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其他市场 > 正文
 

港股创五年新高背后资金抽逃风险潜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 11:17 21世纪经济报道

  港股飙升,投资者狂喜,学者们则不然。

  本报记者 陈宜飚 香港报道

  2月23日,经过近一周的持续上扬,港股创出五年新高——午后,恒指升幅一度超过200点,最高攀至15849.86,改写2001年2月的制高点;全天成交金额也以423.57亿港元,创下
1998年香港政府入市后的最高值。

  从各界的反馈来看,港股不断被推升的动力,既有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有美元加息见顶的预期——而对于这些庞大资金的来源与未来走向,经济学家们却做出不尽相同的评估。

  内部发力

  有市场传闻,受美国加息见顶的影响,一批“石油美元”可能流入亚洲市场,中国A股市场甚至大被看好。

  2月23日,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认为,石油美元进入亚洲市场的可能性不大,进入中国大陆的可能更微。

  “我见过有些中东来的基金,它们的确是在寻找机会,但是一般只是在看看,还没有太多具体地操作。”谢国忠说,“这些基金是非常小心的,主要都投在美国和英国,主要原因是他们对那儿的投资环境比较相信。”

  而全球石油美元的具体量有多大,谢国忠分析,OPEC成员国每天出口石油近2000万桶,能进账10亿美元左右,如果考虑生产成本与开销,每天大约有3亿-4亿的石油美元产生。

  “而这些钱大部分都流向了欧美市场,这也是当地的债券利率低的原因。在亚洲,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仍是来自美国的对冲基金。”他说。

  星展银行财资市场环球金融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冯孝忠也认为,目前推高港股的资金并非来自外部,“我基本上看不到有新的资金进入。虽然今年香港股市创出了新高,但主要还是本地的资金在推动。”

  证据之一,来自于美元兑港币的汇价。“如果有新的钱进入,肯定会有许多人抛售美元,那么港币的汇率是肯定要上升的。但是目前看来,仍在较低位如7.7600左右徘徊,今天并没有转强。” 冯孝忠认为,“美元兑港元在7.7500以及7.7550之间,才显示港币明显转强,而至于市场平时少部分资金的流入流出,并不足为患。”

  从上述情况,冯分析,近期香港股市持续升势的主要原因为本地资金的盘整,其作用力多于外来资金。而外汇市场比较平淡,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

  “整个亚洲市场都没有太多资金进出。” 他认为,这显然不像今年1月份刚开始时,大量的资金涌入韩国、新加坡、印度、日本等国,“2月份以来,大家都在观望,看美元升息是在4.75%还是在5.25%见顶。”

  资金抽逃风险

  虽然不担心石油美元的冲击,但是谢国忠仍警告说,香港经济仍应该提防外来资金突然撤离而产生的利率上升的风险。

  他特别指出:香港的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香港楼市对低息的依赖性又很强,未来数月内,外来资金一旦撤离香港,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很有可能突然抽高超过一厘(即1%)。

  这小小的一厘,可能通过地产资金链条,震撼香港股市。

  在2月23日的恒指狂飙中,地产股强势再现,恒生地产分类指数报19543.97,升480.46(2.52%)。其中长实升1.8%,收于82.55港元;新地升2.3%,收于80.3港元;新世界发展升3.3%,收于12.55港元;信置则升4%,收于11.6港元。显然,如果香港同业拆息上升,对于地产股、进而对恒指的打压不可小觑。

  “目前港币比美元的同业拆息低0.6%多,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同业拆息一般比美国要高0.2%左右。”为何出现这种先高后低的情况?谢国忠认为,原因在于“香港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许多资金涌入股市” 。

  预期一旦变为现实,风险更大。谢分析,一方面,美国加息步伐尚未完全结束,香港是联系汇率制,很有可能将跟着美国加息;另一方面,炒卖人民币升值的概念也可能随着人民币继续升值,在旦夕之间减弱,届时游资可能撤出香港,引致金融风险。

  不过在冯孝忠看来,“这根本不值得担心”,股市大升反映市场心理是非常正面的。

  “自去年5月18日以来,香港优惠利率已经上升了3厘,但这对房地产股并没有影响,对恒指也没有影响。今年美国加了两次息,就算再加,我们优惠利率也最多到8.5%。香港汇丰银行按揭利率已经开始减了,降幅约为0.25%,这也会有助减少由于同业拆息上升带来的优惠利率的上升。”冯孝忠说。

  事实上,多家香港本地银行已经调高了对香港的经济预测。本月20日,汇丰调高香港2006年度的经济增长率0.7个百分点至5.5%。次日,渣打银行亦宣布调高今年香港经济增长预测,由原来的4.8%升至6%。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梁兆基认为虽然息口向上,但香港长远经济信心持续复苏,带动消费,有助抵销贸易增长放缓的影响。

  冯孝忠也表示,“基本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上市以及QDII今年的落实,都会使外来资金更大量地涌入本地市场,使银行不必跟随美国利率上升。此外,美国加息接近见顶,投资者将认为,同业拆息利率上升的风险不会在香港出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