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热钱离场印度股市暴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 13:4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高凡 上海报道

  2006年的6月6日,恰是西方的“恶魔日”。而这一天的亚洲却更为灰暗:亚洲股市在这一天再度出现大面积大幅度下跌,创下3个月来的新低,跌幅超过了西方的美股和欧股。

  就在前一天,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际货币会议上对美国通胀压力上升表示担忧。这份担忧给震荡了近一个月的全球资本市场再次敲响了警钟。

  在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股市纷纷“大跳水”之际,被称为新兴市场之星的印度股市也没有幸免于难,而且成为这轮全球金融震荡中受伤最深的一个。其基准指数更是跌至其3个半月的新低,下跌2.5%,跌至10000点以下。由30个股票组成的孟买“敏感指数”(Sensex)下跌256点至9957点,是2月17日来的新低,而且,自5月10日以来,已经下跌了21%。而50个股票组成的S&P Nifty指数也下滑了2.6%。

  对于印度投资者来说,创新低其实已经不是新闻了,他们更关心的是,何时可以止跌,哪里才是谷底?

  其实,仅在一个月前的5月10日,孟买敏感指数曾经令市场分析师眼花缭乱——它神奇地突破了12612高位。然而,外国机构投资者抽走了大量资金后,孟买敏感指数随即应声而下,下跌2000多点至10451。交易所系统自动暂停交易也已经不再令人诧异。

  这其中1300点是5月18、19和22日,印度股市连续蒸发的。仅18日一天,跌幅近7%,这也是两年来的最大跌幅。几天之内,印度资本市场从全球最好的市场沦落为全球最差。

  这可忙坏了印度的警察。当地警局自5月中下旬以来,不得不调整更多警员到湖泊和运河附近巡逻,防止股票经纪和投资者自寻短见。医院的急救医生也随时待命。

  与其它市场一样,印度股市的跳水,让人们的目光再次投向外国机构投资者身上——他们是罪魁祸首?是他们引发了股市暴跌?

  印度股市对外资高度开放,来去自由。外国投资者是1992年被允许投资印度股市,当时印度刚刚开始对外开放。许多外国投资者在印度洋上的小岛毛里求斯操作投资,因为印度与其签订了双重免税的协定,在毛里求斯注册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可以对短期资本的盈利不用交税,尽管外购投资者在交易时需要上交营业税。

  吹起印度股市,自然有外资的功劳。敏感指数曾经被视为印度经济增长的神奇故事,在5月10日攀至历史新高到达12612.38点,与3年前相比,市值飙涨了4倍。即使5月18日的暴跌,孟买敏感指数在过去52周的涨幅仍高达77%。

  自外资大举进入后,印度股市已经开始被国际经纪商所左右。目前,700多家外国机构投资者在印度监管局登记入市。他们操作着印度股票交易所2000个子账户。仅2005年一年,107亿美元海外资金投资进印度股市。S&P Nifty指数的50只股票中,1/3的公司股票已经落在外国人手里。

  而当国家运营的共同基金和机构支撑着目前的印度股市时,那些创造了敏感指数奇迹的外国资金,据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统计,在5月13日至6月3日期间,外国机构投资者在每个交易日几乎都是净流出,累计27.3亿美元资金已经离场,因为他们担心印度私有化计划无限期搁浅,经常账户逆差严重,政府将提高外国机构投资者的征税比例,还有就是担心美联储加息。

  于是,外国机构投资者已经被视作“群兽”,一起冲向有盈利前景的市场,炒高股市,一旦前景不明朗或风吹草动,又一起撤走。而印度央行近日称,外国资本净流入中75%是“热钱”。

  不过,有数字显示,外国离场资金是他们在印度股市投资的0.6%,而且,整个5月,外资还是衍生品市场的净购。因此,外资是股市暴跌的幕后黑手的说法引起质疑。

  但是,《民营化在中国》的作者、在一家外资投行任经纪人的侯伟向本报表示,外国机构投资者的撤离并非是印度股市暴跌的惟一原因,如同中国当初的禁止融资交易那样,印度当地相关保证金交易的规定下,当市场下跌时,当地的购入股票者强迫许多经纪人大量抛售。对于外国机构投资者并不用考虑保证金。

  还有,印度股市在过去3年已经上涨了300%,整个市场长期坚挺,许多人因此认为印度股市估价过高了,因此急剧调整并不意外,市场有个简单的规则,市场下跌要比上涨快3倍,“我并不知道这个规则是否准确,但是有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市场,迅速下跌也不是件奇怪的事”,侯伟说。

  外国机构投资者在印度股市表现很积极,但并没有证据表明,是他们引发了这场暴跌。如果在牛市时他们进场,那么在市场开始转向时,他们离场,这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这也是一个成熟市场应有的表现。

  更有人预言,一旦中国完全开放外资基金进入中国股市,印度还将面临股市的崩盘,因为那时外资在中国能买到足够多的“地板价股票筹码”。

  不过,印度

财政部长也认为,如果有流入,势必有流出,必须两者都接受。“我们将继续吸引外国机构投者进入印度,当然,我们也要吸引FDI,但不是让他们取代外国机构投资者。”

  因此,指责国际资本太无情看来是没有用的。关键是,如何学会与他们一起生存,关闭大门不是理性的解决之道,而如何监管则成为重中之重。

  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许仕仁(Rafael Hui)上周在一场国际证券监管者会议上发言时表示,对冲基金使亚洲金融系统面临自1997-1998年地区性危机以来的最大风险,给亚洲带来了严峻的潜在监管难题,

  “我不确定对冲基金涉足的交易是否有充分的透明度,可以让监管者了解并管理与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投资窗口相关的风险。”许仕仁说。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