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其他市场 > 正文
 

新交所:在市场繁荣与监管中走平衡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 14:53 中国经营报

  作者:胡安胜

  3月8日至28日,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咨询市场各方意见,准备出台一套更好地为在本地市场挂牌的对冲基金服务的“游戏规则”。为配合全球对冲基金“平民化”浪潮,新交所将投资对冲基金的最低限度,从过去的5万新元下降到2.5万新元。

  同时,印度的证交所负责人也在上海表示,欢迎全球对冲基金赴印投资。中国香港也不甘示弱,香港立法会日前通过离岸基金豁免缴交利得税,近千亿国际游资和对冲基金将蜂拥入港。

  在中国内地,金融衍生品市场改革在即。

资本市场将陆续迎来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和利率衍生品,内地基金业纷纷召开金融衍生品研讨会,对冲基金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新加坡是最早开放对冲基金发展的亚洲金融中心之一。政府监管部门以什么态度和方式来对这个行业进行有效监管?本报就此采访了新加坡金管局副局长王宗智。

  《中国经营报》:若对冲基金规模过大,是否会影响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

  王宗智:首先就要看对冲基金的规模是否成长得过大,以至于对市场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每年都有大量新进入市场的投资者。越来越多的资金在追逐稀有的投资机会。由于羊群效应,大量资金若同时进出市场,将急剧增加风险。资金便不是正常“流动”,而是“挥发”。

  对冲基金之间激烈的竞争,使得基金经理们不得不使用更复杂的综合工具,去发现获取利润的机会。但是数据的不充分和不可预知的事件,是使用各种组合分析模型的盲点,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

  对冲基金公司的回报令人失望的时候,大量的资金要求马上赎回并清算资产,投机交易就会像野火一样蔓延。当某个大型对冲基金出现这个问题,就会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经营报》:作为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者,应该如何减少这些风险?

  王宗智: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者有必要提高市场监管力度,特别是从早期就监测对冲基金可能出现的极端的“羊群效应”,采取措施规范这种市场行为。超越诸如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实体的风险转移,将会使政府的金融监管面临更大挑战。这些措施都需要跨国合作才能有效实施。

  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清算银行(BIS),已经就鼓励各市场间交易等话题,在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展开对话。银行和主要的证券经纪商对于对冲基金的资金借贷的行为必须很谨慎。例如,在需要追加保证金之前,交易合约延迟行为的许可,实质上已经转换为一种杠杆运作的形式。这种交易应该被谨慎监督,特别是综合考虑在未来其他方面产生的交易的联动性。

  此外,投资者要慎重细心地选择基金管理者。对冲基金经理们应当注意不要过度扩张,并且要留意不可预测事件带来的风险。

  《中国经营报》:对冲基金行业在亚洲的发展前景如何?

  王宗智:亚洲将为对冲基金获利和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新领域。亚洲对冲基金行业管理着大约600亿美元资产,只占全球对冲基金管理总资产的6%。这个行业目前还相当初级,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亚洲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机会自然显现出来。包括中国和印度,这些国家已经吸引了大量兴奋的投资者。已经从金融危机摆脱出来的东南亚地区,变成更加活跃的经济活动地区,对冲基金发展前景也很好。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已经在发展其本地债券市场上取得重大进展。除日本外的亚洲债券市场,自2000年来已增加了一倍多,达到约1.5万亿美元。新工具出现为基金经理们带来了更多机会。

  人们也在致力于使亚洲市场形成更密切的联系。例如,亚洲债券市场组织所倡议的“东盟+3”的金融论坛。这些项目都将主动地去协调各个市场之间的惯例、习俗与规则。未来跨市场的投资将会有美好的前景。

  《中国经营报》:新加坡金融监管当局如何看本国对冲基金的发展 ?

  王宗智:当对冲基金行业发展的时候,快速适应并理解正在拓展的市场发展动力,对于每一方而言都是必需的,无论是中央银行,监管者,投资者,还是对冲基金自身。它能够加快理解和适应进化中的市场动态。

  目前对冲基金面临的挑战是,一方面它要独自与对冲基金同业中很多具有才能的基金经理们进行竞争,寻找各种新的获利机会。另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市场变得更加透明的背景下,对冲基金也要和整个市场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给全球的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以充分的信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6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