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大动荡的背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5:3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证券时报记者 黄格斯 近一周以来,受国际商品市场高位跳水和美国CPI意外大涨的影响,从而引发了投资者的抛售潮,从纽约、东京、伦敦到孟买、莫斯科、香港、土耳其,从黄金、铜等商品到股票,一场巨大的动荡几乎席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商品价格一泻千里,股市接连下挫,投资者坐立不安,资金纷纷外逃。
从上周三开始,道琼斯指数连跌4日,跌幅近4%,日本和欧洲市场受到冲击。新兴市场更是愁云惨淡,本周一,港股大跌507点,创下五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主要新兴市场无一幸免,印度SENSEX指数在本周一甚至一度跌停,周二虽有反弹,但本月累计跌幅仍达15%,而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哥伦比亚等股市本周一的跌幅均在5%至10%之间。 对资金紧缩越来越敏感 此次动荡首先发端于商品市场。5月12日,伦敦铜突然从每吨8800美元的高位大幅下挫,从而拉开了期市暴跌的序幕。5月17日,美国公布超出预期的4月份CPI数据,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持续加息的担忧,美、欧、日的股市投资者大量抛售股票,各大股指纷纷下挫。 美联储在两年内16次加息,每次市场都能平静面对,为何此次加息预期会导致一场如此大规模的市场动荡呢?CPI数据出人意外诚然是原因之一———5月10日美联储声明中暗示6月份可能会暂停加息,但17日公布的CPI数据迅速打破了人们的这种预期,从直接的导火索看,是加息预期引起了市场波动;但分析普遍认为,突然上升的加息预期只是压垮投资者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场动荡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在资金推动型牛市中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的担忧。 为缓解高科技泡沫破裂的打击,美联储从2000年起连续降息,直至将基准利率降到1%。超低利率创造了巨大的流动性,不仅创造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而且大量的过剩资金涌向商品市场和亚非拉等新兴股市。与此同时,投资者利用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机会,以接近零的成本大量借入日元,然后转换成美元,将其投向全球每一个有利可图的角落。大量资金推动了全球楼市、股市和商品市场节节攀高。 两年前,美联储开始加息,以收紧货币阀门。但由于滞后效应的存在,此前16次加息并未引起激烈反应,全球市场仍然是一片欣欣向荣。但经过近两年的加息后,市场对利率的动向已渐渐变得敏感。日本3月份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后,日本央行每日投放的货币已从30—35万亿日元减少到15万亿,接下来还可能加息,同时,欧洲也有进入加息周期的趋势。流动性收紧慢慢产生了效果,涨幅巨大的各大市场对此变得越来越敏感,一旦有风吹草动便有资金获利了结,并引发抛售潮,最近的市场大动荡就是这种局面的一种体现。 基本面因素忧虑日深 除对货币紧缩的担忧之外,美国和全球经济失衡日益引起投资者重视是此次市场动荡的又一重要原因。 最近一系列数据都显示美国楼市已好景不再。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日前在演讲中指出,确信美国房地产的“超常景气”已经结束,这将会对消费产生影响。而现任主席伯南克日前也表示,房地产市场目前正在十分有序而温和地降温。分析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将无可避免地拖累整体经济增长,这对投资者的信心无疑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除经济降温外,美国贸易赤字、财政赤字等老大难问题已开始引起了投资者的警觉。其实,美国不少经济学家一直对这些问题不遗余力地进行批评和警告,但仍有一些人认为这些“失衡”可以在不引起巨大震荡的情况下自动纠正,在以前,投资者凭借大量流动性支持,自然也很难听得进这些“盛世危言”。 但是,一旦资金面收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IMF总裁拉托日前表示,最近股市和期市的调整,表明投资者已开始对全球通胀风险和全球经济失衡的担忧。拉托说,“有人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并不是一个严重的危胁,但上周市场的走势表明并不是那么回事。”他说,市场对全球两大风险非常警觉:一是通胀,另一个是全球经济失衡。 一向以尖刻批评美国政府政策闻名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日前也在专栏中指出,美国股市去年来的上升是建立在经济形势良好、失衡能顺利解决的预期上的,投资者突然对经济形势感到不安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他们一直对这些严重的问题孰视无睹。在克鲁格曼看来,美国经济失衡一直就是一个严重问题。 伯南克面临严峻考验 分析师一致认为,目前这一波市场动荡对伯南克着实是一场不小的考验。由于他刚刚执掌联储,能否妥善执行货币政策将直接关乎其在市场中的威信,而这是他今后稳固地位并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的关键。 现在伯南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加息还是不加息。经过两年加息后,房地产业开始降温,经济开始走软,但通胀却恰恰在这个时候有上升的趋势。如何在这两个冲突的目标中寻找好平衡点至关重要,否则没弄好不仅会导致滞胀的局面,而且会引起包括美国市场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更大的波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