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其他市场 > 正文
 

中国概念花开东瀛的秘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 13:09 中国财经报

  ——新华财经日本上市之路

  陈涵

  不少人知晓“新华财经”是由于其一年前赴日上市,成为日本证券市场第一支“中国概念股”。确实在国内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纳斯达克、新加坡、香港等资本市场的当口,新
华财经另辟蹊径在日本杀出了个冷门,显出近在咫尺的亚洲第一大资本市场———日本的诱惑力。

  不久前,新华财经的首席财务官刘天颂先生在沪“崛起的财务总监”论坛上首次公布了赴日上市的“心经”。作为CFO,刘天颂负责制订和执行公司的总体财务策略,首次公开招股的计划是由他具体操作的。

  总部设在香港的新华财经成立于1999年,公司创始人曾在台湾创业,后在与大陆的商业合作中发现了财经信息业务的发展前景。而目前其第一大股东XinhuaDevelop鄄mentHoldingsLimited(新华发展控股公司,下称新华发展),系新华社下属全资子公司。除了新华发展,新华财经其余股东均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新华财经的高管中则有近一半是“洋面孔”。

  三级跳到东瀛

  为什么要公开招股上市?公开招股的意义何在?刘天颂说,公开招股对于提升公司形象是不言而喻的,新华财经由此迈上了“环球上市公司”的台阶。此外,上市

股票可作流通资金进行对业务增长和扩张非常重要的并购活动,还可以分散融资渠道(上市股票、贷款、债券)。

  从首席财务官的角度看,上市步骤该如何走呢?刘天颂这位具有14年公司财务及金融策略管理经验的财务总监巧妙地运用“三级跳”,成功地跳到了日本证券市场。

  一级跳———选择证券交易所

  刘天颂说,海外融资首先要选择好的证券交易所,不仅要考虑市场大小,交投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众所周知,东京证交所(以下简称东证)是亚洲最大的证交所。但是光考虑这一点是不够的,在纵向比较东京证交所、香港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之后,我们发现它每天成交量占总市值的百分比是三者之冠。这样一来,横向指标和纵向指标综合考察的结果便选择了东京证交所。

  但是,光考虑“市场繁荣”还是不够的,日本投资者是否对中国股票感兴趣呢?刘天颂说,因为在新华财经之前没有在日本上市的中国企业,所以我们只能考察在日本近年来非上市公开招股的融资项目,比如说中国银行、中国人寿等国有大型企业,我们发觉这二者的日本需求分别是集资额的116%和200%。面对如此火爆的市场,新华财经义无返顾地进军日本。在决定了交易所地点之后,刘天颂还发现了“毗邻”资本市场的另一些隐性好处:选择一个相近时区的上市地点,确保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回应,使得效率最优化;与中国相近,能减少管理层为路演及公告所付出的飞行时间等等。

  二级跳———包装投资故事

  “如果学会换位思考,你就知道怎样迎合投资者的胃口”,刘天颂说,“包装投资故事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要告诉投资者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外商投资不断增加,获批的符合资格的境外投资者(QFII)共27家,批出份额持续上升(目前为100亿美元),2004年年底的A股市值达4000亿美元;债券市场逐步开放,至今共发债50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投资者也会从中发现中国企业的攀升价值。其次,公司本身以及财务状况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公司是否具备一支国际型管理团队、是否是高增长公司、可赢利的业务是什么,怎样致力提升股东价值,这些投资者都想知道,上市公司需要通过路演的方式告诉投资者一个客观公正的公司形象。

  三级跳———筹备上市

  筹备上市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刘天颂说,海外融资的公司需要懂得两套会计标准,我们所面临的就是日本及国际的会计标准。首先,我们需要内部审核把财务程序及财务部由私营公司标准提升至上市公司规格。在财务汇报及文书处理方面,刘天颂建议:聘用懂日文及具公开招股上市经验的内部成员以及雇用精通英日两种语言的国际顾问。

  抛出绣球的其他外力

  首席财务官刘天颂选择日本上市的种种考虑只能成为其赴日本上市的内力,除了这些是否还有其他的外力呢?

  “上市之前,我们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股权投资来自日本。这些日本的股东非常希望新华财经作为第一支‘中国概念’股在日本上市。”这是新华财经投资者关系主管孙炯此前对媒体公布的内容,对于日本股东而言,公司能在本土上市,按照日本的法律进行信息披露,接受监管,将大大降低投资风险,同时避免外汇风险和时差等问题。

  一位中国投行资深人士分析认为,日本股市对大股东套现的要求要比香港灵活。香港市场规定,大股东至少在公司上市半年后才可以套现,而日本市场这方面的规则显然要宽松很多。新华财经选择在日本上市,不排除有些股东在这方面有所考虑。

  此外,日本股市巨大的资金量以及日本投资者对“中国概念”的追捧,最终促使新华财经将绣球抛向了近邻东瀛。

  早在1997年,当时的天津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距日本股市曾只有一步之遥,但终因亚洲金融危机造成日本股市动荡,在最后的关头放弃了上市。相比之下,新华财经的上市显得水到渠成———股东、交易所和承销商的共同努力,加之市场作美,“中国概念”终于在日本开花结果。

  据透露,新华财经登陆日本股市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付出的费用比香港略高,但比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低。

  一位熟悉日本市场的投行人士介绍,除了企业在上市前进行的重组,在日本上市一般需要六个月左右;包括承销费用、财务顾问费用等在内,企业总的上市费用大约为1000-1500万元人民币。作为日本“第一中国概念股”,新华财经在日本的上市之路可作借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