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QDII转战成熟市场风险犹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08:00 每日经济新闻

  BY 卜春艳 每日经济新闻

  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近日表示,将选择一些国际成熟市场,来逐步扩大国内银行系QDII产品的投资市场。业内人士称,银行系QDII转战成熟市场,以及券商、基金QDII打算配置A股,是QDII海外“迷航”后的新动向。由于受累于香港股市震荡,QDII希望在全球配置上更加全面,降低过度依赖港股投资的风险。

  投资欧洲没有汇率烦恼

  据了解,券商和基金QDII已可到任何市场进行投资,只是银行系QDII受限于 “与银监会已签订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境外监管机构监管的股票市场”。按照李伏安的说法,推出银行系QDII时,考虑更多的是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银行系QDII与其他类型的QDII不同,客户到银行购买QDII,很大程度上基于对银行的信赖,有很多客户属于中低端的、甚至是有薪阶层的。他说,“银行到境外去投资,就应该比较多地受到监管,需要银监会与海外市场的监管当局签订投资合作协议。”

  其实,QDII一直对涉足成熟市场很感兴趣。某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港股于上月出现大幅回调后,成熟市场更加受到关注,特别是欧洲市场的投资价值。据其引用的数据,在欧洲、美国、日本三大成熟市场中,欧洲市场的市盈率仅为13倍,其估值更具吸引力。

  欧洲市场的另一个吸引力来自汇率。较之美元贬值,2002年底以来,欧元相对于人民币上升了约35%。这意味着困扰QDII的汇率损失,在投资欧洲市场时不存在,同时还起到了分散资产配置的作用。

  据悉,基金QDII已经瞄向了成熟市场。南方全球精选QDII基金以主动管理的方式,在成熟市场、新兴市场与港股之间进行专业化的资产配置。酝酿推出QDII产品的汇添富和工银瑞信两家基金公司,也有意“染指”成熟市场。其中,工银瑞信QDII将重点投资受惠于中国经济的外国公司,如麦当劳、阿迪达斯、迪斯尼、通用汽车、西门子、丰田汽车、雀巢等。

  成熟市场同样不少风险

  对于转战成熟市场,业内专家提醒投资者同样要注意风险。上周,美股的跌幅远小于港股,但成熟市场的历史涨幅不具有优势。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专家近日在沪表示,QDII投资于欧洲、美国等成熟市场,可起到很好的资产配置分散功能,但缺点是这些市场的预期收益率不如新兴市场,年化回报率大约为8%至10%。

  某国有银行理财专家向记者介绍,新兴市场的涨幅远远超过了成熟市场。2001年至2006年,中国国企股指数、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俄罗斯RTS指数(美元)、巴西圣保罗交易所指数分别上升488.3%、322.6%、639.1%和227.6%。相比之下,同期的美国标普500指数、日本日经225指数的涨幅只有26.97%、52.8%。

  该专家指出,把投资成熟市场视作赚大钱,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目前,美国股市被次贷危机阴影笼罩,一不留神就可能踩上“地雷”。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内需的能量较大,待市场回暖后更有潜力。同样以印度为例,预计截止到明年3月31日的财年里,印度经济将增长9%左右,较发达国家的增长率明显更具潜力。

  对银行系QDII来说,开放纽约、伦敦、法兰克福、新加坡等市场的投资,可更多参与海外上市的中国股。截至2007年6月,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多达478家,其中美国、香港、新加坡、伦敦分别有76家、282家、117家、31家。而在银监会原有政策框框下,银行系QDII的投资选择较为单一。

  QDII:银行与基金“龟兔赛跑”

  银行系QDII和基金系QDII,是目前QDII产品市场上的两大主角。由于入市时机欠佳,QDII基金的整体形象不及银行系QDII。到上周末,QDII基金全部跌破面值,而银行系QDII有多个产品的收益率还保持在20%以上。

  在银行系QDII与基金系QDII的“龟兔赛跑”中,究竟该看好哪一方呢?某国有银行理财专家表示,基金系QDII的股票投资比例上限,要高于以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主要特色的银行系QDII。例如,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上限达到95%,而中银新兴市场QDII的股票部分投资上限为85%,有的银行QDII更是低于50%。但银行系QDII“因祸得福”,股票持仓比例较低,在近阶段的市场震荡中损失相对较小。

  在分散投资风险方面,银行系QDII则更显优势。不少银行系QDII产品均将政府债券作为其中一种投资模式。长期来看,股票和政府债券资产处于此涨彼消的状态,“股票+政府债券”的投资模式,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此外,汇率风险方面,基金系QDII将募集的人民币资金转成各种外币进行投资,一般不进行汇率对冲,人民币长期稳步升值则是必然趋势。一旦在投资期内人民币对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升值,投资者将面临汇率损失;而银行系QDII大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用掉期等衍生产品对冲汇率风险,使投资者基本不承担汇率风险。卜春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