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代人数扩容使保荐人天价转会费瞬间破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9日 08:30  理财周报

  若保代数量达到2000人,供需就会趋于平衡,政策溢价也将消失

  理财周报记者 吴非/文

  “你可能没有抓住股市的6000点,但是抓住了保荐人的6000点。”这是一句在投行界流传颇为广泛的名言。意思是说,在现行的保荐制度下,保荐人在上轮牛市中积累了巨额的个人和家庭财富。如今,股市早已从6000点跌至2000点以下,保荐人的收入也开始显出从6000点往下滑的种种态势。

  在最近结束的保荐人资格考试中,通过的人数为642人,比前三年的总和还多出151人。此次保代和准保代的人数暴增约三分之一,这或许将成为压垮保荐人身价神话的最后一根稻草。

  “准保代还有市场吗?”

  刚刚通过2008年度保荐代表人资格考试成为“准保代”的张明(化名)发现自己似乎在这个市场中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值钱”。尽管他一直认为自己有超过3年的投行经历,而且拥有一定的项目资源,应该能卖个更好的价钱。

  低迷的市场,让张明不得不决定暂缓跳槽计划。不仅仅是张明,越来越多的准保发现自己或许对未来期望太高。

  “准保还有市场吗?”沪上一家猎头公司的金融猎头说“没有”。在这次保代大扩容之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那些通过了考试但还没有获得保荐人资格的“准保代”。

  南方一家券商已经表示将在2009年取消准保代的津贴,这一度在投行圈引起轰动。而在此前一般券商的准保代都能获得每月3万甚至更高的准保津贴,还有一家券商一年可以给准保代60万的津贴。

  “我们也听说了,觉得太正常不过,毕竟准保目前注册不了,不能签项目。”上述猎头说。

  “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干什么,就是通过了考试。这个考试真是中国最贵的考试了。”很多券商投行部人士都曾经对记者表达类似的不满。

  然而,经过最近的一次保代考试,由于通过考试的人员数量较多加上证券行业的不景气,准保代的市场可能将发生了彻底变化。

  “国信证券新增47个准保代,加上以前的也有60多个,国泰君安、平安证券也都考过了不少,准保代收入下降已经不可避免,也就是年前年后的事情。”前述猎头表示。

  据悉,在这次保荐人考试后,前述取消准保补贴的南方券商已经拥有四五十名准保代。“人多了,稀缺性就会下降,这对市场会有冲击,公司肯定会考虑借机降低成本的。”一家北方上市券商投行部的一位人士说。

  “年初的时候就跟自己说为了赚钱一定要考过;到了九、十月份希望考过是为了不做被裁掉的那个人;现在无所谓了,只要拼命干活就能保住工作。考过的也不会比自己多赚几个,落差没有那么大了。”没有能够通过考试的投行人员高原(化名)说。

  转会费大跌

  准保代收入的下滑是因为保代的供需矛盾已经得到了极大缓解。

  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若市场上保荐代表人的数量达到2000人,供需就会趋于平衡,保荐代表人因稀缺性而享受的政策溢价也将消失。

  现在,政策溢价正处于消失过程当中。“底薪有所下降,但和以前差别不大,转会费降了不少,普遍还在税后100万左右,但是低的也就只有五、六十万了。”前述猎头告诉记者,“大公司给的条件可能低一点,小公司给的高一点。”

  这位猎头告诉记者,尽管如此,保代的市场流转并没有减少。“现在的市况下,项目提成少了很多,很多保代一个项目辛辛苦苦忙活好了也就是拿一、两百万的提成,这还是税前的;所以很多人还是想动一下,转会费还是比较诱人的。”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市场中甚至有些保荐人把跳槽当成了生财的手段,几年下来什么项目都没有做,光赚转会费了。

  尽管如此,政策性溢价的完全消失还尚需时日。“其实,我们这边的保荐人收入已经降了一次,所以公司今年不敢再降了。保荐人的签字权和通道价值还是不可替代的。”高原说。

  显然,对于券商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由于保代的高收入,这块开支已经成为投行部门的亏损的主要原因;可是,如果在市场中率先降低保代收入,可能会遭遇同行暗算。

  前述猎头说,“保荐人收入暂时还不会崩盘,但下跌已不可避免。”

    相关报道:

    新股发行改革挑战保荐人高薪

    保荐人供给大增 行业高薪或受挤压

    证监会:进一步细化规则强化保荐人管理

    保荐人数底线调查:万联爱建过关 海际大和告急

    制衡保荐人 监管层有意降低通过门槛

    熊市750万高薪挖角 券商遭遇保荐人之困

    保荐机构保荐人门槛提高到4名

    投行背后困局:保荐人渐成昂贵鸡肋

    证监会修改保荐人制度 制度治市再加一剂

    券商薪酬分化保荐人独善其身

    券商保荐人年薪最高可达800万

    深交所考评保荐人 首创证券首获不称职评语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