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黑色星期四上演 热钱逃离亚太股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06:59 每日经济新闻

  郑步春

  美洲周三和亚洲、欧洲周四似乎在克隆前一天走势,美股仍然下跌,但跌幅不大。全球股市尤其是亚太股市却加速崩跌,迎来不折不扣的“黑色星期四”。美国周三道指跌0.7%至10931点,标普500跌0.6%,纳指跌0.5%。美股下跌一为加息预期,二为美国在经济可能减温情况下执意要加息。

  美联储官员频频发话担心通胀

  美国亚特兰大分区美联储行长Jack Guynn表示通胀令人担心,这是本周第四位发布此类看法的美联储官员,这表明美联储可能升息,不管经济状况如何。

  “金融市场最大的担心是美联储在经济增长减速的时候继续升息,”Fifth Third

资产管理公司帮助管理220亿美元资产的首席投资策略师John Augustine说,“投资者离场观望美联储动作。”

  昨日,美洲股市全面下跌,圣保罗交易所指数惨跌3.5%,“商品股市”

墨西哥城综指跌2.1%,加拿大TSX综指跌1.6%,阿根廷MERVAL指数跌1.6%,哥伦比亚IGBC综指跌6.9%。周四截至北京时间19:26,伦敦金融时报指数跌1.7%,巴黎CAC指数跌1.8%,法兰克福DAX指数跌2.2%。跌得最猛的是石油股市挪威的OBX股指,跌5.5%。跌得狠的还有奥地利ATX指数跌4.1%,以及俄罗斯RTS指数跌4.2%。另外,欧洲央行周四升息一码,虽然低于一般预期的两码,但欧股并未回升。

  

黑色星期四上演热钱逃离亚太股市

  亚太股市昨出现股灾

  先看跌幅,日经指数跌463点,跌幅3.1%,是一年来最大跌幅。澳大利亚澳证200指数跌2.4%,首尔综指跌3.5%,雅加达综指跌3.6%,孟买SENSEX指数再杀4.7%,马尼拉综指跌2.8%。新、马、泰股市分别跌2.5%、0.7%、1.8%。其它股市除越南证交所指数涨0.7%外,全部下跌。

  印度股市无疑受到关注,其前期政策底在周三早被沽穿,周四更是在暴仓盘打压下加速下跌。印度当地基金卖超1.7亿美元股票,连3天卖超。驻印度的ABN Amro Asset Management(India)Ltd.基金经理人Mihir Vora说:“全球股市的隐忧就是升息。印度当地的基金如果赎回卖压加重,股市会更惨。”

  韩国股市的跌幅是两年来最大的,且收在7个月最低点。韩股大跌和外围有关,也和该国意外加息有关,周四韩国央行意外提高指标利率0.25个百分点,到三年高点的4.25%,目的是压抑通胀。

  彭博社事前调查9位分析师中,仅3位预料会升息。这是韩国央行9个月内第四次升息。政府预测,韩国2006年经济增长率可由去年的4%增为5%。

  

黑色星期四上演热钱逃离亚太股市

  外资纷纷逃离亚洲

  与1997年那一波外资抽逃似曾相识,5月以来,外资在台湾进进出出,方向显得相当模糊。5月前2周还有净汇入18.36亿美元,但其后2周外资转出台湾资金超过19亿美元。

  印度方面情况更不好,外资今年已撤出一半,在5月11日至6月1日间外资抽逃最严重,而最近的杀跌即有外资出走因素,也有印度当地资金平仓杀盘。

  瑞银证券原先预期,亚股已经反应美国升息题材,但是最近柏南克的发言转为更激进,亚股恐怕还要受到“骚扰”,亚股还有下跌风险。瑞信证券说的较有意思:“柏南克坏就坏在和鹰派太靠拢了,因为大多数的研究机构都预期,美国升息最多到5.5%。”雷曼兄弟也支持这项观点,其称:“美国今年第1季经济大幅反弹,但可能会在下半年减速。”

  话虽如此,但美国还是这么做了。至于为什么这么做,非外人可知,这可能是种转嫁危机手法。美国先吹大泡沫,让亚太跟进这种泡沫,然后由对冲基金出面收网,这也不是第一回了。

  这不,美林分析师称美债今年表现将优于欧洲和日本公债,美林全球利率策略主管James Caron表示,“今年可能是美债年。”美债10年期品种收益率在5月12日达到4年最高点,最近虽小有下降,但仍是4年来高档,吸引力确今非昔比,涨得高高在上的亚太股市吸引力能比得上吗?在外资来去如风的“骚扰”下,亚太币种最近表现疲弱,韩元连跌两天,共跌1.1%;新加坡元连跌四天,共跌1.4%;泰铢连跌三天,共跌1.0%。我国新台币连跌三天,共跌1.4%。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