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到底是谁的错 海通研究员与私募合作被查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 15:49  第一财经网

  CBN记者 禾苗发自上海

  “彩虹连心,支援灾区;海通叶志刚……”

  很久没有网络聊天的海通证券机械研究员叶志刚的这一MSN名字,还在他一位朋友的MSN名册里。

  这些天来,叶志刚从很多熟人的眼前消失了:因为停职检查他并不在公司、8月5日时他的手机虽然还能拨通,但仅对媒体说了两句话后就挂断;到了今天,手机里只传来中国移动的电子女声了---“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近两日,有关叶志刚与私募“合作”,被监管部门审查、且可能被罚2000万元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位业内有名的研究员,也由幕后走到了台前。

  为人随和

  与大部分的券商研究员一样,叶志刚本人有着非常好的学历底子。

  从上海交通大学拿到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之后,2003年他进入了证券业。先是在中原证券任分析师,2006年2月被海通证券选中,并担任机械行业分析师。

  很多熟悉叶志刚的人都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和气的人。一位也从事机械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对CBN记者说,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他都没有其他研究员那样“虎视眈眈”。

  “我们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一些同行与我见面,就像见了仇人那样。但叶志刚不是这种人,他性格随和,有时间的话我们还会坐下来喝喝茶,谈谈天。”

  尽管性格上并不外向,在海通证券的同事眼里,叶志刚也比较健谈。“他出事我们是有些意外,虽然我跟他接触不多,毕竟他在海通证券很有名气。”一位海通证券研究所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喜欢散播消息

  上周至今,市场上有两种有关叶志刚出事的说法。

  有媒体报道称,叶志刚与私募“合作”,被人举报后,上海监管层调查后确认有此事,初步处理意见是叶志刚将被罚款2000万元,但监管层的处罚结果尚未发布。叶与私募合作方法如下:私募买入一只股票,分析师就开始推荐,吸引机构或者散户等投资者购买,以拉抬股价。告发者为其前女友;另一种说法则是,叶志刚在代客理财,由于巨亏而被合作者告发。

  “据我的了解,他迟早会出问题的。”一位与叶志刚有来往的上市公司证券代表在看到了新闻报道之后,对CBN记者说道。

  该人士表示,在业务上叶志刚做行业分析是一个“特例”。

  多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也告诉记者,叶志刚喜欢“到处打听消息”、“一有什么事情就出去说”、“不对公司深入了解”。

  其中一家机械上市企业高管每当接待叶志刚,都有些害怕,“他只要一调研完,消息就满天飞。”

  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说,“如果真的是和私募有关联的话,他必须要这么做。”研究员希望通过自己的调研,抬升股价,以此获得较好的收益。

  风格激进

  叶志刚的另一大特点是风格激进。

  “他所看中的股票,要比其他同业的人高出0.5到1倍的估值。简单的说,我们几个同行,认为某只股票今年的每股收益是6毛,他就会提高到9毛甚至1.2元。”

  熟悉叶志刚的某券商研究员刘先生表示,对方的这种做法其实也没错,因为叶志刚可以通过上述方式,稳固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

  “券商研究员有几个作用,一是向基金(或机构)推荐股票,二是在基金买入股票之后,让基金放心持有。如果将股票估的更高,股价也可能随之上涨,基金很喜欢这样的研究员。”

  牺牲品

  这种风格之下,叶志刚也从默默无闻变为了券商眼中的“明星”,也是《新财富》榜单的常客。

  2006年,他一到海通证券,就显示了强劲的实力。

  当年,叶志刚与公司四位同事联袂合作,代表海通证券夺得了《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第三名,第二年依然在三甲之列。虽然2008年没有闯进前三,但也稳坐了第四名。

  《新财富》排名被认为是业界对券商研究员最有影响力的一张榜单。每年,公募、私募基金、保险、QFII、银行、券商资产管理部等机构投资者代表会对每个行业的研究员打分,每个行业(如机械、银行、保险、石化、汽车等)会有3到7人按照座次比拼。去年,参加评比的研究员高达900多人,竞争惨烈。

  能够在《新财富》名列前茅的叶志刚,在海通证券的地位也是非常显赫的。2006年到2008年这三年中,30多个单项行业中,海通证券每年进入单项前三的人都在个位数;2006年仅有4人(组)入围前三,与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等不能比肩。因此,叶志刚不但能够有较强的行业地位,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海通证券高薪人士。

  “其实,叶志刚恐怕是新财富的一个牺牲品。”前述了解叶志刚的刘先生说道,“可以说,新财富的榜单并不公正。很多研究员就通过拉高股价赢得机构的信任;每年排名来临前的8月到10月,部分研究员就四处拉票,获得名次。你要知道,一个新财富前三的分析师年薪是非常高的,可以达到上百万元。这种状况下,他们根本无法深入研究股票。”

  叶志刚一事尚未水落石出,但留下的思考却有更多。我们到底该如何追求财富?在浮躁、急促与功利的金融圈里,业者又该怎样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世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