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股发行改革挑战保荐人高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00:11  华夏时报

  李世彤/文

  保荐人(Sponsor),是股份公司的上市推荐人或保荐代表人的简称。千万不要小看这三个字,在2006年、2007年的牛市中,它代表了一个“平均年薪150万元人民币的职位”。但风云突变,2008年A股市场进入熊市,在证监会核准的67个保荐机构中,33家券商的投行业务出现年度亏损已成定局。与投行业务萎缩相对应,保荐代表人薪酬变动的先行指标——转会费——已提前做出反应,某券商开出的保荐代表人转会费已降至50万元,相比业界之前的均价150万元下降了2/3。

  降薪的另一直接因素是保荐人供给加大。据中国证监会公布,642人通过2008年度保荐人资格考试,比前三年的总和还多151人。至此,保荐人考试的通过人数增至2230人。

  然而,僧多粥少并不完全是保荐人薪酬降低的最大威胁,更重要的潜在因素是新股发行制度必然要变革。

  具有中国特色的A股市场,在新股发行上同样具有A股特色——“新股不败”。在前两年,“打新”一度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打品种,是高收益、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代名词。近两年中小板股票的新股申购中签率普遍低于千分之一,数千亿资金长期逐利于新股申购,最高一度有 数万亿资金涌向新股申购。而新股也不负众望,在近20年的A股历史中,上市首日即破发的实属凤毛麟角,2008年的大熊市中,也不乏水晶光电等首日大涨 232.37%的。更有一批资金长期“炒新”,甚至出现“炒新高手”。

  但新股火爆的背后却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流血割肉”。中石油高开低走,套牢无数“价值投资者”,中工国际首日的最高价,在4年之后仍未突破。

  所有的一切源于监管部门对风险的控制,或者说对股市的定位。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融资计划、为经济做出更大的奉献,就必须要投资者心甘情愿申购新股——前提是风险足够小,所以,大量的个股因亏损退至三板,却不摘牌——即使公司已是人去楼空,只剩代码——为的是给大家一个渺茫的希望;新股上市也是必然要高开——只要首日有赚钱机会,就会有人买——风险留给后来人。

  为了做到这一点,有关部门审核欲上市企业的标准与投资者完全不同,静态指标是首选,潜力企业被淘汰,上市通道被严格控制,大量IT精英企业不得已走出国门上市,而A股市场“第一年绩优、第二年绩差、第三年亏损”的现象却频繁出现,在发行通道的控制下,发行价格受到人为因素左右,高价发行屡见不鲜。

  新股发行制度——“审批、核准”改为“审核、批准”,四个字两个组合,换汤不换药,新股发行弊端始终未能改变。而新股的高价发行也导致上市后高溢价、高定位,随后的大小非解禁又是另一个隐患。

  A股全流通即将真正开始,股票上市发行成为下一个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核心在于废除通道制,采用真正的审批、核准,符合条件即上市,不必排队,重要的是引进刑法,如有虚假上市,毫不姑息,严厉打击。企业经营由公司管理层决定,价值问题由投资者自己判断,法制监管交给执法部门,各司其职。一旦股份公司上市难度减小,保荐人的作用将大大弱化,保荐人全行业高薪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作者为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投资顾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