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交所何以从捕手沦为猎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06:58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本报驻伦敦记者 陈建 近日,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银行———麦格理银行表示有意向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出正式收购要约。此举一方面使伦交所的未来前景愈加扑朔迷离,但另一方面也表明,该证交所被收购的命运已难以逆转。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交易所,伦交所如今却从“捕手”沦为“猎物”,这一残酷的事实正日益引发此间舆论的深刻反思。
伦交所迄今有着长达307年的辉煌历史。特别是1986年的金融“大爆炸”,通过技术上、操作上和规章制度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全面变革,大大巩固了伦敦证券市场作为欧洲最大资本市场的地位,其交易量在最高峰时甚至占了欧洲境外股票交易总额的95%。 1999年欧元成为欧盟法定统一货币后,欧洲不同国家的上市公司有了直接参照物,资产经理人因担心汇率风险而不得不将大部分基金投资于本国市场的顾虑基本消除,地方证券交易市场的重要性日渐淡化。与此同时,全欧大大小小20多个以国家为中心、地位独立的证交所既不是建立令投资者满意的泛欧证券市场的理想模式,又不利于简便地设计泛欧股票指数。因此,改变欧洲证券市场四分五裂的状态,推动金融一体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法、德等国相继采取措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取得长足进步,欧洲证券交易市场由此走向群雄逐鹿的局面。而伦交所此时不仅没有抓住时机“攻城掠地”,反而逐渐走上下坡路,并最终沦为各家同业的并购对象。 德国证券交易所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锲而不舍,不惜“三顾茅庐”。1998年和2000年,德交所先后提出联盟及合并的设想,可惜最后都无果而终。去年12月,德交所再度提出以13.5亿英镑的报价收购伦交所。虽然今年3月,由于多数股东的反对,德交所撤销收购要约,但却保留了一旦第三方宣布提出收购后再次进行收购的权利。同为欧洲证交所三巨头之一的泛欧证券交易所同样自始至终虎视眈眈,目前更被视为竞购成功的热门人选。而如今麦格理银行的半路杀出,则使这场争夺战更趋白热化。 尽管去年伦交所股价一直陷于低迷状态,大部分时间都难以突破400便士一线,但自德交所发出收购要约以来,其股价却已攀升近三成。这也从某种角度上体现出此间市场对现管理层的不满和不信任。业内人士大多认为,对于伦交所目前的困境,以首席执行官克拉拉·弗斯为首的高级管理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2001年2月弗斯出任伦交所掌门人以来,一系列管理决策的重大失误令伦交所的实力不断遭到严重削弱。 首先是在伦敦国际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所的收购战中,伦交所“大意失荆州”,从而丧失了一次关键的扩张机会。当时上任仅3个月的弗斯率先向这个国际衍生金融产品市场提出收购建议,但却由于收购技巧笨拙而尝到了“闭门羹”的滋味。伦交所过早暴露了自己的收购意图,过度低估了竞购对手,对过多的收购计划细节含糊对待,而对成功收购的前景又过于乐观。国际期货期权交易所的竞购失败,不但使伦交所在电子平台交易方面更加落后于竞争对手,而且使其自己逐渐成为收购对象。反观泛欧证交所,兼并国际期货期权交易所后实力大增,势力范围扩大到欧洲金融中心伦敦,并且成为拥有大型衍生产品交易的金融机构,而今更是最有希望成为伦交所的新主人。 长期作为欧洲最重要的证交所而滋生的傲慢自大,还导致了伦交所管理层官僚作风严重、独断专行,这又为其带来了另一个致命打击。当全球金融市场持续低迷,广大交易商要求调低各项收费的呼声日益高涨时,伦交所却不合时宜地决定大幅提高收费标准约30%。英国公平贸易办公室经过长达一年的取证调查,判定伦交所试图利用自己在证券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来增加不合理收费,并于2003年11月迫使其把主板上市公司要交纳的费用下调25%。伦交所以此手段提高年收入1000万英镑的如意算盘随之落空。 此间舆论认为,伦交所目前存在着各种严重的管理问题,近年暴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泰晤士报》日前发表社论指出,伦交所甚至能否圆满完成其基本任务,都令人质疑。社论说:“伦敦管理层似乎已不再具有扩张业务的欲望,这让人感到羞耻……伦敦本应是收购者而非收购对象。但长期以来却一再聪明反被聪明误。它应该从伦交所上市的最优秀企业中得到一点启示———对这些最优秀的企业来说,发展的起点是要有勃勃雄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