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恒泰证券增资扩股 金融街集团14.6亿成大股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 04:03  21世纪经济报道

恒泰证券增资扩股金融街集团14.6亿成大股东


  本报记者 肖华

  又一家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方案获得了通过。

  11月6日,恒泰证券高层向本报记者证实,该公司今年年初向中国证监会递交的增资扩股方案获得了批准。

  本报记者了解到,是次增资扩股的核心内容是,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全资拥有的北京金融街建设集团(下称金融街集团)对恒泰证券增资14.6亿元。增资扩股完成后,恒泰证券的注册资本金将从之前不足7个亿一举扩充到20亿元,金融街集团将持有恒泰证券约40%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净资本将达到30亿元。”恒泰证券上述高层指出,在目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中,30亿的净资本将使公司的竞争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获得进一步提高。

  另据了解,与增资扩股方案一起,恒泰证券的股份制改制议案同时也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增资扩股和股份制改制完成后,恒泰证券将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恒泰证券“易主”

  记者获悉,恒泰证券是次新增加的14.6亿资本金全部由金融街集团投入,公司原有的10家老股东没有进行相应的增资。

  目前,金融街集团除控股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融街控股,000402.SZ)以外,没有其他控股的企业。

  “很明显,这次增资扩股就是为了引进金融街控股集团。”11月6日,上海一家知名券商研究所金融行业研究员指出,一般企业的增资扩股,老股东为了保住控制权,都会与新股东同比例增资。

  业内对这个消息并不感到意外。由于恒泰证券原控股股东一度拥有包括恒泰证券在内的共5家券商控股权,因此,恒泰证券今年初开始的这场增资扩股行动早已备受瞩目。

  早在今年3月末,记者就从权威渠道获悉,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曾数次知会恒泰证券原控股股东,希望其能将旗下5家券商的股权进行合理整合,以规避同业竞争和可能的关联交易。

  “今年券业‘一参一控’的监管动议明朗后,恒泰证券的增资扩股注定是要发生点什么的。”上述研究员指出。

  9月26日,作为恒泰证券的兄弟券商之一,新时代证券与上海远东证券签订合二为一的重组方案。

  民营券商“国有化”

  11月6日,恒泰证券高层告诉记者,尽管公司大股东已经“易主”,但由于管理层基本上是职业经理人组成,因此,增资扩股后,管理层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的注册地还将会在内蒙古,不会搬到北京。”该高层告诉记者,增资扩股后,公司除了在资本实力上有质的提高外,公司更是脱掉了所谓“民营券商”的帽子。这为公司打下了坚实的股东基础。

  上述上海研究员告诉记者,事实上,本轮券商增资扩股潮中,证监会对于民营资本的入股非常关注。尽管原则上,证监会没有出台明确限制民营资本入股券商的规则,但证监会是非常支持券商增资扩股时找大国企或者是股权关系简单的国有资本入股的。

  对此,接近管理层的一位人士也告诉记者,本轮增资扩股审核过程中,监管部门面对券商引进的长长一串民企股东名单,一般都会心存疑虑。

  他指出,从目前管理层已经批准的券商增资扩股方案可以看出,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时,挑选参股股东时,严格按照实力雄厚、知名规范的央企、对公司的发展规划有帮助作用等标准来筛选,应该说会对拿到最终的批文有好处。

  “恒泰证券寻找金融街集团入股的行动表明,目前,越来越多的券商正在倾向寻找国有资本入股。”该研究员指出,面对券业“一参一控”的新政,拥有众多券商牌照的民营资本将可能更多的选择退出。

  “据我们了解的情况,今年很多后来上报增资扩股方案的券商都已经开始劝退民营股东,改换寻找央企等国有背景的股东。”上述接近管理层的人士告诉记者。

    相关报道:

    金融街集团增资14.6亿元入主恒泰证券

    金融街:净利润同比下降77%

    高成本致金融街利润大幅下降

    金融街:战略重心回归

    金融街高管增持抄底买套

    金融街:经营稳健 会计调整影响业绩

    金融街:机遇与挑战并存

    金融街上半年净赚1.38亿元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金融街吧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