券等上半年自营操作较为积极;而国金证券、宏源证券等则属于保守派;中信、海通两家大券商,虽有所加仓,但仍保持了大券商谨慎投资的操作风格,属于稳健派。那么随着市场展开调整,激进的券商自营盘还会不会保持较高的收益?
激进派
东北证券:调仓换股 立竿见影
本轮行情中,东北证券(000686,收盘价元39.60元)股价涨幅或许是券商中的佼佼者,该股从去年最低点10.15元,到今年最高点50.50元,最大涨幅接近400%。东北证券发布的中报业绩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4.76亿元,每股收益0.75元,同比增长38.89%。
那么,在今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中,东北证券自营盘究竟炒得如何?
今年第一季度东北证券在选股上,其配置仍显得比较保守。其中,配置比例最高的竟是攀钢钢钒(000629,收盘价8.35元),配置比例接近9%,其余重仓股在一季度的表现也相对较为平稳。
其实,东北证券自营业务真正获得丰收的,还在第二季度,这也归功于公司自营盘及时地采取了调仓换股。
从东北证券二季度的操作情况来看,公司在第二季度首先大幅减持了攀钢钢钒,并大幅增仓金融股等权重股的配置。其中,将工商银行(601398,收盘价4.83元)的配置比例从一季度末的7.22%提高到了10.16%,此外加仓中信证券、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到二季度末,东北证券在金融股上的配置比例达到23.41%。此外,公司还积极买入了中国石化、武钢股份和宝钢股份。而对于一季度买入的长江电力、巴士股份、中兴通讯和金凤科技等个股,则果断地采取减仓操作。
到二季度末,东北证券的自营盘账面值,从5.4亿元迅速提高到9.3亿元,公司的自营业务也取得了近2.3亿元的营业收入。
光大证券:一月内“增仓”15亿
光大证券刚刚IPO,虽然还未上市,但公司激进的自营风格便已显露无疑。公开信息显示,光大证券持有的股票资产,仅6月份市值便增加了15亿多元,增幅超过138%。
据光大证券在央行间市场披露的中报显示,公司5月底持有的股票余额仅为10.94亿元,到6月底股票余额就猛增到26.2亿元,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增加了超过15亿元。就持有的股票类型来看,指数类成分股持有约从8.3亿元增加到了20.9亿元,增加12.6亿元,是增长最明显的版块。
从其他上市公司已披露的中报来看,光大证券较为明显地增仓了地产股滨江集团,二季度共买入800万股,此外减持了中航三鑫300万股。
稳健派
中信、海通:船大难调头 后段发力
中信和海通,是目前上市券商中规模最大的两家。不过,从一季报来看,两家公司的自营业务显得较为稳健。其中,中信证券证券投资收益同比减少17亿多元,降幅高达86%,成为利润下降的主因。海通证券的自营业务同样是“短板”,其一季度投资收益仅为2亿元,同比减少64.88%。分析人士认为,中信和海通两家大券商,之所以自营业务表现一般,主要还是因为公司自营规模较大,建仓时间也比中小券商更晚。
有分析师指出,牛市后期是大型证券公司仓位大幅增加的主要时间段,这主要是由于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对风险控制要求较高,因此大市值股票往往成为这类公司加仓股票首选。一季度中小市值股票涨幅居前,而二季度投资风格轮动中导致大市值股票有所表现。在此期间,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等证券公司对股票投资规模额度上限的调整也显示证券公司有加仓股票的趋势。
例如,海通证券6月决定,增加25亿元的权益类证券投资额度,投资规模从35亿元提升到了60亿元。而中信证券将证券投资规模提升到了400亿元的上限,更是引进了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王宏远加入自营部门。很明显,中信和海通都希望尽快将自营业务这一块迅速提升起来。
从二季度来看,中信证券自营盘已经有所动作,主动加仓了康恩贝295万股、农产品385万股。此外,在中航三鑫、ST南方、酒鬼酒等个股上都有所加仓。
保守派
宏源证券:去年跌怕了 仅加仓一只票
上市券商中,宏源证券属于自营风格较为保守的一类。中报显示,宏源证券上半年每股收益0.36元,净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48.47%。尽管如此,宏源证券的自营盘操作,却显得极为保守。
综合分析公司中报和一季报,宏源证券一季度末时,持有各类债券、票据和货币基金,市值达到21.5亿元。在股票投资上,各类股票持有账面值合计仅为7.6亿元,较初始投资金额合计减少了7000多万。而到今年二季度末,宏源证券配置得最多的,依然是各类票据和货币基金以及债券,明显增加的股票仓位,则只有重庆啤酒(600132,收盘价19.68元)一只个股。其余持有的股票,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很明显,宏源证券在今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中,绝对属于过于谨慎,可以说踏空了整个行情。
那么,宏源证券对此是如何解释的呢?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深刻总结2008年投资经验与教训,对投资业务整体指导方针、投资策略以及风险控制等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有效控制风险及合规经营的前提下,获得了稳健的投资收益。
看来,2008年的大熊市,真的把宏源证券跌怕了,以至于公司不敢在今年将资金大规模投入到二级市场中。宏源证券的自营操作,可以说和东北证券截然相反。
国金证券:始终谨慎 自营收入大降
国际证券的操作风格,一直都是相当谨慎的。因此,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公司对宏观经济的正确分析,公司采取了防守型投资策略,始终保持低仓位运作,避免了大额的投资损失。
不过,到了今年上半年,尽管行情持续走高,但国金证券的自营业务几乎是无所作为。公司一季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金证券减少固定收益类投资,致使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去年底减少62%。而证券投资业务的同比减少,也在很大程度造成公司一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78.57%,仅实现了约1亿元的投资收益。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70%,主要原因也是自营收入的减少。
尽管国金证券中报尚未披露,但公司发布的业绩预测显示,上半年净利润仅超过2亿元,较2008年上半年的5亿元利润同比下降了约60%。公司自己表示,业绩下滑的原因,正是证券投资业务收益的减少,以及证券承销收入的下滑。
操作分析 大盘转势 券商或再度谨慎
上半年,A股市场行情如此之好,券商自营业务把握得自然较好。
那么,近期A股市场急转直下,券商自营业务是否又将改变操作策略?东北证券在中报中表示,公司将认真研究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势,加强行业和上市公司研究,并根据市场状况及时修订下半年投资策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证券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很显然,东北证券可能已经感到市场将面临压力,下半年投资策略可能随时发生改变。
对于其他券商而言,分析人士认为,不论是前期踏空的券商,还是准备增加投资规模的券商,近期市场的大幅调整,很有可能让这些券商再度谨慎,即便是想加大投入,那么加仓的时间也可能因为近期的调整而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