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加坡交易所龙筹股占一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19:03 《投资有道》杂志

  文/左勤程 设计/赵兰珍

  2007年12月可称得上是全球交易所在中国的“聚会月”。纳斯达克与纽交所北京代表处先后开业,新加坡交易所则以新交所执行副总裁兼上市部主任黄良颖为领队开始在中国的巡回推介。

  优势多多

  1999年12月,新加坡交易所(SGX)合并新加坡证券交易所(1973年成立)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1984年成立)后正式成立。2000年11月,新交所成为上市公司,当前市值100亿美元。

  “截至2007年10月底,新交所740家上市公司中有37%为外国公司;2007年1月到10月底已经有46家外国企业实现上市。”黄良颖以一串数字表示新交所的优秀成绩以及对外国公司的吸引力。这740家公司共为新交所带来5684亿美元的市值,其中具有良好估值与流动性的全球重要的基金管理中心,也是黄良颖力图强调的新交所优势之一。“我们的基金总额达8910亿新元(6112.26亿美元),公积金可投资额也有1220亿新元(836.92亿美元)。”黄良颖表示,“特别是我们有亚洲第二大房地产信托基金市场。”在这19个信托计划和1个房地产基金中,有11个信托都是泛亚地区跨境交易的资产。据黄良颖介绍,新加坡房地产信托在过去4年多时间里增长超过10倍,总市值超过198亿美元。

  在新交所上市的公司中,以制造业、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业、金融业这些行业的企业居多,占据70%以上的份额。黄良颖特别提及新加坡船运海事行业,“这个行业可具体分为三类,即造船厂、船运、海事,中国的中远投资和扬子江造船都是其中不错的公司。”

  上市后的创新服务也是各个交易所吸引企业的个性化内容之一。“新交所有全球第一项由交易所发起的上市公司的研究计划,目前已经有200多家公司参与进来。”黄良颖介绍道。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新交所每年定期举办的上市公司治理研讨会,6次会议中的3次在新加坡召开,其余3次会议的地点则选在中国,充分显示新交所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

  外国企业的融资平台

  中国是新交所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市场之一。迄今,已经有超过130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占外国上市公司总数近一半,形成颇具特色与活力的“龙筹股”板块。截至2007年10月,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中,来自广东的企业最多,有26家;其次是江苏企业,22家;山东、福建分别为21家和13家。不过,迄今为止,“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全部是民营企业。”

  2007年7月和8月,新交所在吸引中国企业上市方面收获不小。先后有安琪食品(CAFL,3633万新元)、万香国际(WXIL,2668万新元)、永鑫国际(YXIL,1570万新元)、多维科技(DHIL,1980万新元)、宏诚控股(HHIL,2200万美元)、圣马控股(SHIL,2550万新元)在新交所上市。而第一家中国企业中远投资(新加坡)有限公司在新交所上市已是1979年的事情了,现在该公司的市值达134.26亿新元(92亿美元),也是中国上市企业中市值最大的企业。

  回顾近20年新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变化,黄良颖总结了几点,一是企业的分布越来越广,来自20多个省或地区的中国企业都在新交所上市;二是规模也越来越大,2007年4月18日,扬子江造船控股有限公司首发融资9.43亿新元(6.47亿美元),是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中首发融资规模最大的;三是制造业越发占据大比例,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制造业占71%;四是在新交所上市的外国公司中,中国企业的换手率最高。

  黄良颖表示,“每个交易所都有自己优秀的企业代表。”他举例中国的扬子江,是新交所第一只全球发售的中国IPO,最初市值30多亿新元,现在已达到60多亿新加坡元(41.16亿美元);股价表现也不错,成为2007年新交所五大上升新股之一。

  外国企业大部分是以新加坡做为融资平台,很多外国企业在新加坡本地没有任何业务运营。对此,黄良颖幽默地笑了,“新加坡地方并不是很大,我们也没办法啊。”

  不过,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已经约有30000家国际企业在新加坡开展业务,其中有2500多家来自于中国。第一家在新交所上市的中远投资,正是中远集团在新加坡的子公司,以航运、船舶修理和海事工程、航运相关产业为主营业务。此外,宝钢、中钢、五矿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金属与石油化工企业也在新加坡建立了基地。

  新加坡已获得批准在北京开设代表处,黄良颖表示2008年第一季度有望实现开业。

  凯利板为成长企业提供机会

  创业市场的火热、中小企业成长的需要,使“融资”、“上市”成为人们日常的谈资。伦敦证券交易所的AIM、香港创业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日本、韩国创业板也悄然进军亚洲他国市场,新交所自然也加入竞争,分享企业的成长利益,新交所于2007年11月26日正式推出凯利板(Catalist)。

  凯利板面向处于成长阶段、盈利规模较小的企业。凯利板也采用伦敦AIM的保荐人制度,企业能否上市以及上市后监管均由保荐人直接决定。

  凯利板上市公司还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公司总资本的15%须由公众持有;董事会需设置至少两名独立董事,其中一名常驻新加坡;发行人在6个月内不得出售股权,战略投资者的限售期为1年等。

  新交所主板上市审批流程只需8~12周,时间并不长;但凯利板上市的程序更快,只需5~6周即可。在凯利板的首次上市费用不高,最低为3万新加坡元(2.06万美元)、最高为10万新加坡元(6.86万美元)。让“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公司在快速上市过程中受益”,黄良颖强调,他希望将凯利板发展成为“快速成长公司在亚洲首选的融资平台”。

  来中国一行,新交所表现出对高成长性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浓厚兴趣,天津滨海新区、北京中关村、西安高新区都是推介的重点区域。不过,“新交所的凯利板是面向全球的成长型企业。”黄良颖同时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将凯利板打造成一个为本地和国际成长型公司设立的上市平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